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说起清人,因为满族的统治,作为汉人,在情感上总有些疙疙瘩瘩,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所谓民族主义的狭隘?抑或,这种不舒服,只是我个人的狭隘?
历史已经过去,成事无法改变。面对清人清史,无论感情如何,这一段,总归是华夏民族历史的很多页,怎么也绕不过去。既然如此,我们还是要静心平气,公正面对。
就我浅识,清人左宗棠的军事才干,放在中国历代的将星之中,其熠熠之光,也可辉照青史。
作为军事家,要有全局性的战略目光,这是大将之风的首要基础;因为这一点,我们往往忽略了其他的素质。其实,大将之风中,还要有细致入微、滴水不漏的细节用心。很多时候,看似将要成功的战局,往往是在细节上栽了跟头,最后败得一塌糊涂。
今天,来说一说文襄公左宗棠的一段轶事,让大家见识一下这位清朝重臣大将之风中的细致入微。
清代佚名氏《清代之竹头木屑》的《炸药》一节,就是我要讲述的文襄公左宗棠的轶事。喜欢文言文的读者,可以自行翻阅原文。
话说,左宗棠在一次征讨回人的叛乱中,以大获全胜而收场。取胜之后,左宗棠带领军队,凯旋入关。当日,左宗棠的部属停驻在某一处地方,部队安营扎寨刚结束,兵士们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喝口水,忽然间,各处营地都接到左宗棠传下来的命令,要求各处立刻拔营,并且离开此地,快速前进。
战斗刚结束不久,士兵们又忙活着安营扎寨,刚安顿好,原本想好好地休息一下。谁知,还没一刻安稳,上面又马上要求拔营前进,士兵实在是太累了,大家都不愿意动,有猜疑的,有怨怒的,有牢骚的,甚至还有偷骂的。
原本计划的美美的休息,忽然就被眼前的命令给破坏了,不要说士兵不理解,不愿意动,就连那些有头衔的领兵的众位将官也猜不透,对这命令有些抗拒。大家一合计,想着,还是一起去左大人的营帐中向他汇报一下士兵们的情绪反应和真实心情吧。
众位将领来到左宗棠的营帐,准备把士兵们的辛苦和需要休息的情况向他禀报。还没等一众将官开口,左宗棠大怒道:
“让你们马上拔营前进,你们没有接到命令吗?还不快去组织队伍,按命令行事,跑到这里来,有什么紧要的军情吗?”
大家见长官发怒,都不敢言语,其中一位胆子大一点的回答道:
“大人:战斗刚结束,士兵们体力消耗严重,接着又安营扎寨,大家都已经累得不行了。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又要拔营前进……能不能稍作休息,再拔营启程啊?”
左宗棠一听,声音更大了:
“什么是军令?士兵不理解,你们都不明白吗?不要再说了!我会立即上马前行,你们快去组织拔营前进,谁若是不遵守命令,行动落后,谁就要接受军法的处置。听明白了没?”
将官们不敢再多说什么,齐声应道:
“听明白了,大人!”
然后,大家一起退出左宗棠的营帐,回到各自的营地,组织拔营前进的事。
将官和士兵们虽然按照军事命令积极拔营前进,但是,心中对左宗棠的决定,仍然多有怨恨。
拔营完毕,左宗棠领着部属疾速前行。队伍走了几个小时之后,左宗棠问道:
“队伍走了多少路程了啊?”
帐下的亲随将官答道:
“启禀大人:到目前为止,队伍所行走的路程距离此前安营扎寨的地方已经有四十里地了!”
左宗棠听罢,四下望了望,观见此处土地平旷,就吩咐亲随将官道:
“传令下去,停止前行,就在此处安营扎寨!”
命令传下去之后,士兵们又开始忙着安营扎寨,虽然是似乎可议休息了,可是前此撤营进军造成的怨怒还在,大家心里都还一肚子的不痛快。没过多久,正在大家手忙脚乱地安置营地时,忽然传来消息,专门打探消息士兵上报左宗棠处:
“大人:得到确切讯息,此前准备安营的地方,忽然间就被轰炸,全部营地,现在已经被炸成大坑了!”
消息一传开,整个军队都炸了锅,战斗的累,安营拔营的辛苦,行军的劳顿……一切都突然间没有了,那些怨怒与痛恨也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顿时,全军上下都对左宗棠的决定惊叹不已、佩服万分。
于是,众位将领一起来到左宗棠的营帐之中,代表士兵们向他表达感谢和钦佩。
言谈之中,大家一起问左宗棠道:
“大人:您是怎样决定要撤营前行的?”
“您又是如何知道那个营地有情况的,大人?”
左宗棠笑笑,缓缓地说道:
“此前,我刚在营帐中坐定,回想这次战斗的情景,思来想去,我都觉得:那些叛乱的回人因为我军战斗勇猛,他们力敌不过,虽然暂时投降,但是,并不是真心降服;他们的投降,只是情势所逼的勉强举动。根据我的观察,他们并没有完全归顺的真心和诚意。他们表面归顺,心里对这次的失败还耿耿于怀,他们肯定会私下里寻求机会报复。”
“那些叛乱的回人,也都是有军事经验的。此前,我们驻军的地方,他门一定能够算计得到。所以,我一直都很警觉。昨晚,细听更鼓,我觉察到,这更鼓一响,地下就有回声相应,就像这地下是空的一样。想到这些,我就马上决定,必须立刻拔营前进,以避万一之不幸。”
“我的这些判断,一时半会又无法去验证。如果贸然说出,后面没有发生什么状况,这不是有损军事的严肃,有失统帅的威信。所以,迫不得已,我就只能用官威来发布命令了。”
大家听完,都惊叹说:
左大人真是神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