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余香留人心
——听赵娜老师课有得
文/刘金梅
赵娜,风姿绰约女,喜音乐,美歌喉,内蒙古大学文新学院老师,有学术专著《清初唐宋诗之争流变研究》。2009年在内蒙古大学文新学院文学艺术研究班甫一亮相,以美女形象讲诗,男生骚乱,争相诵诗;女生窃窃:歌喉远比诗妙美。
2012年文研班课程收尾,留恋教室氛围不再,意外收获赵娜老师宣讲钱谦益黄宗羲。明代文或有耳闻,明末清初诗连题目都不识几个。凝神聚焦于课堂,听赵娜老师声情并茂讲钱谦益讲黄宗羲,哪里是在讲明代大儒,分明是在讲自己,讲自己对先贤的认同,讲先贤对自己的导引。这是当下的灵魂和几百年前已然逝去灵魂的对语,是一个诗人的扪心自问并试图启发座下学子与她一起扣问。是陶醉,更是引领;是体味,也是品鉴;是提出质疑,更期待超越......真性情的宣讲,势必导致真性情的共鸣;哪里是在讲课,分明是在呕心——两次三番休课,赵娜老师说自己刚好扭了腰需要休息,我更愿意认定,那是一种情不自禁情难自已后的自我平息和冷却——讲课讲到燃烧自己的程度,远比演员入戏太深忘了自我更撼人心魄!
身为老师,同爱写作,和赵娜老师的同感共鸣也多。因性情而写作,因职业而思考为什么这么写;因职业而论文,因爱好而性情地论文;因论文而识文,因识文而体味灵魂对语的愉悦;因愉悦而体味,因体味而寻找同道,超越同道,超越自我......文学祸害人不浅,由此得知!
听赵娜老师课有得,得在对于文章气势的把握。气为文脉,不可不通,不可艰涩,不可邪枝旁出,不可中断再起。赵娜老师吟诵欧阳修《秋声赋》是为例证,对气的讲解透彻明了,对势的讲解匆匆。
夜半无眠,辗转想势,有如下判断。势为格局,可从三点加以阐释。一是声韵格律上的抑扬顿挫,二为内容结构上的起承转合,三是情致主题挖掘上的纵深沟壑。回味老师《秋声赋》的吟诵,不禁莞尔,酣然入睡。梦里呕句,晨起记录,不明就里。语曰:一二笔,三四墨,五六胸臆,七八气势沟壑现,九十情韵风格生。看看,想想,夜郎自大的成语倏忽闪现。
因一次课而夜不眠,从未有之;因一位师而梦中寻句,第一次。一位好师,讲一次恰逢其时的好课,遇三五逢酒必醉的书生,就如打开一坛陈酿,讲者滔滔讲平生所酿如大碗倒酒必倾泻而后快,听者昭昭听个人所好如醍醐灌顶惟愿舌战而击毙之。唇枪舌战,酒香袅袅,文心袅袅,长存校史,长存文学院,长存804教室!
毕业在即,是为纪念,心有戚戚,向内蒙古大学文学院所有为文 研班付出心血的老师致敬!
2012.5.24星期四
刘金梅,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动画短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系列剧《豆豆与夸克》《草精灵》。
赵娜,笔名远心,80后,生于河北唐县灌城村,14岁随父母到呼和浩特。苏州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内蒙古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三届高研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