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大人禁烟前,鸦片已在广袤的清帝国大行其道,鸦片当时的流行程度就如同今日之可口可乐一样。达官显贵们把鸦片抽成了一种时尚,甚至家里来个贵客不捧出鸦片招待,面儿上都有点说不过去。像宋代的胡椒一样,因为白银紧缺,鸦片甚至还有“硬通货”的功能。由此可见,当时有钱有闲的东方贵客们,给大英的商人带来了多么丰厚的市场回报。躺着都能赚钱的生意干嘛不做?一定得往大了整,谁挡我财路就跟谁急;
二 道光比洋人先急了,尽管他年少读书乏时也会抽上两口,但眼看鸦片动摇了国本,再不禁恐怕不用汉人造反,光靠鸦片就能革了大清的命,所以鸦片是一定要禁的,即使没有林则徐,也会有张则徐、王则徐去,即使没有虎门销烟,也会有江门硝烟、南海硝烟……建功立业,为君父分忧,这些连地球是圆是方都尚且未知的士大夫们,是不会把尔等蛮夷放在眼里的,林则徐不是一个人,是一个阶层;
三 英国不会吃哑巴亏,尽管大清庞大的躯壳或许会产生一些威慑,使英当局的对华政策产生错乱,但硝烟销掉的不光是大英的里子,还有他那高贵傲娇的面子,不做出一点反应怎么能对得起她几百年的殖民史?那些还指望着靠中国市场大发横财的英商们又如何甘心?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所以仗是一定要打的,并且得让大清知道疼;
四 这是一场彼此都不“知己知彼”的战争,道光疑惑会更多一些,不然这个瘦不拉叽的男人也不会打了几年,还对英吉利的坐标感到蒙圈。但凡打仗,一靠军事技术,二靠钱粮。但大清除了家门口作战和人多力量不大外,似乎没优势可言。马放南山多年以后,再加上“鸦片”的内摧,这帮连矿工农夫起家的太平天国都收拾不了,又怎么能跟人家现代化的海军铁甲舰叫板,所以输是难免的。这就跟玩游戏一样,两人的级别差得太远,人家的技能就跟开了外挂一样,分分钟都能把你干趴下。这仗光靠勇猛是打不了的,靠伦理道德更是扯犊子,即使复制出一堆吕布也都是当炮灰而已;
五 林大人又是幸运的,未能真正与英国人开仗就被皇帝拿下,反而保全了他的名节,也给反抗派提供了意淫的空间,总是用“奸臣误国”和“假如林文忠公如何”等等论调来抬高林的实际价值。其实更合理的剧本是:林大人倾尽全力抵抗,而惨败于英人。这样就能让更多人也包括林大人自己,再开眼看世界时就不止是只睁开一条缝看,而是睁大眼睛看看我们落后得是多么无地自容,这样或许就少走几年弯路,我们的黎民百姓也能少几年生灵涂炭,中国的历史或许也会被改写得更加从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