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读完本文约47分钟


书友,你好,我是徐英瑾,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今天我要带着大家去读一本书,这本书的题目有点意思——《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可以说,这本书已经击中了我心里面最柔软的一部分,因为它好像是说出了我们人生的真相,每个人人生的真相。


你想想看,我们小时候要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考试成绩要考得好,就是大家的一个人生目的,那么稍微大一点,就要去考大学了,有些人想出国要去考海外的名校,又好像是设定了新的人生目标。


那么除了考学以外,还有别的人生意义,有些人是觉得要结婚脱单,但是真的结婚了以后,觉得非常非常累,觉得婚姻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


有些人想进大公司,好不容易进了全球一百强的大公司,结果非常累,就觉得进了大公司也没什么意思。


所有的人生目标,只要你达到了,它就没意思了,它本来的那些光鲜的色彩就消失了,这就是人生的魔法,所以这本书就击中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从一个更加普泛的意义上来说,我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如同是地平线。如果把人生的过程看成是一个长跑的过程的话,地平线是什么呢?表面上,它在你面前引导你前进,但是当你以为你快跑到地平线的时候,地平线又在往后移了,你永远都追不到地平线。


在面对这样一个困境的时候,我们就特别需要哲学思维的帮助,把不同人生道路背后的哲学思想给挖掘出来,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挖掘,大家能够更清楚地想明白,我们现在选择的这条人生道路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它包含了对于一般人所采纳的人生价值观的系统的反思和辩护。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美国的通俗哲学作家,他的名字叫丹尼尔·马丁·克莱恩。那么这本书的构成特别好玩,它一共有三十九个章节,有些章节很长,有些章节很短,每个章节一开始都有一句箴言,就是哲学家的名人名言,接下来就是对于这个名人名言的发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悟。


因为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箴言内容比较庞杂,所以在下面讲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是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挑选其中的一些箴言来讲。我们现在先来讲所有箴言的最后一条。


箴言一: “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


为什么要先讲最后一条?因为最后一条它体现了这本书的题目——“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变了”。这句话本身是有出处的,来自美国一个社会哲学家兼神学家尼布尔。


这句话有好几层意思,我们得一层一层来掰扯。


第一重含义,就是我们的人生面临一个巨大的矛盾:矛盾的一面是,我们人类对于自己人生的反思能力是有限的;矛盾的另一面是,人生太复杂了。所以,在生命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我以为我已经把人生的意义给想清楚了,但是这时候生活就给你一记铁拳,让你了解到,你对于人生意义的了解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有一个老板他认为人生的意义非常简单,一切都可以用钱来解决,但是他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资金非常充足,别的方面的资源却可能是不充足的,比如技术储备不充足,又比如说相关的人才的准备也不充足,结果项目失败了,他本来以为有了钱就可以买到技术,买到人才,后来发现未必如此。所以他就意识到“金钱万能”这个观点即使是在商业领域,都是失败的,于是他就理解了,原来以为人生的意义是“金钱万能”,结果这个意义变了。


第二重含义,因为尼布尔本身对于社会学比较了解,他发现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人的价值观是受到了特定文化的影响,因此当你说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的时候,很可能不是你在说,而是你所处的社会环境借你的口在说。


举个例子,一个做商业的朋友相信金钱万能,但是有可能他听了一些人生哲学的课,他突然意识到人生有其他方面的意义,结果他的人生价值观就变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是高度复杂的,每一个小的文化圈都处在与别的文化圈密集的信息交流过程之中,这种密集的信息交流过程,会迅速改变大家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所以当你觉得,你把握的人生意义发生改变的时候,真实发生的事情可能是,滋养你价值观的整个环境在发生变化。


箴言二:“要把每件事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去做。”


我们接下来要介绍另一种人生哲学的态度,就是活在当下。首先我要读一句哲学家的名人名言,是古代罗马帝国的皇帝哲学家马可·奥勒留的一句话:“要把每件事都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事去做。”


为什么我首先要提这一点呢?因为很多人听到“人生哲学”这四个字的时候,立马就觉得这是个很高大上的东西,要立大志,立鸿鹄之志。但是其实未必是这样,“活在当下”实际上也是一种有趣的人生哲学选择。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人生选择过于简单轻松了,因为活在当下是很容易的,那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当成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选题来考量呢?


