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其迷茫不如开始规划未来
很多同学刚进大学的时候都会感到迷茫,面临的选择太多一下子无所适从。但是大多数人也只是在嘴上喊着迷茫,没有做出任何有建设性的行动。总觉得离毕业的时间还很长,不急着规划未来,以至于到临近毕业的时候,还在为自己应该选择考研、出国还是工作而犯愁。
开始规划未来,让自己有个明确的目标,你的努力才会更有方向性。努力的方向远远比努力的程度更重要。我见过社团活动和班级事务组织的很好的人,却在大三下学期决定出国,为自己大学期间不曾背过英语而后悔不已;也见过屡次获得奖学金,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的人,却在大四的时候决定跨专业考研,为自己在大二期间没有选择转专业而后悔不已;也见过读机械专业的人,在大四的时候决定考公务员,却因为专业限制可以选择的岗位并不多,为自己没有在大学期间辅修一门会计专业,让自己在报考时有更多选择而后悔不已。
尽早做出职业规划,才不至于在大学期间做过多的无用功,等到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努力用错了地方。
2、可以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要打造自己的闪光点
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和他原先所理解的专业并不一样,甚至可能是因为被调剂才到了现今的专业,这个专业并不是当初他自己所选的。
确实,有些东西是兴趣使然。对于一些真的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你一直强迫自己喜欢,可能也没有办法打心眼里真的去接受它。 你可以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至少要做到不挂科,因为挂科会给你带来太多的麻烦,甚至挂科的科目太多还没导致你不能顺利毕业。
不喜欢自己的大学专业,往往就意味着你不可能花太多的心思在这个专业上,也理所当然地不可能在这个领域发光发热,成为这个领域的牛人。但是你要打造自己的闪光点,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不再向高中时,主张短板效应,倘若有一门薄弱的科目就会严重拉低的成绩,所以一定要把短板补上。进了大学,起主要作用的是长板效应。只要你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十分突出,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打造自己的闪光点,让长板尽可能的长。
3、 坚持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刚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我是不喜欢读书的。因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我已经花太多时间在读书上了。长时间的读书反倒让我对读书有些厌倦。
后来,我读到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提到的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感觉颇为实用。比如,在满足下列条件时是可以同时做两件事的:其中一件事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2、另一件事儿不是特别需要脑力支持的。3、两件事儿都应该是确实有效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学到了一些管理时间的技巧,我感叹道,其实书中有很多前人总结的经验与方法,是我们所不曾领悟到的,或者是我们经过一番失败的教训之后才领悟到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书,学习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并将这些经验和方法为我所用呢?
畅销书一定有它畅销的道理,被世人广为称赞的书也自有它的被称赞的原因。多花点时间看书,无论是对心智方面的培养,还是个人气质的提升,都是大大有益的。
4、 学会忍受孤独,不必刻意合群
很多人都会纠结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合群。想要和室友作伴,又觉得自己有些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心里空落落的;想要完成自己的计划,不和室友一道,又怕被说成是不合群。
其实,在大学里,奋斗永远是一个人的事。因为在大学里,你很难找到兴趣、志向与你完全一致的人,你想做的事恰好也是他想做的事。独自一人并不意味着不合群,只是恰好你想做的事和他想做的事不一样罢了。不要因为没有他人的陪伴就放弃自己原先想做的事,刻意合群往往只会拖累了你成长的速度。
5、朋友在于交心不在于多
刚进大学的时候,总想着要多交朋友,加入了很多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每次活动都无一缺席,添加了所有成员的微信,只为了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但到头来发现,朋友在于交心不在于多。很多朋友,往往只有一面之缘,即使添加了微信,可能之后也不曾聊过一句话。之后在路上见面打招呼,对方可能也不记得你是谁谁谁了。与其广撒网结交之后无更多交集的朋友,不如精心耕耘深交的友谊。
6、 再忙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能短时间内还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一定会对你的身体有所伤害。
管住嘴,迈开腿,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坚持锻炼能让你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少吃肉类和腌制食品、油炸食品。每天至少坚持半小时的运动,可以是跑步、可以是瑜伽、也可以是俯卧撑。健康的生活习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善待。
朋友们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或者“关注”一下再走吧~你们的鼓励是我坚持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