一个月前看可爱的诅咒的时候,第一次看到救赎性转折点的时候,就有点震惊,这不是是我大部分的日常吗,一直想写可爱的诅咒的书评文,由于种种原因,前天才把这本书文字版的书评真理完,再次看到救赎性转折点这节的时候,依然内心丝丝震动,于是决定先写一篇关于救赎性转折点这一节的总结。
书中关于救赎性转折点是这样引入的,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一个男孩遇到一个女孩然后失去了这个女孩,由于某个救赎性转折点,他们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事件,让他们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真正爱的是这个女孩,然后有了HAPPY ENDING。书中这样的桥段并不陌生,作者的编剧朋友说他们会刻意的加一些这样救赎性转折,使剧情更加紧张。比如去年的港囧以及夏洛特烦恼,港囧里面经历了天台劫持事件的徐朗,意识到自己爱的一直是自己的妻子,那个一直不停付出的波菜,而不是一直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刺的初恋。夏洛特烦恼更是明显,通过呕吐后的洗手间的一束光让夏洛穿越进了一场青春的梦里,通过这场梦一耳光把他扇醒后,每天无论干什么都抱着粘着那个他以前在生活中嫌弃但是在梦里失去的马冬梅,意识到他自己最爱的是冬梅,愿意拿所有来换。这样的电影太多了,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大力士水手不也是在吃了一罐菠菜后变得牛掰的嘛,孙悟空不也是在请了一个神仙后,神仙发现这是他手下溜出的某小物后,才把妖怪收走的嘛。反倒是没有这样的标志性事件却让人们无法接受,比如之前看的请回答1988,好多人接受不了狗焕不是老公的结局,认为德善怎么就突然选择了阿泽,里面并没有明显的显示德善喜欢阿泽呀,其实这爱是一点点点慢慢渗入的,从海边挡球抱的羞涩表情,到不愿意在泽面前跳舞以及积食后扭过头不愿对着泽打嗝,再到接到爽约电话的翻来覆去以及我就这么不重要的反复怀疑,再到被抱起的吃惊以及专门在椅子上等着泽下班,梦幻之吻的回应,一点一点,从在意在泽面前的形象,再到一点点在意泽,这就是爱情,慢慢渗透的爱情,顺其自然的爱情。就像对狗焕的失望一点点堆积一样,从打击的语言,她靠近他远离,脚崴了嫌麻烦地扶着,一直到粉红色衬衣事件彻底压垮了德善对狗焕爱的肯定的希望。
其实,救赎性转折点的问题在于,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假的希望。从小到大,我们吞下了太多的这样的东西,所以一路抱着很大的希望在成长,期待遇到一个那样的时刻,我们从现在的混沌中清澈出来,从现在的颓废中振奋出来,从不被爱的人的位置上翻身为原来才是真爱的位置上。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就算真的发生了,也是需要一个很缓慢很缓慢的过程,短时期是不会有奇迹的。而影视剧给了我们太多的救赎性转折的输入,我们不光在等着我们的菠菜,神仙;还在等着救赎我们的不好的事情,比如很大的灾难,车祸,大病,亲近的人的去世这样的转折吧。我们对救赎性转折点的理念倾注了太多的心血,我们一直在等着一个事件的到来,我们自己发生改变或者别人发生改变,这种救赎性转折点思想不仅仅发生在相爱的人身上,兄弟姐妹身上,还发生在许多父母身上,我们希望有有一天他们对自己做的事道歉,确认他们爱我们并为我们感到骄傲,最近看的动画,马男波杰克,波杰克就是这样,一直渴望着母亲对自己的说为他感到骄傲,可惜总是事与愿违。
在我身上有太多救赎性转折的例子,倒不是对于别人的期待,或者是对什么关系的期待,是对自己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清澈的期待,开始做对自己重要但是没有乐趣的事的期待。或许你会觉得很好笑,但是我生活中分分钟都在等待救赎性转折点,只是我想救赎的是自己,想要通过读到一本书就学会怎么做事情,因而当购买了做事的常识后,特别期待它的到来,等它来了迫不及待的读完了,写完笔记,却仿佛还是不知道怎么做事,当然,有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细节变化,这是后话了。