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真的要活在当下,不太容易。为什么呢?因为从本质上来看,人是生活在时间的维度当中的,你在当下的生活体验,无一不受到过去记忆的影响。


比如你要享受,我给你吃牛排,问你要五分熟、六分熟,还是七分熟,实际上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吃过牛排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他不知道五分熟、六分熟、七分熟的牛排到底是什么味道。但是对于一个老吃客来说,他的记忆就可以被唤醒,这些记忆就可以帮助他在当下做出正确的选择,选到适合他口味的牛排。


这就是过去对于当下的体验的影响,那么未来对于当下的体验也有很多影响。


我们人类有一个特点,就是会面向未来进行生活。比如当我吃着牛排的时候,我至少要想到牛排之后的那道菜是什么,比如我可能会想到餐后甜点,我还可能会想得更远一点,我吃完牛排以后要干什么。所以要纯粹活在当下,实际上是很难的。


人是在时间维度中展开自身的,而时间维度自然就牵涉到过去和未来,正是因为未来对我们的影响那么大,所以就很难避免一个心理倾向,叫得陇望蜀。你眼前吃的面包,未必能够让你在心里真正满意,即使这个面包很大,你还是不会满足,你还想再多储备三四个面包,然后就会催生因为得不到更多的三四个面包,而导致的空虚感和不满足感。


所以我们会以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方式思考别样的人生,在别样的人生的状态中,我们活得比现在还要好,还要光鲜,这就不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


那么还有一种害怕活在当下的体现,就是很多人会过多思考人死后的情况。


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就听到一种很奇怪的人生态度,有些朋友他的确很缺觉,工作已经忙好了,但他不去睡觉,不停地翻手机,在床上在看手机,看一些无聊的八卦新闻,又浪费了一两个小时。


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就不能多睡一点呢?


他们有一种自我辩解,特别有意思,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时间是有限的,来一遭不容易,即使不好好工作,也要好好地玩,刷手机也是一种玩。睡觉这种事情,人死了以后有足够的时间,而且那个时间无限长,所以为什么要在现在还活着的时候,浪费时间睡觉呢?


其实前面所说的这种人生态度是自相矛盾的,为什么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种人生态度的基本逻辑就是,只要我清醒着,我就能够享受各种应该享受的事情,我如果睡着了,我就不能享受。但人在犯困的时候不去睡觉,本身不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折磨。对我个人来说,一个最大的享受就是想睡就睡,好好地睡,这才叫享受,对不对?


所以如果你要把享受的时间变得足够长,你恰恰要保证足够的睡眠、休息的时间,所以活在当下也包含了另外一层含义——当你困的时候,就睡在当下。


箴言三:“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智识上的,也并不总是道德的。”


前面的我们已经提到了一个关键的词,就是享乐或者是享受,下面我们就要切入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了,就是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


那么在讲到享乐主义的时候,我们要给出这样一条箴言:“生活的艺术在于及时行乐,而最强烈的快乐不是智识上的,也并不总是道德的。”


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来自古希腊的享乐主义者亚里斯提卜。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他的导师的名字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就是苏格拉底。


大家听到这里可能就奇怪了,苏格拉底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一个公正不阿的人,他总觉得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值得反思的人生,是一种符合正义原则的人生,而且苏格拉底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简朴,他怎么教出了这么一个弟子呢?


苏格拉底的想法是这样的,进行哲学思考,思考城邦的正义问题,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说人生要追求享乐和快乐的话,对苏格拉底而言,最大的快乐也是对于正义问题的思考。但有意思的是,这位亚里斯提卜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就说生活的艺术就是及时行乐,就是字面是意义上的感官快乐。


那么这种想法也使得亚里斯提卜的想法与另外一位享乐主义者的思想有差别了,另外一位享乐主义者的名字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就是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和亚里斯提卜的享乐主义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是,你眼前不是有葡萄吗?那就好好享受葡萄。我前面讨论过一种人生态度叫“活在当下”,其实反映的就是伊壁鸠鲁的思想。


但是亚里斯提卜的想法恰恰与之不同,他的想法是你要放纵你的野心,除了吃了眼前的这几串葡萄之外,也要盯着另外一个箩筐里的葡萄,想办法把那些未来的葡萄也吃掉,这样你才能够做到快乐的全面扩大化。


大家听到这里就糊涂了,这种观点不是刚刚已经被我批判过了吗?我现在怎么就立场进行转换了呢?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这里——每当你找到人生的意义的时候,它就变了。所以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变戏法”了,就要站到一个新的、更加富有野心的享乐主义的立场上。


那么他在这里要表达的一种哲学观点是,在所有的愉悦当中,最强烈和最真实的愉悦是我们感官的愉悦,比如你看到的、你闻到的、你尝到的,这是最重要的,那么感官上愉悦的特点是什么呢?它需要新的刺激,没有新的刺激,感官上的愉悦就会消失。


