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篇文章里面讲,长尾理论的本源在于每个人的品味都不尽相同,那每个人的品味或者讲喜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我很久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在这里我准备抛砖引玉,谈一下我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个人,看到某样事物(某个人),觉得它美或者丑,是因为这件事物(这个人)使自己的大脑产生了愉悦或厌恶的情绪。如果产生了愉悦的情绪,人们就倾向于认为它是美的,而如果人们产生了厌恶的情绪,人们则倾向于认为它是丑的。
基于以上的结论,进一步讲,人们的这种愉悦或者厌恶的情绪,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决定一个人审美的,有三个因素:遗传基因、社会文化、个人经历。
先来讲第一点,遗传基因。我们觉得水果好吃、米饭好吃、肉好吃;觉得木头不好吃、土不好吃、石头不好吃,为什么?难道我们这个物种从一开始就觉得这些东西好吃,然后这些好吃的东西又恰好是我们身体需要的,所以我们才延续下来?我倾向于认为,在一开始,喜欢吃什么的都有,有人喜欢吃我们现在吃的这些东西,也有人喜欢吃土、吃木头、吃石头,但是他们大都因为营养不良死了,他们的这种独特癖好的基因,并没有被继承下来。另一个例子,我们不喜欢臭味,为什么?我也倾向于认为,在一开始,我们的物种之中,既有喜欢现在我们所谓的臭味的人,又有讨厌它的。那些讨厌臭味的人,就会倾向于远离臭味的来源,而喜欢的人,所作所为则相反。最后这些喜欢那种味道的人,或是因为疾病或是因为营养不良死掉了,而讨厌它的人更多的存活了下来,并将这种讨厌那种味道的基因传承了下来。其实还有一个,为什么男性都喜欢XXXXX的妹子,而妹子都喜欢XXXXX的男性?对于这个问题,遗传基因也可以解释掉一部分。
第二点,社会文化。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在唐朝,我们是以胖为美的,而现在情况却有了不同。因为在唐朝,粮食的供给并不像现在这么充足,瘦弱大多意味着社会地位低,得不到足够的粮食。而胖则意味着拥有足够的资源。所以在当时,他们觉得胖是好的。但是现在,胖更多的意味着好吃懒做,没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膳食,以及不健康。另一个例子,在过去地位高的人喜欢留着长长的指甲,这代表着他们不用从事体力劳动,而现在留长指甲则被认为是不卫生以及懒惰。
第三点,个人经历。如果我们见过的一个陌生人长的很像自己一个关系很好的朋友,自己就更容易对这个人生出好感。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都是同样的道理。
讲完了原因之外,我还想探讨一个喜好改变的问题,为什么当新iPhone出来之后,大家都骂它丑,但是过了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大家又把它奉为经典。
就比如iPhone6出来,大家都讲丑,比不上5s。是因为5s已经让人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绪,不管是在使用体验还是优越感上。而iPhone6因为是新产品,当看到它的时候,大脑产生的情绪反应基本为空,两相比较,就自然认为iPhone5s要比6要好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6意味着更高的性能,更高的逼格,所以大众大脑中的反应也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了。这属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经历因素的综合影响,不过主要阐述的,仍然是一个人觉得某件事物美或丑,主要在于这件事物让他想到了什么,产生的情绪是愉悦还是厌恶。
这就很有意思了,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如果你可以为一样事物赋予其带给人们愉悦体验的能力(就比如iPhone6的更流畅的体验和更高的逼格),而这样事物中又必然有着自己公司的文化或者价值观(苹果的品牌和文化),那你自己的文化就可以与这样能带给人们愉悦体验的事物绑在一起,从而建立起人们对你公司文化的积极反应(果粉产生的原因)。这也就是米粉、索尼粉、果粉的由来,就是类似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你出什么我买什么的感觉。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品牌能够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有些公司能够引领时尚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