焦虑的时候不停的刷新闻,刷豆瓣广播,期待着有什么惊动性的新闻让自己从焦虑中安定下来,或者看到某个扇耳光的广播而乖乖的振奋的开始工作,等买到一件特别喜欢但是有点穿不上的衣服就开始减肥,等某个装着日程本或者计划本的快递到了之后就开始某项计划,等真爱出现了,就开始一起运动,学习。等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样,我每天下午快下班前最急,我似乎在等着踏出了这个办公室就可以回家安心的看些什么感兴趣的书或者实践今天学到的某个动作,在家里的时候,想着等到去了办公室我一定不要先点开网页,要先写每日要做的事,要先到一杯水,然后今天没做到,就等待着救赎性的明天能做到。想想一直被这样的一个假的希望打着鸡血,不脚踏实地的生活学习着。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家里条件开始变很差,每次回家都会听到我爷爷这么说,等XC(我)书都出来就好了,家里的条件就会好一些啦。后来是,等我考上大学就好了,等我大学毕业能工作挣钱了就好了。后来我大学毕业了,没有直接工作,去读了研,因而爷爷一直期待的救赎性转折点并没有出现,但家里那几年一点点攒钱,竟然在我研究生毕业工作时,攒了一些钱。爷爷不再期待他的救赎性转折点,反倒是我从此把这种模式印入了心里。记得影响最大一次是,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我从大三下学期一开始就开始准备考研,在前期看了很多考上的人分享的文章,其中一个人的分享就是,出去旅游了一趟,然后他从之前的不认真开始变得认真学习,最后高分考上。然后我就一直期待着我也能出去旅游一趟,然后转折。后来我确实去旅游了,然后也转折了,只不过这转折时反转。去之前我每天很有规律很认真的学习,去的那趟旅游非常不愉快,中间跟被赶出了借宿的宿舍,去网吧通宵了一晚。然后旅游回来后直接体力跟不上,在自习室睡了几天,作息被打乱,关键是我还等着救赎性转折点的出现拯救我从这杂乱的作息中走出来。当然当时不明白这些,现在才想明白。当然,有坏的体验肯定就有好的体验,初中的时候,老师喜欢偷偷的叫人去她办公室,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啊哈哈哈哈,然后一般是前面一个人负责叫下一个人,结果有一次,老师让前面一个人把班级前十五名全叫过去,那个人把我叫了过去,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叫我去以及叫我去作甚。兴冲冲的过去后,老师对我说了句,xx没有你,你回去吧。从那以后我发奋图强,进了全校的前十五名。当然这是我后来才发现的转折点,当时发生的时候,是懊恼,伤心,然后默默的一点点的学,等真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后再往回看,发现哦,原来那件事是个分水岭呀,是救赎性转折点呀。原来真的有救赎性转折点呀,只是这种适合事后,事前期待的救赎性转折点往往只是假的希望。
其实我前天就想写了,但是下午才想到题目,而下午来了件急促的工作,怕把题目忘了,就先把它当作广播发了出来,刚好我亲爱的朋友在下面的回复给了我想要写的答案,现在呀,现在就是这个转折呀。这也就是我从很多书中串起来的这个解决方法,那就是锚在当下,一点点点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一点点朝着想要学的东西前进,慢慢慢的做好每一天的训练,一点点累积,你会发现原来你想要的就在手边上了,我学习软件的过程如此,二战看三遍数学的过程也是如此,连治愈好失恋也是如此,那么接下来JF的重任和学习STM的过程也会是如此的。爱迪生曾经说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却期待着有一天会有不同的结果。好像是爱迪生说的,哈哈哈,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每天活在对救赎性转折点的期待中,哈哈哈
嗯,别等那个救赎性转折啦,从现在开始一点点往前迈吧,菇凉,朝着自己想要的反向前进吧,你可以的,慢一点就慢一点,总有一天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