比如有人说最高端的牛肉是日本北海道的和牛肉,你天天吃北海道的高级和牛肉,你也会吃厌的。天天吃没意思,偶尔吃一次才有意思。这样你就要不停换菜单,你要吃什么呢?阿拉斯加的帝王蟹,但是帝王蟹吃多了以后,也会觉得无聊,所以你要不停地换新的刺激。


这恰恰是今天这个世界上,奢侈品运营的一个底层逻辑,就是不停地要刺激消费者,提高他们对于新奇体验的感受,把欲望的期望点不停进行撩拨,这样奢侈品才卖得出去。


箴言四:“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这项工程雄心勃勃,同时在技术上也切实可行。它不但具有工具理性,而且还有道德义务。”


今天的我们已经比古希腊人,具备了更多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怎么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增加快乐和消除痛苦,于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新版本的享乐主义,这个新版本的享乐主义,要比亚里斯提卜的观点,更具科幻色彩,但是在哲学理念上一脉相承。


我们就要提到英国哲学家戴维·皮尔斯的一句名言了,这句名言听上去充满了科学乐观主义:“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将会终结所有拥有感知力的生物的痛苦。这项工程雄心勃勃,同时在技术上也切实可行。它不但具有工具理性,而且还有道德义务。”


那么戴维·皮尔斯的观点是师承历史上的一些享乐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的观点,历史上的享乐主义有伊壁鸠鲁、亚里斯提卜,那么比较近代的功利主义者则由英国哲学家边沁来代表。


那么边沁的观点是什么呢?我们的道德改良任务的目标,就是要使得这个社会共同体当中的所有成员的幸福量变得最大,同时把他们的痛苦量变得最小。


那么皮尔斯则为边沁的观点增加了一些技术性的注解,他认为可以通过纳米科技或者是生物工程来使得很多人的幸福能够增大,痛苦能够减少,比如可以通过某些基因的疗法,使得很多人减少病痛。


讲到这一点,大家会觉得戴维·皮尔斯的观点也是符合常识的,咱们为什么要发展医药科技,不就是为了使用现代科技让我们减少痛苦吗?


但皮尔斯的观点它不仅仅是要减少我们生理上的痛,而且要减少我们心理上的痛。比如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陷入了抑郁,那怎么办呢?按照戴维·皮尔斯的观点,你只要吃对药就行了。


但是大家细想一下,这件事情并没有戴维·皮尔斯设想的那么简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也好,痛苦也好,欲望也好,它的产生固然是受到了一些生物学和化学机制的影响,但它同时也受到了文化环境的影响。戴维·皮尔斯的方案只看到了生物学、化学的一面,没有看到文化的一面。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在十七世纪中叶的时候,英国从亚洲进口了很多茶叶,这是英国的社会第一次大规模饮茶,当时英国人因为从来没有喝过茶,所以喝了茶以后就觉得特别兴奋,所以都对这种东方的饮品充满了好感,大量进口茶叶。


那么今天一个伦敦的白领,如果再让他去喝茶,他会不会感到兴奋呢?恐怕就不会了,因为在今天的英国,喝茶早就变得习以为常了。这就说明文化改变了,文化改变以后,一种刺激品的刺激效果也会发生改变。这就有点后浪推前浪的味道了,前浪当它还是前浪的时候,还能刺激大家的神经,但一不小心前浪就变成后浪了,人类就需要新的刺激品来代替前面的刺激品。


这就是说快乐,或者说刺激感,或者说幸福的终点我们永远都达不到,我们自以为要达到了,这个终点又游走了。


那么面对这样的批评,像皮尔斯这样的哲学家他会怎么样来进行回应呢?皮尔斯也许会说,你说的道理我懂,靶子一直在移动,所以我对于靶子的攻击总是不会那么成功。我打不中靶子,但我至少可以打到离靶子足够近的地方,逼着它移动,而且只要我的炮弹离我的靶子足够近,我就可以炸伤靶子,当我能够炸伤靶子,多多少少也是某种进步吧。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哲学的问题,如果我们用纯粹粗暴的化学的或者生物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的话,我们会把人类社会的意义体系全部摧毁。这里作者引用了阿道司·赫胥黎写了一部小说,叫《美丽新世界》。


在这部小说里,构想了一个有趣的社会状态,在这个社会状态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吃了一种很奇怪的麻醉药,叫唆麻——这是一种想象出来的药,吃了这种药以后,每个人都傻乐,感受不到痛苦。这会导致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快乐会变得过于廉价,他们并不知道这样的快乐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们的智力就全部下降了。


