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王小波
二十多岁的年纪,我就常常觉得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真可怕。
一个人,看似有条不紊地生活着,逛逛街、看看电影、见见老朋友。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中,重复地看时光流逝。
很多时候,大脑会出现一片空白,记不住上一秒刚刚发生的事,也想不起下一刻要做什么。于是,会有那么一瞬间,内心忽然有点悲凉,想要放肆地哭一场。
但很可惜,我似乎再也不是那个矫情的孩子了。眼泪,开始变得矜持。
原来,我总觉得,我应该是那种永远都有很多情绪要表达、永远都有很多心情要记录、永远都有很多故事要回忆的人。可是,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在编辑之后选择删除时,我才明白:我也会长大,会慢慢变得不动声色。
2
我有一个朋友,她曾是典型的文艺青年。文艺到什么程度呢?平时善于记录,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心情,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去玩会给朋友寄明信片,在家会坚持写日记。会在每一个温暖的节日里给朋友准备小礼物,会拍有意境的照片,会写暖心的话,会唱有情调的歌。在我心里,她是个不大识得人间烟火的小姑娘。
毕业后,结婚,生子,然后迅速长大。应对婆媳关系,处理家庭琐事,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还要尽心尽力工作。
最近,她在自己曾经觉得无比神圣的朋友圈里,做起了代购。每天发一些产品的图片,偶尔群发一些特价信息。
我没有去问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但我想我知道,这些改变,于她而言,意味着什么。
兴趣爱好锐减,个人情绪弱化,努力赚钱成为人生方向。可能,每一个爱做梦的孩子,都会渐渐成为脚踏实地生活的大人吧。
3
“也无风雨也无晴”,东坡先生的这句诗可以说是完美地概括了我近来的生活状态。又或许是心态平和的缘故,早已学会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说来倒颇有点佛系少年的感觉。
可不知怎的,晚上做饭的时候,我又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吃到的奶奶做的蛋炒饭。我尝试过多次,却怎么都炒不出儿时的味儿来。大抵是,奶奶离开后,就真的再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蛋炒饭了吧。
也不知为何,我总是想起她。
奶奶离开快三年了,她的音容笑貌还清晰可见,她曾对我说过的那些话也犹在耳边。甚至,那些关于她的梦,也从未中断。
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里的那些画面,想起那句——“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记忆永存。
我知道,她一直在。
4
昨天去看了《芳华》,走出影院的时候,心里有些许沉重。
这部影片,正如韩寒所说,“哀而不伤,藏着锋芒”。
善良的刘峰,遭遇诬陷,不被善待,却始终善良。
始终不被善待的何小萍,因为理解,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两个人,两段不完美的青春,像个大窟窿似的捅进人的内心。
最感动的,是影片最后,萧穗子的那段旁白:
“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5
芳华,大抵是指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的芳华,是否还在?
坦白地说,时间的飞速流逝,开始让我变得恐慌。无数个日夜在我的眼皮子底下一晃而过,我也开始“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模仿自己,装腔作势。最后也只能像三毛一样,“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芳华易逝。虚度时光令我痛苦不安,可生活又无可避免地被我虚度着。
于是,
“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深刻,吃饭游泳期待它让我一斤斤瘦下来,发一条短信期待它被回复,对人好期待它回应也好,写一个故事说一个心情期待它被关注被安慰,参加一个活动期待换来充实丰富的经历。”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长舒一口气。如果没实现呢?自怨自艾。可是小时候也是同一个我,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小时候不期待结果,小时候苦笑都不打折。”
或许,我们都该学一学马德,我们都该《允许自己虚度时光》。可能,当有一天,我们卸下心上纷纷的欲念,才能与本真快乐的另一个自己相逢吧。
就像,小时候那样的,另一个自己。
6
不知不觉,这一年又走到尽头了。
好像才刚刚习惯把落款日期从2016改到2017,就又要迎来新的一年了。
上一年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下一年又将拉开帷幕。
可,计划还是计划,愿望还是愿望,现实还是现实。
日子在重复,但我知道,每一天都是新的。而我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生活轨道中努力前行。
一边追逐梦想,一边脚踏实地。
与此同时,不要陷入“平静的绝望”,要冲出来,要敢于逆流而上,还要敢于开拓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