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十九中坠楼事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对于男生的自杀,我真的是觉得很可惜,但又让我陷入思考,为什么抑郁症在青少年中有这么高的爆发率。
写不完作业一跳了之,考试失利一跳了之,没收手机一跳了之……不时爆出青少年自杀的社会事件,令人深深的惋惜。近些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校园开设心理咨询室、配齐专职心理教师,多数学校通过定期开放学生心理辅导室、设置服务热线的方式,方便学生主动寻求帮助,开展心理疏导。但实践中,这种办法却始终没有很好地实现。
寒假临近结束,江苏一女孩疑因写作业与家长发生争吵后从窗户跳下,救护车到现场后,孩子没有了心跳呼吸;上海的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男孩打开车门纵身跃下,桥上只留下痛哭捶地的母亲……
惨痛案例各有痛点,但是这种令人惋惜的事件发生之后,身边的亲人们应该都会没想到。“他平时挺好的”,“很开朗呀”“我不就是说了他两句吗,怎么就自杀了呢。”我相信这是大部分自杀的学生家长真是的心理反应。他们并没有发现孩子被心理变化,甚至有很多家长把这种变化归因于青春期的叛逆。
“很多出事的孩子没有求助父母。”一位从事心理健康咨询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反映,当前青少年心理危机爆发集中在家庭场景,多源于亲子矛盾激化。家长对于孩子交际,生活琐事的过度参与,对于学习的过度压迫。例如《小舍得》中的颜子悠。这些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占少数。有了心理疾病,并不敢求助父母,绝大部分是求助了也无济于事。
在学校中,心理疏导室形同虚设,就比如我的大学,四年我都不太清楚心理疏导室的具体位置。也没有见过相关的老师。这样的面子工程其实也不在少数。而且,学生太多,只有三两个老师也是忙不过来,老师们也是有心无力。
去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明确,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据了解,从去年复学以来,很多学校都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进行了主动的筛查,或委托第三方展开摸底调研。
普查,意味着抑郁症被“拿到台面上来”。这样真的好吗?“抑郁症"其实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个上不了台面得病。包括我在大学中也填过所谓的调查宣传单。但是很多人怕自己的病症被发现,通常不会认真的去填写宣传单。而且,填过之后,并没有后续的工作,这样的调查真的有用吗。
但在心理学专家看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决定了“主动求助”原本就比较困难,采取防御性、任务性的应对方式,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患“心病”的青少年病耻感上升,降低主动就诊率,甚至隐瞒病情。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严飞认为,虽然疫后教育部门迅速开展了很多的摸底调查,但由于现有的人才资源不足,水平不够,决定了大量的心理老师只能完成机械的填表工作,而不是深入青少年群体,给予其心理方面的关爱。“摸底当然是有意义的,但一个有抑郁症的学生想要在填表时隐藏自己的真实病情也是容易的。”
要想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应该先从社会,从家长入手,而不是从孩子们入手。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班级群等平台加强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定期进行主题分享活动,如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正面管教、生命价值观教育等,消除心理问题污名化的倾向。
每一次惨案的发生,就有一朵小花从世界上消失,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头等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