那么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我们通过辛勤的劳作得到了快乐,这个快乐是有具有最高价值的。比如说壁炉坏掉了,一些西方的国家都有壁炉,但是你一打听,叫一个人上门去修壁炉要花不少钱,尤其人工费非常贵,于是你自己就在网上去下载了一些壁炉维修的小贴士,自己花了一个小时时间,把壁炉的供暖问题给修复了,然后你就觉得非常快乐。


这种快乐是双重的,一方面是生理上的,因为供暖系统恢复了,你觉得暖和了;另外一种是心理的,你就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非常强,你能够解决问题,或者你得到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表扬,你心里就更得意了。


这样的一种幸福是克服了困难以后获得的,所以真实世界幸福感的获得是伴随着我们能力的增长,我们智力的增长,我们动手能力的增长,这样的幸福能够让我们聪明。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我们人生中有一些风雨痛苦,是我们成长中,必须要经受的,因此我们要直面痛苦。


箴言五:“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那么讲到痛苦,我们就知道痛苦有两类,一类痛苦是身体上的痛苦,比如前不久我牙特别疼,要去看牙医,这就是生理上的痛苦。那么还有一种痛苦是心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是指你要做出一个选择。


就好比说,你要在两份职业当中进行一个选择:一份职业工作比较清闲,但工资比较微薄;另外一份工作是工资比较高,但比较忙,你做了以后就没有办法照顾家里了。这两份工作放在你面前,你该选择哪一份呢?这种选择也会带来痛苦。


那么我们在面对各种选择,感到痛苦的时候,也牵涉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这就叫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主要就是指,我们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自由切换的能力。


那么在这里我们也要谈到一条哲学家的箴言,是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句名言:“我的第一个自由意志行动将会是相信自由意志。”


这话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关键是要选择相信一件事。请注意,选择相信和相信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我们在什么时候可以说选择相信呢?比如说就在看谍战片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情节:某个人是在贩毒分子或者是匪帮当中的一个警察卧底,他是个好人,但是他又不能够让黑帮的老大觉得他是警察,他还要装得流里流气的,好像就是这个黑帮的一份子。但是另外一个黑帮分子看出他可能是警察了,所以在老大面前就指出他是警方的卧底,要老大杀了他。这时候警方的卧底该怎么做呢?他就会抓住这个黑帮老大的枪,顶着自己的脑门说:“你还把我当兄弟吗?你还到底信不信我?你有种就冲我脑袋开枪!” 或者指着刚才揭发他的那个黑帮分子说:“大哥你到底是信我还是信他?”


这个黑帮老大就会想了想说:“我最后还是选择信你。”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相信这件事的时候,里面有赌博的成分,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警方的卧底,但从直觉上看你应该不是,所以我选择相信你不是警方的卧底。


现在我们在哲学的语境中,重新讨论选择相信这个讲法,威廉·詹姆斯他要考虑的问题是,自由意志这个东西到底存在不存在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也面对着一个类似于赌博的局面,我们只能赌它有,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任何客观上的证据,证明自由意志是存在的。


至于为什么在科学和论证的角度没有办法确定自由意志是存在的,这有一个哲学背景,就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指出,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属于某种我们人类渺小的知性,没有办法把握的一个超越性的话题,这个话题的难度就类似于宇宙是不是有限的,或者说事物是不是可以被无限可分下去。


现在大家都说宇宙是无限的,而且我们也说事物是无限可分的,但问题是,你真的跑到宇宙外面去看过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吗?或者你真的是把任何一个事物无限分下去了吗?没人能做到这件事。


那么同样一个道理,人类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们也没有办法用我们渺小的知性加以衡量,所以最后相信有自由意志是我们的一个选择。我们是选择相信有自由意志,就像我们选择相信宇宙是无限的,我们选择相信事物是无限可分的。


威廉·詹姆斯选择相信有自由意志,这是因为选择有自由意志对生活是有用的。


比如在现代的商业社会里面,人和人之间要签订契约,签订契约就是要保证这个契约是在大家自由意志保驾护航的情况下,才被签订的,比如你被强迫着签订一个契约,这个契约在法律上就是无效的,强迫本身就意味着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受到了冒犯。


很明显,自由意志的存在,是我们法律活动得以存在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自由意志的话,我们的法学体系就会崩溃了,这样我们生活中很大的一个层面就会崩塌,因为我们不想让生活的层面崩塌,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假设有自由意志。


但是很多人都会觉得威廉·詹姆斯的这种观点显得有点粗糙,有点简单,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深的角度去发展威廉·詹姆斯的观点,让它变得具有更多深意。


我们来想想看,威廉·詹姆斯提高了自由意志的地位,但自由意志实际上是和一连串其他的概念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偶然性,比如说反决定论,为什么呢?


