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给自己写字承诺要马上开始学习理财。先从读《七年就是一辈子》这本书的理财篇教程开始。以下是读书笔记。
1.
越早开始越好的技能,排第一的是理财。
为什么呢?
“理财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没有之一。”
很喜欢身边的朋友认真用这个句型时候的样子。再读李笑来的理财篇教程,发现原来喜欢这句型的不止我一个。
学校里不教理财的原因:
全球都一样,有能力教理财的老师明显不够用3。
无法通过标准化考试去衡量教学效果。
可能引发教育不公正,因为理财实践过于依赖家庭条件。
其实已经尽力教了,例如加、减、乘、除,还有利息、复利什么的。
研究作者的写法,先给出一些数据,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的理财重要。在开始认知说理财之前,作者先说了一个实验:“棉花糖测试”,结论是:能抗拒诱惑,有足够自控力的孩子,长大之后,SAT 成绩平均高出 210 分;而从整体来看,他们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财的窘境是: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理财: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
理财活动:存钱、做预算、控制开销、赚更多利息、赚利息差、正确使用信用卡、购置不动产、投资一些多少有风险的标的。
“棉花糖测试”还说明,贫穷与自制力差有很大的正相关。因为年轻人相对穷,需要更多的自制力抵制诱惑。有一个观点: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
乔辛·迪·波沙达在TED上的讲演中提到的:告诉一个 4 岁的孩子要等 15 分钟才能享受他喜欢的东西,就如同告诉我们大人,“我们 2 小时后会给你送咖啡过来”。
顺带算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根据以上信息,乔辛·迪·波沙达所说的“大人”应该是多少岁?
我在想作者说这个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去理解自制力,延迟满足是怎么回事,比如去感受延迟的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从现在开始理财,都来的及。
理财成功与聪明与否的统计关联最小。理财最难的是:对自我的把控;对风险的把控。这两个技能都可以并通过反复实践习得,且习得之后不可逆。(不可逆的意思是,再也回不去了。)
对自我的把控:增强自制力,抵制诱惑的有效手段是转移注意力。(对于家长来说:不要轻易承诺,更不要承诺后让孩子失望。)
对风险的把控:理财上的风险意识,跟遗传没什么关系,跟智商关系也不大,它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失败、通过自己的教训、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获得的东西—哪怕在书上看过、听别人说过也没用。(比如我来学习作者的理财教程,还有得到专栏上对于投资的观念,都有一个前提,要亲自入场,去实践,去操作。然后总结,求证,检验,最后才属于自己。)
2.
如何开始?
从今天开始存钱。给大脑多说不引起负面情绪的建议:“我得存钱,我才不想跟那些笨蛋一样呢……”
要认清那些钱该花,那些不应该,活在当下。如果摆脱爱面子?——海量阅读心理学书籍。
给自己培养一个不那么费钱的兴趣爱好。读书,吉它。
理财中——开源节流。开源才是重点。
作者建议的开源方法:系统地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怎么开始存钱:到外地办一张储蓄卡,记下卡号之后把卡扔掉;以后每个月转一定金额的钱到那张卡上。其实金额大小并不重要,是收入的 20% 还是 5% 也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 ——给自己一个机会,在 5 年之后体会一下突然可以动用一笔闲钱的机会。如果你今年 25 岁,等待相当于自己已有生命的 1/5 的时段是很惊人的成就,这段经历在未来很可能会“折现”成惊人的毅力(Grit) —— 另外一个提高收入的重要能力。而且,来自经验的毅力更可靠 —— 5 年后你可就赚大了。
3.总结
自控力很重要,延迟满足,明白了32岁等两小时的感知和4岁小孩等15分钟的感知是一样的,就要去有意识的培养,锻炼自己的自控力,不但是理财,想想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比如,刻意练习一样技能一时半会看不到结果,看不到进步时候,要延迟满足。用行动去践行一个道理,方法,是不是有效的时候, 要学会延迟满足, 不要着急很快有结果。
理财最相关度是自控力,还有对风险的把控,风险把控也可以习得,从实践中总结教训中习得。
马上开始存钱。就真当它丢了。
开源重要,提高生产力,从而提高场外赚钱的能力。也是转移注意力,在锻炼自控力。怎么做,用时间和注意力去研读正式书籍,升级大脑到更强的思维模式,才有能力做出不同的选择。作出更好的选择,什么是更好的选择,相对于提高生产力来说?创作作品的能力,再想,作品最好也和未来有关。
想到了持续写也就是在持续积累思考总里程,也是为了升级大脑。
父母的除了自己意识到理财是重要技能要马上开始学习外,怎么也教孩子呢?先从延迟满足开始,不要轻易许诺,承诺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还要考虑到孩子年龄越小,她对时间的感知和大人不同,比如,不能一直让他们保持注意力很久。结合怎么表达自己,培养独处的一项爱好,还有培养自控力,想到了可以让孩子每天画一张画,告诉她这是在创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