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朋友跟我反馈,近期发现记忆力衰退的特别厉害,看书看完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记住,脑袋里还是一片空白,其实这不是说你的记忆力衰退的特别厉害,而是你没有学会正确读书的办法,所以你读完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记住。
一般而言,我们写一篇文章或者读一篇文章都是为了阐述一个主题或者陈述一个观点,所以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是需要带着问题去读的,第一问题,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就是: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就是你读这篇文章最后需要获得的收获。第二个问题是:作者为何这么认为,他是怎么样来证明他的观点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书,你就不会发现自己读完后结果什么也没有记住。
举个例子,下面是一个小段落:
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假如当初蔡桓公能听从扁鹊的劝诫,又何至于落得个病入膏盲的下场?或:假如当初楚怀王能听从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客死他乡的下场?或:假如当初吴王夫差能听从伍子胥的逆耳之言,又何至落得个国亡人死的下场?
我们尝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去记忆这个段落,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是不是大家发现你很容易就可以记住这个段落的内容,虽然不能精确到每一个文字,但是至少可以记住70%-80%的内容。
人在认知的时候,对框架的认知记忆强度要远远强于零散点认知记忆强度,当你带着刚才那两个问题去读书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基础的知识框架,这个框架就是:论点-论据-分论据。所以你在读书的过程中,其实你相当于往这个框架里面灌输东西,而且你会主动去分析哪个放在金字塔顶尖(论点),哪个放在金字塔第二行(论据),哪些放在金字塔的第三层(分论据),当你按照这样一个认知逻辑把文章或者书籍读下来之后,你就会对这篇文章有很深的认知,因为你在去回忆提取你读过的信息的时候,你是先回忆整体框架,然后再回忆框架中的局部框架,再回忆局部框架中的知识点,因为他们之间又有相互提示的作用,所以你就更能记住文章或者书本讲的内容。
此外,你带着这样一个框架去阅读,遇到作者本身没有把逻辑框架表达清楚的文章,你还可以帮助他把文章的结构逻辑梳理清楚,这样更加能够让你加深对文章或者书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