因为在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世界,也是允许有偶然性的世界,你是被允许走这样一条道路,也可以被允许走那样一条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才有自由意志,所以一个相信自由意志的人,就应该拥有一幅更加丰富的宇宙图景。


那么这种观点抬高了偶然性的地位,就使得我们意识到,我们在世界中的现有地位,只是种种路径演化过程展开以后的一种偶然的结果,这样一种偶然性,给大家的选择提供了一个更大的选择空间。


同时这也使得大家要以更严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选择,大家的责任感要提高,这是什么道理呢?


因为没有任何必然性的原因,能够解释你为什么能够做出这个选择,所以一定要做出一种解释的话,只能够把这个解释的原因,归到你自己的选择这件事上,这就使得大家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责任感。


这样一种强调偶然性、强调选择、强调非决定论,特别是强调责任的哲学观点,就是存在主义的人生观,我们就从威廉·詹姆斯的弘扬自由意志的人生哲学,转向了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


箴言六:“存在先于本质。”


讲到存在主义的人生哲学,我们就要去谈一谈存在主义大师、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


这句话是说,一个事物它生成的过程要比生成的结果更具有基础性地位,这里的存在实际上是指生成的过程,本质实际上是指生成的结果。


比如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位大军事家、大政治家,但你不能认为曹操是个小朋友,也就是他刚刚长大的时候,他就是个大军事家、大政治家,这是不可能的,对不对?


那么按照萨特的观点,曹操的整个生长过程,他长大成人的过程,要比他最后得到的标签“大军事家、大政治家”,更具有基础性地位。


而且我们要注意是,他的整个生长过程是充满着很多偶然性的。我们看曹操的军事履历,有多次死里逃生,他是非常幸运地逃过了这些生死关隘的考验,笑到了最后,但他并不必然会笑到最后,他并不是生来就是大枭雄的。


那么萨特的这个观点就告诉我们,自由的创造要比这种创造的结果更加重要。而只有人才能够自由地创造,只有人才能够自由地决定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曹操能够这样自由地决定,我也能够这样自由地决定,广大的书友们也能够这样自由地决定。


萨特想要说的意思是,成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的第一件要务,就是要去选择相信存在先于本质。因为从纯粹科学和论证的角度上来讲,你要完全证明存在先于本质,还多多少少是有一些问题的。


比如,有一个学理科的朋友就跟我说,徐老师,你在火锅店吃火锅的时候,你为什么爱吃这种底料,不爱吃那种底料呢?你以为是你在做自由选择吗?不,是因为你的肠道里的菌群喜欢这种底料,然后你是你的肠道里的菌群的奴隶,然后它驱使你相信,是你在做选择,实际上真正的主人是这些菌群。


我仔细想想,觉得他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但是纵然我们的选择背后有很多因素是受到科学规律限制的,我们仍然要选择相信——重要的是要选择相信——我们是有自由意志的,我们要选择相信,我们的存在是先于我们的本质的。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从伦理学的角度上讲,你能够做出这样一个选择,就证明了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你如果选择不相信有自由意志,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哥们儿他老抽烟,他老婆教训他,老抽烟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孩子也抱怨。然后他就说,我告诉大家,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我这个人有成瘾性人格,我之所以有成瘾性人格,和我的遗传代码有关,我们家族都有成瘾性人格,这件事可以说是已经命定了——他就把责任推卸掉了。


那么还有一种辩解,是来自弗洛伊德主义,因为弗洛伊德主义有一个观点,很多人成年以后的行为是受到了幼年时代刺激的影响。按照弗洛伊德主义,这些创伤是我童年时候得到的,我已经改不了了,我的人生就是这个样子了,因此你就会相信决定论,不想改变自己。


上面所有的这些态度都是萨特所反对的。萨特认为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你在每件事情上都可以找到逃脱必然性锁链的可能。


一个成瘾症患者就可以发现,身边有很多人似乎也有什么东西成瘾了,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都戒瘾了,他的瘾可能比自己还要大,为什么他能戒,自己不能够戒呢?所以要发掘自己的自由意志。


你也可以发现有些人,他的童年可能有很多阴影,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童年受到暴力或者是不良对待的孩子,长大以后都非常阴郁,成为了一个不良分子,还有很多人成为了社会和国家的人才,为什么不能学习他们呢?这就是自由意志的作用。


萨特在强调自由意志的同时,并不否认这个世界的运作,有它的客观性规律,他承认这一点。其实强调世界运作的客观性,与强调自由意志,这两者并不矛盾,相反这两者还是相辅相成的。


