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最终会活成什么样的人,唯一知道的是“我,想活着”。
“有的人,三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
仔细想想,身边有多少人的灵魂还鲜活 , 或者说有多少人....活过。也许,我们都只是简单的....还没死....而已。
看了《七十七天》后,忍不住去翻了杨柳松的《北方的空地》。像我这种还没死的人,无法想象是怎样的一种驱动,能让他独自在路上,面对凶险,坦然自若。他说“这是一个没有探险的时代,但不能没有探索,对自然,对自我”。
当一个行为能带来乐趣的时候,你会渐渐痴迷,形成一种习惯。
而我,虽离痴迷尚早,却也有一丝快感,写字带来的舒适感,彷佛自己真的是一位创作者,尽管一直都像嘤嘤学语的孩童,无法完整表述心中所想,可当看到别人貌似读懂的表情时,心里也是极为喜悦的。
我喜欢深墙大院里的空旷,给你足够自由的同时也能有恰当好处的约束。
喜欢夕阳西下,余晖洒向漫山遍野的安静祥和;也喜欢华灯初上,夜色辉煌的热闹繁华。沉默寡言、细腻内敛的表象下,可能隐藏着对饮豪吹、屁话连天。有时候大大咧咧,大有能忍天下所有不能忍之气势,有时候多疑敏感,也许不经意的一句话,我会在心里反复回味衡量。
当你看到这些对立的形象时,不要过于惊讶,性格不是唯一影响行为的因素,对于感性者来说,当下的心情才是决定行为的关键因素。
所以至今为止,每当别人问起自己性格的时候,我都无法很好的回答。
好像并没有哪一串文字,能够准确的描述,最多也只是片面地、阶段性的符合。
我不想活成某一种特定的人,更不想按照别人打的标签走成描述中的样子。也许某一个举动,是你怎么也想不通的,“那样的一个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这是我最不喜欢别人看我的态度。
因为很多时候,当别人给你打上标签的时候,你的路就会越来越窄,活的很累。
有个朋友说,她在公司很少与人开玩笑,她觉得这是尊重别人。在大家眼中,她就是一个文静礼貌、不苟言笑、认真刻板的人。有次,一位她自认为关系还不错的女生怀孕了,大家都用调侃的语气祝福着这位待孕的准妈妈,她看氛围还挺好,于是对这位同事说“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被包养了”。
谁料,这位自认为关系还不错的女同事当下便翻脸了,搞的她非常尴尬,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与这位同事说过话。
这件事,虽说与女同事的人品有关,但跟我朋友平日所展现出的性格也脱不了干系。
她很少跟同事开玩笑,大家会理所当然的给她打上与之匹配的标签,觉得你说话就应该是中规中矩的,你嘴里说出的话都应该是严肃的、认真的。其实我们都听得出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玩笑了。
人生有无限可能,不应该只活成一种模样。
一生漫长而短暂,漫长的是我们要经历数不清的挫折和打击,短暂是因为稍不留神,喜欢的人和事就会远去。
喜欢的人,爱做的事,想去的地方,人生精彩之事数不胜数。也许有时候要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会需要勇气和代价,但人生难道不正是这样才显得多样而深刻吗。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最终能活成什么样,没有榜样,没有指引,这并不可怕,至少我们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