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的李翔的一段语音,蛮有触动。这不是第一次接触“心流”这个名词了。可能学心理知识的简友们会比较熟悉,对于我这个小白来说,算是个自我积累。
01.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概念——“心流”。“心流”指的是我们在做某件事情时,那种投入忘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效率很高,并且在事情完成之后有一种幸福感。那怎么才能达到或者接近心流的状态呢?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这本书里介绍了一种方法,叫做“技能挑战比”。技能挑战比指的是“任务的挑战难度”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能力”之间的一个比例。一般来说,如果给你的任务难度太大,超出你的能力,你可能会觉得难度太大,不敢去做;如果难度太低,你又会觉得无聊,不愿意去做。
这背后的科学道理就是,当挑战稍微超出你的能力范围时,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就会更加专注。这种“未知”会让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兴奋和愉悦。斯坦福神经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说,“未知”比任何东西都要让人上瘾。
02.
我去问度娘,人的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不巧的是,没有确切答案。或许从学术角度来讲,应该是有所归纳的!就像总结九型人格、气质类型、行为模式等等。既然没有答案,那我谈谈我的看法。但是说到底,理论都是为生活服务的!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心流,无疑就是最佳状态。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过此种经历。比如,在完成一份上司交给你的文案策划中,虽然遇到过困难,牵绊着烦恼,但是最终你在公司人面前大放光彩,而且自己也非常满意。这就叫心流。当挑战难度和你的能力匹配时,你做的时候比较轻松,不能达到最佳状态。只有当难度比你的能力略高一些,但又没有超出你的接受能力时,你才会进入最佳状态。
心流拥有的前提是,有困难阻挠,但在你的能力范围内。成功要素是,尽自己所能,获得成功。结果则是他人的褒奖,自己的满足。我想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算不上是最佳状态。
03.
怎么才能达到“心流”状态?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有对自己自身能力的准确认知。我说的是准确!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要自不量力的去争取本不该你做的事情,而且你也没有把握做的事情。没有金刚钻,就不是自己多下点工夫就能做到的。
②对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我适不适合做这份任务?做完我得到什么???进行利弊分析、工程量大不大?所牵扯到的双方利益关系等都需考虑在内。
③制定任务计划、设定目标。确定并接揽下任务之后,你要考虑我怎么去做?我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我是不是应该找人合作?需要熬几个夜晚才能做出初稿等等。这一项或许可以与②同步,同时进行考虑。因为归为一类的话,都是客观条件角度。
一位商业前辈说过,设定目标可以超出能力的15%。那样,可以给自己适当压力得到预期效果,又可以避免自己输的太惨。如果不知道怎么计算15%,你就可以做一些量化分析。分类别、分级别来设立。
④按计划完成任务。期间应该碰到的问题,早在②步骤时已经料想考虑到。突发状况具体分析。
04.
就像背单词一样。背雅思过程中,设定每天计划是新词30个。在我自己看来这是很符合我自身的情况的。第二天的内容还要加上头一天的,因此还需要复习。不多不少,一天60左右单词。既不会感觉负担,又能学到知识。我也试过一天100词,对于我来说,更多的便是敷衍,草草了事。效率当先的社会,那样做只能是掩耳盗铃害了自己。
05.
像去年暑假每天晨练一样。我认为这和背单词不一样。一个是心智,一个是体力。体力更多考验的是耐性。每天多那么一点点,坚持下来,你就很厉害!能够坚持到一口气跑下3公里的时候,自己也笑了。这就是心流状态吧。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是我初中就读到的一句话,现在依然相信!适当给自己一点压力,但压力别太满,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总之,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个人成长方面,不要只是去完成那些你可以得心应手的任务,而是要主动去做一些稍微高难一些的工作,这样你才能达到心流状态,真正获得成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