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某个同学要想去考研究生,为什么他会产生这样一个自由意志?这恰恰是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考研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一点是取决于客观规律,取决于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大学院所的数量,博士点、硕士点的数量,以及一个国家当年考生的总数,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就决定这个考试到底是容易,还是不容易,而这一点不是你的自由意志能够改变的,这是个客观事实,这就说明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的。


恰恰因为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的,恰恰因为考研很难,失败的几率很高,所以你才有必要进行选择,选择总是带来痛苦,痛苦总是带来对于成本的衡量,正因为失败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才会有选择的痛苦。


选择的痛苦是自由意志的一个重要的伴随品,它们就像咖啡和咖啡伴侣一样,两者彼此不可分离。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主观预期和客观世界的冷酷性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值,意识到这个差值,才使得自由意志的出场成为必要。


因为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顺风顺水的,所有的事情都水到渠成,你顺势而为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要有自由意志呢?所以和很多人的理解相反,承认客观世界运作的逻辑的客观性,恰恰是承认自由意志的逻辑前提,所以萨特强调自由意志。


箴言七:“我们的语言精明地体悟到了独自一人所包含的两种意味。它创造了‘孤寂’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痛苦。它还创造了‘独处’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荣耀。”


但是这种人生哲学好像带给大家很大的压力,就一天到晚就强调我要选择,选择的主体是我,我要承担我选择的所有责任,听上去好累。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肩膀去靠一靠,我们也需要朋友,有时候我们非常害怕孤单,这就进入了对于孤独以及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了。


我们就要提到思想家保罗·田立克的一段话:“我们的语言精明地体悟到了独自一人所包含的两种意味。它创造了‘孤寂’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痛苦。它还创造了‘独处’这个词,来表达独自一人时的那种荣耀。”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件事情有两种表达方式:一个是比较消极的表达,是孤寂;一种比较积极的表达,是独处。所以孤寂是和痛苦相伴的,独处是和荣耀相伴的。


这就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如果你只有一个人,身边没有朋友的话,怎么样来改善你的心情?这主要取决于,你用积极的眼光,还是消极的眼光,来看待你只有一个人。


独处的好处就是,更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你要听完柴可夫斯基的一首交响乐,你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这半小时最好没有人来打扰;又比如你想安安静静地追一部剧,看完一部电影,你也需要一段独处的时间。


所以在独处的状态中,我们可以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生更亲密地接触,不被外界打扰。同时我们更能够通过独处来体现自由意志的力量,这是因为在一个人安静的时候,你能够更好地反思你未来要走怎样的路,怎样的选择才是出于你的本意。


箴言八:“有老朋友的幸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尽情地在他们面前犯傻。”


不过,人也不能够一直处在独处的状态,人总是需要朋友的,所以如何与朋友相处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下面一条哲学箴言来自于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有老朋友的幸事之一就是,你可以尽情地在他们面前犯傻。”


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就发现,作者克莱恩表面上是在引用爱默生的这句话,好像是同意爱默生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克莱恩警告我们,不要对友谊有过高的理想性期望。


很多人对友谊的一种看法是什么呢?就是朋友之间,三观要高度契合。但高度的契合,实际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两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有重大的分歧,但依然可以成为朋友。


比如苏东坡和司马光,他们在政见上是有一定的分歧的,比如关于免役法作为北宋的一个法令是否合适,两个人就产生了激烈的争执,但没想到争执发生两个月之后,司马光就病死了,苏东坡并没有因为政敌的死亡而洋洋得意,相反因为好友的死去而极为悲痛,他甚至说出了“百世一人,千载一时”(出自苏轼的《祭司马君实文》,一百年才有这样的人才,一千年才有这样的时机,形容极为难得)这样的话。这就意味着,在苏东坡和司马光之间,他们是有一种心灵的默契的。


那么克莱恩也是这个意思,他就提出了一个朋友关系的维持计划:我们要开出一张清单,找到朋友之间的相同点和不相同点,特别要罗列出哪些事情是禁忌,这个禁忌就是指,一旦触碰,朋友就没法做了。这样就可以维持朋友的关系了。


所以并不是像爱默生所说的那样,你可以尽情在老朋友面前犯傻,如果真的这么做,你就没有朋友了,当然可能有极少数的一两个朋友是可以这么做的,但也不能够做得太多。


有时候犯傻是不行的,相反的我们要装傻,那么这一点甚至可以拓展到夫妻关系。这本书里也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有一对夫妻,他们彼此之间的感情破裂了,但是双方又达成一种默契,我们的关系也没有冷到一定要离婚的地步,那该怎么做呢?他们也是通过一个清单来解决问题。双方进行讨论列了一张清单,列了哪些事是可以合作的,哪些事我们就避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实际上夫妻生活还是被大致维持下去了。


箴言九:“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面住着同一个灵魂。”


我前面说的那种夫妻关系显然是质量不太高,如果高质量的夫妻关系,那显然要有爱情的滋润,对不对?


