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位女人,她精书法,通古今。在治世上,她善“权”“王”之术。以女流身份覆掌中华大局。
在强国上,她废科举,兴办学堂。
“太后不特能书,兼能为画,其所画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减名家”。
她是叶赫那拉·杏贞
也就是慈禧太后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往往在现在的人眼中,我们只是从教科书上了解到是这么个女人阻拦了中国进步,甚至让中国万千百姓流离失所,丧权辱国。
只是在那样的年代里,慈禧太后做的事何尝不是为中国保存火种呢?
慈禧,孝钦显皇后,同治帝的母亲。
《富贵长春图》、洋务运动、废除缠足皆是出于她之手。甚至在晚清时期,慈禧还发起了中华有史以来最大的禁毒运动!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称赞说,慈禧不但“能通古今治乱大势”,而且“又能诗善书画”。由此可见,慈禧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不可或缺的浓墨一笔
今天我们就来谈论谈论慈禧太后
先说说她做过的哪些事,而让她“遗臭万年”的吧
1. 同治时期的中法战争,中国本来可以打败法国,彻底终结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可慈禧太后缺突然下令停战,随后签订《中法新约》
表面上看,好像确实是政府的无能导致。那么我们来分析分析当时的情况
1882年,正处盛世的大清军在慈禧的命令下,进军朝鲜意在平定内乱。就在同一时刻法国突然发兵越南,强行攻打越南过。其实读读历史我们就会知道,越南和朝鲜在清王朝时都曾是中国的附属国。法国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侵我国权威。
朝鲜被灭了,日本就会打过来,越南被攻占,法国人就会打过来。这种时候太后不得不认真应对起来。“黑旗军”的“保潘固疆”就已经说明了清政府的立场。我们“保家”而非“反击”
在当时的国力下,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非常容易
可千算万算,就是没算到越南这个小国竟然如此不争气。1879年6月,越南因惧怕法国的侵略而被迫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允许法国军队驻守越南,并开放红河区域,同意法国的“保护”。
外忧之下,清政府突然出现内乱!内部出现了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和左宗棠、彭玉麟等大部分人的“主战”。如果放到现在,可能百分之九十的国人都会主战。
但是.....
以美、日为首的16国都在虎视眈眈的看着你!
外忧内患之下,慈禧太后也是颇为头疼,一方面要应对朝鲜,抵抗日本。一方面要北上防御沙俄。只有“黑旗军”这支非政府部队可以调用。所以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做了一个最明智,但也是最为错误的决定!
那就是调派军机处首席大臣恭亲王王奕䜣去与法国谈和!
太后的想法是好的,你法国人再有野心也得掂量掂量我们的四亿子孙。可是王奕䜣大臣却想通过国际外交层次解决。说白了,就是想走公家
要知道,慈禧太后本意是想“私聊”的啊,而且这也是最稳妥的办法。真打起来,苦的只是老百姓。只是恭亲王向国际诉求之后,性质一下子就变了。
整个国家的国民都认为政府不行了,打不过人家只能用这种办法了。所以举国上下,顿时一片恐慌。
1883年12月,就在慈禧太后意识到问题所在的时候,法军以然迈出铁蹄。从河内出发开始疯狂进攻驻守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
不得不说,法国人拿捏的时机非常好,交战时,清军统帅唐炯突然逃跑。导致黑旗军孤立无援,交战数日之下,政府军跟不上支援,又加之人心惶惶。黑旗军溃败,山西失守
大军一路北上,气势愈加强盛,反之我国上下一片死灰。
两兵对垒,勇者胜。
清王朝就在这种耐人寻味的氛围下沦陷。
事后,慈禧震怒,免除了以恭亲王、景廉等半数大臣。
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溃败到任人宰割,在随后的1年内,慈禧毅然宣战法国,增兵台湾、福建等地。镇南关一战更是扭转了战局。双方各有损伤下,可以说分不清谁胜谁负。
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输就输在了气势上。随着一系列内部纷争,还有国民的绝望气氛蔓延下。台湾部队、福建水师、北洋水师的接连覆没。
1885年,在英国调停下,慈禧太后无奈只得签订《清法条约》,以求停止战争。
而这其中,李鸿章大臣自甘担任这个卖国贼罪名亲手签约。
其实我们当初败的不是政府,而是我们自己。我们总想着反击进攻。却永远不会有人理解方面慈禧太后多么希望为中国保存最后一丝火种。
也更不会有人看到李鸿章大臣走下台时的老泪纵横。
所以,希望大家能给慈禧太后一个公正的眼光,如果当年她决意要同法国死战。中国的四亿人民究竟会留下多少呢?而留下的那部分人还能否建立当今的中华盛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