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电影,引来一大群毒饭给Sir留言——
惊喜!惊喜!惊喜!
赶紧来验下货,搞不好是本月最后一部惊喜了——
《闪光少女》
这部片,卡司没一个是自带流量的。
又做了张山寨风浓烈的海报,起个这么low的片名,是存心不想卖了吗?
整张海报上,吸引到Sir注意力的只有三个字——
本片的编剧,鲍鲸鲸。
《闪光少女》的台词承袭了她的《失恋33天》里那种机灵劲,每隔三句话必都一个包袱。
鲍鲸鲸很懂得和年轻观众套近乎。
《闪光少女》更是如此,作为一部青春片,你看腻的那些套路……它全没有。
就连爱情线也故意淡化,而是把焦点集中于几乎从未在青春片里出现过的——
民乐与二次元文化。
这与编剧的经历密切相关。
鲍鲸鲸是一个常年厮混B站的大龄少女,同时也和女主角一样,从小就学习民族乐器扬琴。
《闪光少女》作为导演王冉(也是鲍鲸鲸老公)的处女作,毛病不少,但它贵在年轻和真挚。
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新视角,还有扑面而来的中二气息。
故事发生在一所音乐学院附中。
女主陈惊(徐璐 饰),对学钢琴的师哥犯了花痴,于是跟师哥套近乎——
你学的钢琴和我学的扬琴,其实是同宗哦。
哪想到被高冷的师哥呛了一句:“扬琴也算是乐器?”
这在“洋盛中衰”音乐学院附中,是一条早已根深蒂固的鄙视链。
但对于元气少女陈惊来说,什么偏见都不是问题,爱情的力量能战胜一切。
所以她发愤图强,立志上台演出,让钢琴师哥记住什么叫扬琴。
小女生追男神的套路又来了?
不。
比起找到另一半,“找到自己”才是青春的首要命题。
犯花痴只是一个引子,接下来《闪光少女》开始一步步偏离常规青春片的轨道。
少女心不死的陈惊,拉着男闺蜜油渣,四处找人组乐队。
电影也从这里开始,跨过了另一个次元的结界。
陈惊找到的民乐高手,是一群“二次元生物”——
拉二胡的樱仔喜欢穿连体怪兽服,从不说话;弹琵琶的塔塔和弹中阮的贝贝是一对梦幻美少女;弹古筝的小霾走中性风,她的另一个身份是B站上的人气po主千指大人。
她们住在同一个宿舍,门口贴着一张“人类退散”符。
如此“不合群”,实际上是“不受待见”的结果。
因为种种二次元古怪的符号,他们被同学霸凌,被父母责备。
不像“正常人”。
二次元被排挤到边缘的地位,而民乐不也一样么?
学民乐的,被其他学生嘲笑为,街头卖艺的接班人。
“学民乐的朋友们,今天偶遇你们的师哥呦。” #民乐#天桥卖艺 @大提琴压不住我
校方更过分。
把教育资源无底线向西洋乐倾斜。校民乐团,解散;民乐申请使用排练厅,不批。
直到“灭绝”为止——
学校各部门商量以后,决定从明年暂停民乐附中学生的招生。
逼得民乐学生不得不起来造反。
《闪光少女》讲的已经不再是什么“少女情怀总是诗”了,也不是中年人拍青春片时所意淫的“初恋”。
它拍出了新一代人的青春中,长期被(选择性)忽略的主题——
压迫与反抗。
反抗权威的教条,反抗来自“成熟”社会的偏见,反抗正统对非主流的抹杀。
为了加强这种压迫与反抗的戏剧性,编剧鲍鲸鲸树立了一个假想敌,西洋乐。
这也是电影招致争议的地方。
陈惊和钢琴师哥的每场“感情戏”,都成为中西个大音乐阵营冲突的导火索。
学钢琴的男二也不断用情商捉急的话,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就算你是学民乐的,也不能那么土吧。”
“我不像你们,这么没有底线。”
“是你们学民乐的太差劲了吧,不好好练琴,就知道弄这些歪门邪道。”
联系现实,我们无法相信西洋乐和民乐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就像国产烂片多,真的很难甩锅给好莱坞电影。《闪光少女》难免有制造对立、煽动民族情绪之嫌。
但Sir认为,《闪光少女》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虽虚构了一场中西音乐之争,却能让你代入自己的经历。
这些都是我在乎的东西
大家都是年轻人
都有想要珍惜的东西
《闪光少女》讲的是民乐与二次元,但它打动的绝不只是民乐迷和二次元死宅。
你的青春,一定经历过相同的事——
电影中罢黜民乐、独尊西洋乐的风气,难道不像是我们中学里的唯分数论吗?
在单一而功利的价值观中,你玩游戏、谈恋爱、参加兴趣社团,甚至读课外书,都有可能被禁止。
好像任何不能转化为分数的行为,都是不正当的。
电影中用铁栅栏把民乐隔离开来,不也像学校的分班政策吗?
普通版和火箭班、竞赛班、实验班、尖子班……
把学生分成好的和坏的,有前途的和没前途的。
这些事,没学过民乐的你,也会有感触。
现在批评那些妖艳的青春片,有一种说法是——
我们的青春都留给了“三年五年”,哪来的时间去打架、劈腿、堕胎……
这句话,对,也不对。
枯燥和繁重就是我们青春的全部吗?
别忘了还有在试卷下,那些被压抑的、五彩斑斓的好奇心,那股身负锁链也不服输、不认命的冲劲。
《闪光少女》提取的民乐和二次元这两个元素,比常见的爱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同样不被父母理解,被学校抱怨“一届不如一届”,甚至还会被其他同学轻视。
《闪光少女》的燃,甚至不是追求音乐梦想,而是争取少数派、非主流的存在,能得到认可。
发出一点平凡的亮光。
这也是电影中,主角们必须一战到底的原因。
不得不说到《闪光少女》中活力动感的音乐。
不仅仅是作为BGM,更积极融入了叙事。
最精彩的要数“中西斗乐”的一段,构思布局巧妙,把憋屈太久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不管懂不懂音乐,都难免被感染。
乐器就像他们的武器,铁栅栏两边走廊上排开的乐队,俨然阵前的列队。
镜头来回切换,乐器像在相互过招。
千指大人打前锋叫阵,古筝版《广陵散》弦音铮铮,原曲的杀伐战斗之意尽显。
西洋乐以竖琴应战,《德彪西第一号阿拉伯风华丽曲》以舒缓平息躁动。
随后,双方就《野蜂飞舞》展开混战,管弦乐对管弦乐,打击乐对打击乐,花痴妹的扬琴、钢琴男各自队尾压阵,音色相近的乐器拼手速,压制对方。
最终,唢呐吹起《百鸟朝凤》(没错,就是那首丧乐),活灵活现地模仿各种鸟鸣。
不仅暗喻了,野蜂被群鸟驱逐;在音律上,西洋乐阵营里没有相匹配的演奏接得住。
此时,你若被感动,一定不单是因为乐器演奏上的技高一筹,也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民族自豪感。
而是弱势群体在抗争过后的扬眉吐气。
歌好听、剧情燃的《闪光少女》,一定适合中二之魂未灭的你。
最后的音乐会,民乐跟西洋乐握手言和,并在后者协助下迎来一场盛大演出,编钟敲响的那一刻起,音乐不再分中西,不再分次元,而是回归到了本真。
在这音乐中,没输赢,有力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