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来提升一点自己生命的价值,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改编自《夏洛的网》
这学期,我的生命历程是怎样走过的呢?通过在教室内南明数学的行走,发现了南明数学课程的美好。于是,从假期开始学习课程资料,备课,关注南明数学公众号,认真研读课堂实录。决定把南明数学带给孩子们。
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孩子做“课前挑战单”。为什么叫挑战单呢?因为它是下节课将要学的新知识,是我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问题,上课之前孩子独立探索,尝试着用自己现有的办法解决新问题,所以称之为“挑战”。目的是为了在上课以前,先经历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毕竟学习不是记住一些结论而已,学习,本质上是你思考问题的能力。那些问题如同一个个小迷宫一样,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当然,一不小心就可能迷路。但是,这正是数学的好玩之处。数学的根本是猜想,之后再证明你的猜想。看,大家的挑战单都是猜想的。这种思维上的挑战性可不是刷题可以抵达的。
接着从共性问题入手,展开对话。因为这些问题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一个新内容时必须“攻破”的“难点”,大家会很积极地展开讨论,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各抒己见,然后大家来评判,哪种思路更合理,更有说服力,最终大家达成共识,一个新的数学观念就这样被我们从自己的头脑中“创造”出来了,而不是直接把教材上的知识塞进脑子里。
对于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既不是直接与教材中的例习题“交互” ,也不是直接与父母老师的语言教导“交互”,而是在有趣好玩的数学游戏活动中直接与游戏本身“交互” 。 从数方面来说,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为孩子设计了数学游戏。如我们在本册书第一单元中学习小数乘法中,我们不是传统的那种列竖式的方法,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如先出示算式1.2×3,看到这个算式你会怎样计算,你会想到什么?我们会想到苹果每千克1.2元,买3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把1.2元转化成12角,3个12角为多少钱呢?36角,即3元6角。或者3个1.2相加,得到3.6元。再如计算2.8×1.4时,结合图形,数形结合,长方形的为2.8米,宽为1.4米,先把2.8米化为28分米,1,4米化为14分米,那28×14=392平方分米,再把392平方分米转化或3.92平方米。这就使孩子转化过程中培养了数感,同时也在创造数学。这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渗透了精确练习,这比起传统的干巴巴的列式计算好玩多了,学生兴致也很高,孩子的数学观念也像一粒种子,伴随着孩子的生命成长,它也在个孩子的大脑中活泼泼地生长着。
每次学完一个单元,我们会让孩子画思维脑图,脑图是将一个个知识按照它们的内在逻辑连接起来,这样便如同脑细胞一样,不断的连接、连接,化为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以弥补不足。
传统数学认为:孩子对每个新知识都是一无所知,老师就像倒桶装水一样,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儿的倾倒给孩子。孩子的任务的就是乖乖地听,然后大量地练习,直到练会为止。 而我们的数学,将头脑中已有观念激活,从而造成认知冲突。课堂上,直接从孩子的认知冲突出发,通过大家对话交流,最后达成共识。真正的让每个知识活起来,让孩子们真正的理解数学。数学学习,重要的是过程,击败了一个个困难的喜悦,挑战了一个个难关的快乐,没有这个过程,数学就成了几个毫无趣味的数字。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发明数学,创造数学。
告别一段旅程,也是开启另一段新的旅程。我们的数学之旅一直在继续,我们每个人身上还有潜力待进一步挖掘,还有那么多美好在等着我们,“含英咀华,如品如尝”,我相信,明年,那个春天,我们会更好,“以日以年,如苗之壮,既质又文,君子堂堂”。 我们仍要行走在路上,向着更好的自己迈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