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是我看完这篇关於李飞飞这个杰出科学家的文章後的读後感,而这个念头今天一直在脑海里一直回荡不去-到底这些强者跟我们有什麽不一样?为什麽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完成这麽多事?我们又要如何才能跟他们一样?
为了得出答案,今天我一直把我自己假想成李飞飞本人,并用她的角度思考问题丶用她的处境设想如何在短时间完成这麽多目标。而经过了一些模仿跟思考,我似乎也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答案。
我认为其中的关键是
1.单位时间的密度不同
2.能够迅速在不同的事物切换
3.成功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单位时间的密度不同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一样,而为什麽强者可以做到那麽多事情?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每单位时间做的事比一般人多太多。简单想像一下,很多人常常会在读书读到一半的时候感到疲累,然後就开始滑手机,接着可能几十分钟就过去了。
又或着是明明就坐在书桌前,但却无法有效的吸收眼前的知识。而这种时候,强者们却是全神贯注地在自己的目标上,平平时间都一样,他们能够完成的事情却是多了太多太多。
实际操作:
简单计算你平常完成某件事情要花多少时间,下次要求自己仅用80%的时间完成,在这个期间不要分心丶不要玩手机,让自己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事物上。基本上只要把分心的因素还有无法保持专注的因素去除,大幅提升完成事情的效率是完全有可能的。(砍掉20%成功後下次试试砍掉30或40%)
能够迅速在不同的事物切换
对很多强者来说,他们都是不是只在一方面杰出,而是在很多方面都很杰出。他们也常常需要同时面临不同的工作事项,因此能够迅速在事项中切换并保持专注就变得非常重要,就像是李飞飞每天必须在学业还有打工之间徘徊,而且相信我,若是再细分下去他每天的工作事项一定多到不行。
他们必须考量每天的工作事项并且思考有多少可支配时间,并且严格的要求自己迅速进入新的工作状态,以及在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无法迅速进入状况的话,就很容易受到注意力残留的影响,使得工作效率下降。
注:在这边我并不想讨论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因为多任务处理偏向於单一时间内试图进行多项工作,而资料显示绝大多数的人这种情况下会受注意力残留的影响,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仅有2%的人能够依旧保持相同的效率。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参考一下这篇
成功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在许多相对极端但却又常见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很多杰出人士之所以杰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生长的环境相对比较艰困,自然而然迫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生存,而表现优异似乎仅仅只是为了生存的副产物。
最明显的就是人口多丶机会少相对少的国度,人们拼命地争取生存的机会一点都不奇怪;而很多生活较为优渥的地方似乎更容易培养出小确幸(不过北欧各国即使生活环境优渥,但是竞争力却一点也不输人,真不简单。)。
不过不论是生活较为艰困或是优渥的杰出人生,即使他们的过往那麽的不同,但有一个特质却是几乎所有人都拥有的,那就是「信念」。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种「do something」的信念,不论是浸淫自己的兴趣丶成就一些事物丶改变人生等等,都会不断使他们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而「杀时间」绝对不会是他们的选项。
结论
今天试图用李飞飞的方式生活之後发现,我的问题就是-过得太爽。其实我根本就只是感觉很忙,实际上却没有那麽忙。如果我的时间密度能跟她一样,我只要花6个小时就能做完我每天所有的事情了,而这也表示现在的我有太多时间被浪费掉了。
想想一天滑的手机丶午饭看着没营养的电视丶花太多时间想一些有的没的,还不如像飞飞姐一样全神贯注投入在自己的目标上。期许之後我也能像他/她们一样,更高效的使用自己的时间,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
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上TED观赏她精彩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