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说做饭,南方人常说做菜。我是北方人,现在在一个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中部的弹丸小城,离家很远。
大概有近一年没有回过老家,最近大概是想家了,一到饭点就想起母亲做的饭。母亲是内蒙的,在一个穷乡僻壤长大,那里的主要农作物是山药蛋和粗粮莜面。如大家所知,北方人受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影响,做饭不讲究精细,能吃饱就不错了,吃的饭经常是玉米面糊糊煮山药蛋,家里养着7、8个孩子,难道还能在山药蛋上雕出花?姥姥家里穷,所以,母亲也并不擅长做饭。
小时候对母亲做的饭也是嫌弃的。
最开始嫌弃是因为我挑食。我对吃的有记忆开始,我不吃香菜(我们那里叫芫荽)也不爱土豆不吃肥肉。北方的农村,一大家子人早上没什么吃的可做,通常都是做大一锅疙瘩汤,大铁锅的那种,这种饭对于做饭的人来说操作简单不费时,对于吃完饭马上要去干农活劳作的人来说,不是太硬也不是太软,有干的又能喝,吃着舒服顺畅。但是疙瘩汤要是光用白面做好,白乎乎黏糊糊的也让人没啥食欲,最好的就是里面放些配菜,比如红的西红柿,黄的鸡蛋,绿的香菜或者小葱,闻着好闻,颜色也鲜艳引人食欲,吃起来有白面的甜西红柿的酸还有香菜特有的味道,这就是一锅好的疙瘩汤。母亲就喜欢在疙瘩汤里放把香菜,但是我一闻香菜的味道就觉得烈、冲,小时候性子倔,看到不喜欢吃的立马就什么都不吃了,躺在炕上怨母亲为啥放香菜,母亲就说,芫荽多香啊,你试试,你不吃咋知道呢?母亲这话说了很多遍,以至于后来我突然喜欢起了香菜的味道,甚至是专门挑着菜里的香菜吃,脑子里总是闪过母亲的那句:芫荽多香啊。
我村也种植土豆,而且土豆是村里最主要的蔬菜作物。现在听说好像是要把土豆列为主食来着,确实也是,那会包括现在土豆都是餐桌上的扛把子。我小时候也不喜欢土豆,但不喜欢的程度较轻,不会因为土豆的存在株连其他。我们全家都喜欢吃面,晚上做的饭多数都是面。做的最多的是揪片,因为相对最省力。具体做法就是先和面,多放水,因为面要软,这样好揪,面团要醒的久一点,这样筋道有弹性。醒面的时候就洗几个土豆,切成大疙瘩,然后铲一铲子猪油热油,油热了,放点花椒,有葱花啊什么的更好,然后放进土豆疙瘩,翻炒一会,差不多了就添上水开始烧开。其实油用素油也可以,但是荤油炒出来的土豆吃起来绵绵软软口感味道更好,不像素油炒出来的土豆吃起来有水感,硬。趁着烧水的当,就可以开始擀面了,搬过大案板拿出大擀面杖,别问为啥都是大的,家里三个半大孩子各个狼吞虎咽想象一下。揪片的面软,下锅的时候还要拉长,差不多把面团擀开用刀剌成宽宽的一条条就成,水开,用手把面拉长拉薄拉断下锅,再看锅里的汤开了,一锅面也就熟了。一家人里最喜欢吃土豆的父亲,从地里回来,一般饭也就端上了桌,我不喜欢土豆,父亲总是说,来,都夹过来,爹吃。
其实揪面片还可以在一开始炒上猪肉(别切太小)、西红柿,最后出锅也放上香菜,那样更好吃。我对西红柿一直都是迷之迷恋,生吃熟吃都喜欢,什么里面放了西红柿就冲红的汤我就觉得有食欲。后来到了这个城市,去姐姐家,姐姐也做揪片,里面放了小肉块,土豆也是切成很小的块,还有花生碎,姐姐喜欢将面擀的薄薄的,揪的薄薄的,出锅的时候打上一颗鸡蛋,搅花,也很好吃。但是总觉得有点遗憾,还是觉得那一大锅柴火烧出来面好吃,里面大块的土豆让我好生想念。
我和姐姐小时候几乎没学过做饭,顶多打个下手,母亲常说,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得饿死,还说,你们学着点做饭,不然以后想吃都吃不上。我心里常常是呲之以鼻的,有句话没说出来:你做的饭又不好吃,有啥好学的?我也不喜欢做饭,以后也不做饭,有钱买着吃不行吗?现在想想,小时候果然是不懂。揪面片简单我尚且还能做的来,但是也几乎没什么条件做出记忆里母亲那种味道。姐姐做的也好吃,但是不是家里的那味道。其实想来每一位母亲的三餐里都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味道,外人可能不喜欢,但那是独有的,让人无比回味的。姐姐作为一个母亲也在形成着自己的味道,将来也会让外甥和外甥女时不时在嘴里咂摸,就像母亲年轻时总是提到姥姥做的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