我们要过渡到下面一个话题了,就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怎么看爱情。我们再引一句哲学家的话,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爱情是两个不同的身体里面住着同一个灵魂。”


作者特别有意思,他在这里引用亚里士多德对于爱情的看法,和他前面借爱默生之口说出的对于友谊的看法,态度是一样的,实际上他引用的这两个箴言,他都不是特别赞同。


作者指出,恰恰是很多人读到了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对于爱情就有一个过高的希望——我的恋爱对象和我的灵魂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的肉体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要去寻找住着同样一个灵魂的另一个肉体。


这讲法听上去非常浪漫,但麻烦的是,这种观点会带来偏执,而不是包容。


当你发现你追求的对象的灵魂和你所要的那种灵魂不一样的时候,你就会强迫这个对象改变自己,然后使得你和他之间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这是很多人际纠纷的一个来源,就会导致有些朋友在择偶的过程中,过于挑剔,走马灯式地更换自己的伴侣,因为任何一个伴侣,只是在表面上和他心中所理想的对象有所接近。


为什么很多人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呢?我们就要回到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亚里士多德本人会说这样的话呢?


亚里士多德的爱情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影响。那么关于爱的本质的问题,柏拉图是有一篇对话的,也就是我在非凡精读馆讲过的《会饮篇》。


在《会饮篇》里面,柏拉图借着古代希腊的喜剧学家阿里斯托芬之口,讲述了一种对于爱情的观点,这个爱情的观点大致是这样的:在远古的时候,传说男人和女人的身体是像连体婴儿一样连在一起的,彼此亲密无间,后来宙斯通过某种法术,把男和女都分开来了,那么彼此离散的男体和女体都在怀念原来的另一半,所以爱情的本质就是,男体和女体在追寻另外一半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


这个讲法经过亚里士多德的语言的锤炼,就变成了“两个不同的身体住着同样的灵魂”。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爱情,是友谊的一种延伸方式,这个观点非常有意思。我们现在经常会认为爱情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裴多菲的诗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如果是亚里士多德,可能会说“生命诚可贵,友谊价更高”,因为亚里士多德可能会认为友谊比爱情更加重要。


那么关于友谊的问题,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就是了不起的或者说品质最高的友谊,是德性相似的人之间的相互吸引,两个人彼此都辨识出对方是有德之人,意识到对方和自己一样是有很高的节操,所以两个人相互喜欢。


那么从这种友谊观所延伸出来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猜测亚里士多德想说的理想爱情的典型,应该是居里和居里夫人的关系,或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关系。就是男女双方,他们虽然是不同的性别,但是他们对同样的事业有着非常类似的,或者是完全统一的精神追求。


这里的要点并不是你是女的,或者说我是男的,而是在于我和你的志趣要相投。这个志趣并不是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情,而是一些大事情。比如我们一定要去探索世界的客观规律,比如化学和物理学方面的一些真理,或者说像林徽因和梁思成那样,要去保护中国的古建,把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这也就是说,正是有这样一个世界的图景做支撑,这些人的人生才会变得有滋有味。


换言之,你有怎样的世界图景,你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箴言十:“你是由和地球一样古老的物质所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甚至与宇宙相当。不过,这是这些原子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认为它们就是你。”


那在人生哲学维度当中的世界图景应该是什么样呢?


英国的粒子物理学家克罗斯说过这样一段话:“你是由和地球一样古老的物质所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甚至与宇宙相当。不过,这是这些原子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认为它们就是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这些人身上的原子,其中有一些来源,有可能是和整个宇宙一样古老,但是原子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我们这个人,所以我们整个人消散掉以后,也就是一群到处奔逸的原子,没有什么别的东西。


如果你接受这样一种宏大的物理学图景以后,你自然就会觉得个体非常渺小。这里就会产生了一个新问题,物理科学所描述的这个世界是冷冰冰的,但是我们又觉得人类是具有某种神圣性的,我们有伟大的理想,我们有自由意志,那么人的超越性与神圣性究竟体现在何处呢?它的答案就是宇宙自身的永恒。


我在这里,读一段这本书里面的话:


“那么,轻敲了我脑袋一下的那种超越世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宇宙中的永恒的一切。所有的基本物质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便存在了,而且只要时间还存在,它们也会一直存在下去。我们所认为的宇宙的演化过程,或者再往小里说一些,这个星球上人类的历史与进化,只是同样的物质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排列方式进行无穷无尽的组装与再组装而已。”


