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书上说,人是需要被认可的,当你去认可他的时候,他就会很高兴,积极性也会提高,做起事来就更有干劲了。
于是,不少人纷纷效仿:家长夸张地竖着大拇指啧啧称赞:棒!太棒了!!你是最聪明的孩子!!老板拍着手掌:厉害厉害,这个做的真好!妻子热情地献上一个拥抱:老公,你做的菜实在太好吃了,超级好吃!!
一次两次可能确实会让人高兴,产生动力,但渐渐的,大家发现,表扬的方式不好用了。我已经使劲儿夸他了,可他为什么还是提不起精神,我已经不停在鼓励他了,可是好像他还是没有积极性......
为什么?难道鼓励和认可真的只能有1-2次的效果吗?那些书上的方法都错了?
其实,出问题的不是鼓励和认可本身,而是鼓励和认可的方式。当一个人的评价翻来覆去只有你真棒,你太厉害了,你好能干哦这些干巴巴的形容词时,很快就会让别人产生怀疑:这是你的套路吧!你到底是真的觉得我厉害,还是只是为了让我多干点活?
那除了这样的形容词,还可以有什么其他方式表示认可和鼓励吗?
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小C,他小时候很喜欢画画,有一次,他画出了一幅自己觉得非常满意的画,于是很高兴地拿给妈妈看。妈妈一看,说:这画真不错,我明天拿到单位去给同事们欣赏欣赏。第二天妈妈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喜滋滋地塞给小C 十元钱,并告诉他:单位的同事都很喜欢你的画,有个阿姨还用十元钱买下了这幅画,问你什么时候能再给他画一幅呢?
小C没有想到自己的画居然还能赚钱,积极性大大提高,每天都埋头于画画当中,他的作品时不时就被别人买走,换到了一些零花钱,每一次得知自己的作品又被人看上了,他的积极性就提高几分,就这样,他一直画啊画,最终拿到了全国画画比赛的大奖。
很多很多年后,小C长大成人,才终于得知,幼年时期的那些作品,其实唯一的购买人,就是自己的老妈。老妈这种特殊的鼓励方式,让小C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坚持的动力。
第二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脱口秀表演者Karen,他讲的精彩,名气又大,凡是他所到的场合,必定爆满,很多大型的场合都纷纷邀请他去表演。那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是脱口秀的初级表演者,好不容易遇到大咖,当然要逮住机会好好让他点评一下。
Karen说:你讲的不错,如果你愿意跟着我,以后每次我表演脱口秀的时候,可以分给你10分钟的时间,让你和我同台演出。
一个已经非常有名气的大咖,愿意让自己这个初学者和他同台演讲,那个年轻人后来告诉大家,他当时心里的原话是:It’s huge!
是的,在那一刻,这个年轻人的动力被深深激发了,Karen的这个邀请,比他说上几句太棒了太赞了你很有希望,要有用的多。
故事讲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两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共通之处?
对了,区别就在于,你的认可让对方觉得是你真的看到了他的价值,还是在用套路敷衍了事。
如果你的妻子夸你做菜真好吃实在太好吃了,但每次你做的菜她几乎不吃,或者每次有重要客人来的时候她都只让你打下手,你觉得她的夸赞真心吗?
如果你的老板夸你的ppt做的太美了极为专业,但每次重要客户来访,他都要把ppt交给别人来做,你觉得他的夸赞真心吗?
是的,鼓励和认可,有时候没那么简单,甚至是需要付出一点代价的。
那种代价,指的是:我相信你能画的更好,我看到了你的潜力,所以我愿意为你的画买单;我相信你能讲的更好,我看到了你的能力,所以我愿意为你的稚嫩和不稳定的风险买单。
太棒了三个字,太容易说出口,也就显得降低了它的价值。
当小C知道,自己的画原来不止值这三个轻描淡写的字,而且还值得十元钱的时候;
当年轻人知道,自己的脱口秀原来不止值这三个轻描淡写的字,而且还值得大咖搭上名声风险的时候;
当丈夫知道,自己做的菜原来不止值这三个轻描淡写的字,而且还值得用以招待贵客的时候;
当员工知道,自己做的ppt原来不止值这三个轻描淡写的字,而且还值得在高端重要的会议中使用时;
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
是的,很多动力,其实都来源于成就感,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看着娶到了精英美女的男士会一脸沮丧地说:老婆太能干,我觉得自己好没用。而某些结婚时不太被看好的男士,婚后却一脸幸福的忙前忙后,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这就是他们的成就感。
当你的鼓励和认可,让对方产生成就感的时候,积极性才会持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