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在大学时期,是学院各种演讲比赛的蝉联冠军,四年来基本“讲遍”天下无敌手。
不想却在工作的第一年,参加某某事业单位组织的演讲比赛中,遇到了对手阿萌。
在这之前,梅子一直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
阿萌人如其名,如果演讲比赛有10分的外形分值,那一定是9.9分以上。在初赛中,梅子就听说了这个看起来像花瓶的阿萌,竟成了比赛中人人口中的”黑马“,心里暗自打鼓,不就是长的漂亮点么,在决赛时一定要杀杀她的威风。
决赛的过程,八强选手自然是各显神通,前两名的成绩更是相差在0.01分之间,梅子第一次拿到了第二名的奖状,有些烫手,忍不住一直盯着台上比她高出半个头的阿萌,自忖着若不是占了相貌的优势,她绝不会错失这个第一名。
为此,梅子和阿萌的“较量战争”拉开了序幕。
但凡有阿萌参加的业务考试、体育活动、演讲比赛等等,梅子都全力以赴,一心想要打败这个“花瓶”。
有次朋友聚会,她再一次说起阿萌,弄的大家都十分好奇,在梅子手机里看到了阿萌的模样,有男同学立即表示,求介绍。
被梅子一个白眼翻的半天不敢吭声。
同一个部门的华女在梅子上洗手间的空间,幽幽的吐了几句话:其实阿萌确实挺优秀的,我觉得梅子有点钻牛角尖了,她什么都想比过人家,但什么都没比过,你们劝劝她吧。
梅子回来后,顿然觉得桌子上一派正直肃穆的景象。
“梅子,上次那个演讲比赛,你觉得阿萌讲的一点也不好吗?”华女似乎最想拯救这个陷入较量魔怔中的好朋友。
“呃....可我没觉得比我好。”梅子楞了半响,轻轻说了一句。
“可你知道的,单位很多人都觉得阿萌讲的不错。你的心态真的该调整一下了,以前你多自信,又阳光,现在整天关注阿萌的举动有点病态的趋势了,我觉得你犯不着嫉妒她,你们各有各的优势。”华女是最了解梅子情况的,颇有一种不吐不快的节奏。
“我哪有嫉妒她。”梅子的脸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不清神情。
尴尬略微停顿了几秒钟后,大家纷纷加入了劝说大军。
“我觉得你没以前快乐了,梅子。”
“第一名又怎么样啊,有人能和自己匹敌不是你最盼望的事情吗?独孤求败。”
“我们应该学习她的长处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比较是最辛苦的事情了。”
.......
对梅子和阿萌的事情,人人有话说,因为在梅子嘴里这个名字出现的频率太高,一开始我们误会了这个姑娘属于“绿茶”类,多少对梅子败在其手下有些不值。但华女始终时不时的提醒众人,大家没有误入歧途,而是发现了掩藏在梅子抱怨声中的真相:因为没做好真正“求败”的准备,而陷入了无边的妒海。
她始终觉得,阿萌比她强的只是相貌。
自己要是更漂亮一点就好了。
却忘了,学生时代的演讲比赛,也有不少漂亮女孩参加,她能够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演讲方面的才华。
而碰巧阿萌,是个才貌兼备的劲敌。
这一仗败了,本该好好积累整装待发,却让她在嫉妒的路上越走越远。
有人说,
一个人的自尊心有多大,嫉妒心就有多强。
我并大同意用自尊去粉饰嫉妒心的说法,
因为嫉妒,是我们情绪里最刻薄的部分。
故事里的梅子,一度认为嫉妒是一种超越别人,不服输的表现。她陷入这种思维的怪圈里,久久不能自愈,在别人拥有的快乐中,寻找自己的痛苦。
如果仅仅是不服输,又为何要对在别人眼里比你某方面更优秀的人恶语相加,甚至妄加揣测呢?
往往在毒舌的背后,隐藏了一颗暗淡的,遭受挫败的心。
不服输的表现可以有很多种,选中的偏偏是最低劣的表达方式,伴随着对他人的仇视情绪,怨恨和不满。事事为人先,样样不服输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物。
去努力的提升自己所拥有的价值,完善自己的不足,不是更好吗?
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美好和不幸都是不同的。
你得到一件”好“,就会有一件”不好“来平衡 ~
这一切,本就没有公平可言。
我们应该对当下所拥有的,学会感恩和知足。
嫉妒心是一个看不到底的黑暗沼泽,你以为挣扎一二就能逃出苦海,其实只会在其中越陷越深。
对于嫉妒,我赞同一个观点,它源于被破坏的优越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从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不难看出一点,但凡器度格局小的,必然不能成就大事。
许多有嫉妒心的人,都有着和别人比较的习惯,这种习惯,大多是小时候就养成的。公号曾经发过一篇文叫《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好》,小时候我们常常听到“别人家的谁谁谁”,这个“别人家的小孩”成了家长们督促我们学习成长的动力,也让许多人养成了比较的习惯。
消除嫉妒心,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不要和别人比较。
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看属于你的风景,走属于自己的路,巴望着去看别人眼里的风景是不是比自己的更美,本身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对于比自己某方面或者各方面都优秀的人,让我们抱着见贤思齐的心态去欣赏吧。
羡慕,嫉妒,恨。
是情绪的三种不同的阶段。
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好,对优秀报以祝福,是一种善意的美德。
因为有些人,永远比你想象的更努力。
莎士比亚曾说:
"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所以,请收起你若有似无的嫉妒心吧,如果仅仅因为被打破了优越感导致内心失衡,而一味的“迁怒”于别人,对被超越的某方面一直执着于怨愤、吐槽或感慨不公,从不去尝试开阔自我的眼界和心胸。
那么对你而言,什么鸡汤也没用。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