这种观点最后的一种境界是什么?你突然意识到你不会死,虽然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在根本的这个意义上说,死只不过是你的原子的另一种消散的方式。


从这种意义上说,当你看着天上的星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实际上这些星星和我也都是关联的,我身上的这些物质或者说我身上的某些原子,就是来自于外太空的,比如是来自于历史上的某一个陨石撞击地球以后的某些残余物,所以天上的星星也是我某种意义上的亲戚。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的整个人生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箴言十一:“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人生图景当中,我们个体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暧昧了。


我们这些个体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中,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我们就要引入下面一种人生哲学态度了,来自哲学家大卫·休谟:“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只牡蛎更重要。”


克莱恩先生的解读是这样的:“宇宙是如此浩瀚,我们每个人却如此渺小,生命那么短暂,而时光却永恒流逝,所以或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样重要。事实上,我们的生命与牡蛎的更为相像。”


听了这个话以后,大家就会觉得休谟的观点好像非常消极,因为牡蛎是一种不起眼的物种。中国人可能会觉得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是蝼蚁,我们就会说茫茫宇宙中,每个人的生命贱如蝼蚁,这听上去非常非常泄气。


但是我们并不一定要在这种消极的意义上,去解读休谟这句话,作者还提到了另外一个脑洞,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去解读休谟这句话。


美国民间有一个哲学流派,叫美好人生学派。他们的观点是,我们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也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也没有知名度,我们就是牡蛎,我们就是蝼蚁,但是我们不要小看自己,蝼蚁也有蝼蚁的力量,牡蛎也有牡蛎的力量。


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了蝴蝶效应——遥远的地方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能够导致很远地方的气象发生变化,甚至会导致龙卷风。同样的道理,每个人可能都不知道他所做的事情,在未来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自己在博物馆里,看中国古代的很多陶器、漆器等文物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就是那些制造这些漂亮的陶器、漆器的手艺人到底是谁。他们留下的这些器物,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于相关一段历史的认识,提高了我们的民族的自豪感,在相当大的一个程度上,这就形成了某种文化意义上的蝴蝶效应,因此他们的生命是非常有价值的。


又比如,如果我是一个工人,在一座高架桥上挥汗如雨工作的时候,有可能我在这个庞大的工程队当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渺小的,但是千千万万个像我一样,认真苦干的工人的劳作最终锻造的一座桥梁,却可以在以后的几十年当中,发挥稳定的作用,使得千百万人从中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


在这里作者所引用的一段电影的台词,颇能够体现上面的观点,是来自于瑞典的电影《芬妮与亚历山大》:


“世界充满了宵小之辈,夜晚也业已来袭。邪恶挣脱了枷锁,在这世上如疯狗一样打转,毒害着我们所有人,没人能逃离。那么,就请让我们在欢乐时尽兴吧。让我们仁慈一点儿,大方一点儿,深情一点儿,愉快一点儿。定要如此,何必羞愧于在这小小世界里狂欢作乐呢。”


也就是说,即使这个世界充满着惊涛骇浪,即使我们只是一只小小的牡蛎,也可以在我们小小的世界中体现我们的欢乐与尊严。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把整本书的思想做个总结了。


第一,享乐主义的人生观。


享乐主义的满足的目标就是个不断移动的靶子,你想到了新的手段去满足这个目标的时候,这个目标就移动了,这样就会使得你的贪欲越来越大,这也就说明,很可能基于这样的一种物质主义观点的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它忘记了在我们的身体的享乐背后的一大套文化背景,正是文化背景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在进行享受的同时还要想得更深一点,要去问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第二,对于为何选择的思考,引入了自由意志这个概念。


自由意志的观点又会引申出另外一条哲学的原理,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什么叫存在先于本质呢?也就是一件事情自由变化的过程,要比这件事情事后所得到的标签更具有基础性。


第三,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个体的尊严就保证了独处所具有的尊严性,不过这也不是说友谊与爱情没有任何的价值。但是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高质量的友谊和爱情必须建立在这一点的基础上,就是双方彼此之间能够找到一个相同的志趣,树立共同的理想。


第四,两个人的志趣是否相投,取决于这两个人是否接受了类似的世界图景。


第五,世界图景往往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项,在这样一个宏大的世界图景中,个体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最后,很多人就问,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又变了,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答案是不要怕,因为当它变化的时候,你马上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


我们对于这本书的讲解也到这里为止了。如果广大书友们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有所助益,请大家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分享键,把这本书的内容分享给大家的亲人与朋友。


谢谢大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