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拿铁不加糖
前些天我偶然看了“沙丘1”,被它里面独有的“沙丘宇宙”所迷住了。于是昨天迫不及待地把“沙丘2”看完了。这部小说在1965年就已经出版了,被世人称为每个人都值得一读的科幻大作,后续很多的科幻电影的创作过程都受了它的影响。我很佩服作者能在原有的社会框架下,能够跳脱出来,创造一个这部小说才有的“沙丘宇宙”。当你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会不由地沉浸在故事情节里,并且你愿意相信这个作者所构造的世界,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小说原著有6本,后来在作者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又和其他作家根据保留下来的手稿,又写了其他的衍生小说。目前电影“沙丘1”和“沙丘2”讲的是第一部和第二部上半部分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故事主要讲公爵继承人保罗在经历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家族衰败之后,为了能让自己和母亲活下来在沙丘活下来为家族复仇,凭借着一个蓄谋已久的“救世主”的“预言”,在沙丘带领着弗瑞曼人一步步逆袭的故事。作者为这一系列的小说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世界观,也涉及了多个领域。虽然它是一部科幻作品,但是我们却能从其中窥探出很多人生的真谛。
01
“我绝不能恐惧。恐惧是思维的杀手,是潜伏的小小死神,会彻底毁灭一个人。我要直面它,让它掠过我的心头,穿越我的身心。当这一切过去之后,我讲睁开心灵深处的眼睛,审视它的轨迹。恐惧如风,风过无痕,唯有我依然屹立”。
这是小说中贝尼.杰瑟里特在面对恐惧时会默念的《对抗恐惧的连祷文》,以此来消除内心的不安及害怕。这样我想起了“你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这句话。在我看来,“恐惧”本身更像一个中性词。有的人为什么会害怕去面对自己所恐惧的事情?因为你对“恐惧”本身投射了太多负面的情绪或者感受,比如:害怕,不安,失去......所以当你面对那些让你感到恐惧的事情时,你的负面情绪或者感受也会不断被放大,让你有种你无法战胜它的错觉。
其实恐惧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当你在做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让你有了“恐惧”的感觉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立刻很敏锐觉察到它,而不是选择回避或者任之抛在脑后。当你觉察到它的时候,再让自己以一种平和的,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它,这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恐惧的感觉在慢慢地消散了。有时候“恐惧”反而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它在提醒你,在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需要去克服它或者给你指出一个方向,让你朝着它不断去提升自己。所以“恐惧”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你愿意,它甚至可以成为成长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02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将自己从深渊中拯救出来。
世世代代在沙丘居住的弗瑞曼人一直饱受哈克南人的压榨,有很多人一直坚信那个“预言”:会有一个救世主出现,并将弗瑞曼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但其实这个“预言”是姐妹会里的贝尼.杰瑟里特散布的,目的是想用这样的“预言”去统治弗瑞曼人的思想。
保罗的母亲杰西卡本身就是一位贝尼.杰瑟里特(类似巫师一样的角色),而保罗在小的时候就陆陆续续会做一些预知梦,很多梦里发生的事情后来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验证。刚开始的时候,保罗并不愿相信自己是“预言”中的救世主。他只是把自己当成弗瑞曼人中的一员,并愿意与大家共同进退。但随着保罗的威望越来越大,很多弗瑞曼人对“保罗就是拯救他们的救世主”这件事情深信不疑。而作为同样是弗瑞曼人的契尼,虽然在与保罗的相处中,两人彼此相爱,但是契尼却不相信什么救世主的预言。她始终坚信只有弗瑞曼人自己,才能将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电影“沙丘2”的最后,保罗在一片片拥护声中称王,但各大家族并不愿承认保罗的身份,于是圣战一触即发。而清醒的契尼在面对保罗的背叛后,选择孤身一人离开。
电影中的契尼是我很喜欢的角色。在所有人都对“救世主”这个预言深信不疑的时候,她却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意识到这其实是统治者为了达到自身目的的手段。
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救世主啊,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课题要完成,只有你自己才能将自己从深渊中拯救出来。很多人都说:“为什么很多道理我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道理都是别人告诉你的,你没有去经历过。有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别人告诉你的道理,你未必能听得进去,很多事情只有真的去经历过,把自己磕得头破血流了,你才会有所感悟,你才知道这条路是否适合自己。
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你陷入困境的时候,一定要做第一拯救自己的人。因为如果你都不想拯救自己,凭什么希望别人会拯救你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命运的选择权交给别人,让他们决定你的命运呢?所谓的救赎之道就在每个人身上。任何时候都要让自己保持清醒,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今这个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信息,你所看到的东西,很多都是媒体希望你看到的,所以我们也要告诫自己不要盲目从众,一定要注意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模样,与所有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