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说:“没有阅读,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是肤浅的,通过阅读我们看到了更有价值的生命。”是阅读,让我们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更清醒,更深邃的审视与思考。
但是,并非所有的阅读都可以让我们遇见璀璨的生命,圣洁的灵魂。人生如寄,来去匆匆。这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读之不尽。有的书可以走马观花,一掠而过;有些书根本无须翻开;还有些书则需要、也值得投注生命、情感和智慧,浸淫涵泳,沉浸其中。比如《世说新语》。
书中的人物多如牛毛,繁茂如林。有的人庸俗猥琐,望而生厌;有的人光风霁月,彪炳千古,仰之弥高;有的人“肃肃如松下风”,令人神往......比如“魏晋名士”。
喜欢《世说新语》源于《红楼梦》中史湘云的一句“是真名士自风流”,一瞬间爱上了“英豪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爱上了率真洒脱魏晋名士。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宗白华先生说它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这个时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的美,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他们因在乱世,无以施展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和抱负,转而去拥抱老庄的逍遥任情。这就是“魏晋名士”!
而魏晋名士的群像中,风骨最为刚劲、才华最为全面、人格最为完美、结局最为悲壮的,毫无疑问的便是嵇康!
嵇康的短暂人生,向后人诠释了什么是最洒脱的人生,什么是最自由的灵魂!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美男子,风神潇洒,玉树临风。《晋书》说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但却“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嵇康这种通脱率性,任其自然地对待自己形貌的态度,反而成就了他的超凡脱俗的品性。
嵇康不仅人长得高大帅气,容仪俊美,绝尘拔俗。更兼才华横溢,他是当时第一流的文学家,四言诗写的很好,散文成就更高。还是当时著名的玄学家,音乐水平更是首屈一指,书法成就亦不一般,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是一位打铁高手!史书上说他“性绝巧而好锻”,真可谓是一个全才、通才。按世俗的观点,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人,若生于盛世,无疑可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但是,历史偏偏把他放在了黑暗混乱的魏晋时期。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任中散大夫这个闲职,又恰逢曹爽集团和司马氏争泉达到白热化之时,为免陷入政治旋涡,他避居河内,于山青水秀,茂林修竹间逍遥游。
然而,他又是一个“刚肠嫉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的率直之人,他不是不懂得保身之道,但是,关键时刻,他不愿意委曲求全,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于是,他拒绝了山涛的一番好意,最终在钟会这个小人的谗言之下,因好友吕安之案件,彻底向司马昭亮明了绝不合作的严正立场,并因此而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临刑的描写,堪比诗歌:“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赴死的这一刻,嵇康给世人留下了最悲壮最华丽的背影,“神气不变”,让我们看到了浩浩雅量,“索琴弹之”更是让我们见识了从容赴死的气定神闲,这是最生动的气韵,这是最强劲的生命之音。而《晋书》记载不仅有“索琴弹之”,更有一个最生动的回眸,“顾视日影”,这次回首,嵇康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生作一个回顾吧。日影摇曳,琴音泠然,一曲绝唱《广陵散》,穿越千年,依然余音袅袅,不绝于耳,那是不愿在浊世摇尾苟活的嵇康留给世人最刚劲的风姿绰约;那是“思长林而志在丰草”的嵇康于最深最暗的深渊里,引领世人仰望的星空!
嵇康,于千年前的夕阳下,轻拨琴弦,昭示我们一生都要遵从自己内心的召唤,活得始终如一,潇洒超逸。
这,也许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