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一公众号看了一篇文章,大概就是解析普通人对应成功学的心灵鸡汤的不适应。里面讲得蛮详细的。是的,包括现在,我们总是学着各种各样的营销,崇拜那些金字塔尖的人物,却忽视当下自己的环境。不懂得因地制宜这个道理,而且那些人讲了一部分真实的有努力的故事,也隐瞒了一部分他们本身就有的资源的事情。成功的人总喜欢放大他们当时的困境,因为只有把他们的不容易说得更加的不可能,他们的成功才能够看起来更像奇迹,他们在自我心理的本质上才更有自豪感,而他们的故事才更有传奇的色彩。
简单的说一下,比如王健林在鲁豫的【大咖一日行】里给创业的青年提了那个建议“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赚它一个亿。”一个亿,对于一个中国首富来说就是一个小目标啊,这话没毛病啊,但是对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却可能是一辈子都凑不齐的数字啊。换作是我,如果说是定一个亿的小目标,不知道要笑死多少中国人了。
还有马云在上市的时候,说他最后悔的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What?因为他成功了,所以说什么,都是对的,说什么都像是真的。如果阿里巴巴没有今天那么有成就,他这样说的话,在我等市井小民看来就像是得瑟有木有?所以,成功了也就实现了说话的权利了哈。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以下的图片(撒贝宁的表情亮了)
所以成功学的那些鸡汤,你喝了,真的不会适应吗?
还有高晓松也曾在某节目里提到说他卖掉大城市的房子,去乡下买了一套房子过起了农村生活,而事实是他买的是美国加州农村的一套别墅哈哈哈哈。所以成功学的那些传奇故事都是经过粉饰的。
举例完这些大咖的演讲心灵鸡汤,再来说说那些成功学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模仿的成功。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两个在地铁要求扫码创业而被人辱骂的事件吗?当时许多公众号还对此事进行了各种版本的解析。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位作者对两位姑娘创业的方式表示了嫌弃,觉得她们这样道德绑架而创业。其实作者的观点也是对的,但是说真的,如果若干年后这两位姑娘创业成功,甚至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那么她们的这段经历一定也会被写进了自传里,也就会被当作行业典范。但是如果没有成功,那么这件事也就成了那位作者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一样会被嫌弃和诟病的。
那些被发热的成功学所洗脑的,我真觉得他们是机械般的接受,而不懂得过滤信息。尤其是销售这方面的。我曾遇到过一件事,几年前的某天,我和一朋友坐在店里泡茶闲聊。刚好有一个二十岁出头模样的男生进来推销,出于礼貌我们问候一下,他就开始没完没了的拿出他所推销的擦鞋油,紧接着就是背出一堆早已设立的词:你好,我是某某公司的…这是我们公司………叽里呱啦的吐出一堆话,完全不理会我们的反应,又介绍起该擦鞋油的功效,我们礼貌性的拒绝了,没想到这货竟然蹲下去,要帮我朋友擦皮鞋试用产品效果(那时候刚好冬天,我朋友穿着一双皮靴。)我朋友吓得跳起来,我也特气愤,怀疑这人真是脑子有问题,就特严肃的警告他:再不走,我就叫保安了。丫丫,我当时就怀疑那人说不是掉传销的坑里了,机械式的讲话,做事,连被赶走了,也举了一躬再走。这让我想起前几年那段时间特别火热的成功推销学,大意就是脸皮要厚,要热情,要服务好。估计是那篇擦皮鞋赚千万的文章影响的,诸如这样的文章还有那篇《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我真觉得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想法真是有毛病,即使和尚要为香客着想,为他们提供梳子,整理好形象,但是想想,一年能用多少梳子啊。老板要的是业绩,是市场,并不是抖机灵般的销售手段。像类似这种靠脸皮厚,热情说的不是死缠烂打,而是真正的去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市场,再用真诚去打动对方。
所以,做销售,如今现在网络发达,现在很多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根本本质就是产品质量和市场需求,而不是销售技巧。比如一个卖猪饲料的,想用真诚去打动一个种地的,想说服种地的买猪饲料,有可能吗?可能,有可能种地的朋友认识了养猪的,可以帮你介绍,但是这种带连关系花费的时间和人情成本远不如你直接联系养猪的。而且养猪的行业圈子里都是养猪的,他的圈子才可以为你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的。
所以,不管是心灵鸡汤还是成功学,不要盲目的模仿,匆忙的做出决定。即使是你爱的爱豆,喜欢是一回事,但是现实却是另一回事。往实际里说,他们的成功和生活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一种参考,并不能全盘接收。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