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寒门子弟
我从小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能够出仕为官,一是改善下生活水平,二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说我家是名门望族,这点我得解释一下,说起我的家世,我家祖上原本也算是松江府上海的名门望族,最早的先祖是“官一公”,之后分了两支——思贤、思忠。我的曾祖母是思贤的的孙媳妇,所谓望族,望的是思忠那一支,家里出了几位当官的,而我祖上思贤这一支,人丁单薄,也没出过当官的,我是家里的独子,到我这一代,家里只有20亩贫瘠的田地。所以说望族是有,但是事实上跟我没什么关系了。我为了避开重役之征,还去了邻县华亭,所以康熙给我题跋说的是“华亭董其昌”,而实际上我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我18岁才好好学习书法
我17岁的时候参加松江府会考,我考完试后本来是自信满满的,考试成绩公布后,我发现我是第二名,松江府知府给的理由竟然是:我的字写的差!!!故意降为第二名!!!这放谁身上不得受刺激?于是我一气之下,决定发奋临帖!学书法的都看一看,我也是从临帖开始步入正轨的。我开始临的是颜真卿《多宝塔》,后来又学虞世南。18岁那年,我跟随莫如忠学习书法,这算是我第一位书法老师了,也是因为莫老师的影响,我才从学唐人改为学魏晋,取法乎上了。
学书三年后,我就开始蔑视祝允明和文征明了,并且把超越赵孟頫作为目标,后来,我连赵孟頫都不放在眼里了,还老批评赵孟頫。当然,我老了之后,意识到赵孟頫的书法之妙了,发现我年轻时候太猖狂无知了,不过,谁还没有年轻意气风发,狂妄不羁的时候啊,这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书法好也是因为我法帖真迹看得多
在我20岁是35岁之间,为了生活费,在私人学校和富豪家当老师,这期间,我结识很多收藏大家,见到了很多历代法书名迹,包括陆机《平复帖》、米元章《西园雅集》、杨凝式《韭花帖》还有王羲之的《官奴帖》唐模本等,这些收藏家会把他们珍藏的法帖借给我来临写,如褚遂良摹《兰亭序》,你们是不是羡慕嫉妒恨?不过你们虽然不能拿真迹临写,但是可以去各大博物馆看看法帖真迹,还是很有帮助的,这都是我的亲身经历。还有一点就是,我和当朝名仕经常切磋交流,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所以,又一个经验来了:多和高手交流,收获会很大!
我的学生当皇上了
我34岁考上了进士,改为庶吉士。当时由礼部侍郎田一俊任教,他为官清廉刚正,敢于直言时弊,但不幸死在任所,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又敬佩先生为人,于是请了假,走了数千里,把他的灵柩护送回乡安葬。回京后,我被任命为编修官。后来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由我充任讲官,我在讲书中根据史事随时对他进行启发诱导,皇长子有时会认同的看我一眼,算是对我的肯定。后来我这个学生当了皇帝,就是明光宗,我当时是请辞在家的,光宗想起了我并且问到了我,我这才又碑朝廷召回,被任命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你们谁“黑”我强纳民女,胡作非为?
我自认为为官正直,不喜欢结党营私,但是也就是因我不谋求私情,不接受宴请或是嘱托,受到有权势人的怨恨,他们唆使数百个生儒闹事,捣毁了我的衙门。这我也不能忍着啊,儒生不知真相,受人蛊惑,我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让人“抄家”,于是,我当即上奏朝廷,请求离职,皇上不允许,下令有关部门对闹事的书生审查处治,但是我最终还是坚持辞职回乡了。当然,这里还有跟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政治昏暗,我就不多说了。
可谁想,这件事传到后来竟然变成了我身居高官,胡作非为,得罪了很多百姓,引来江南百姓争相来抄我的家,这真是人言可畏啊!要不怎么后人说:“真理还没穿上裤子的时候,谎言已经光着屁股满街跑了!”还给这件事起了个名字,叫“民抄董宦”。这事我得给自己正个名,你们不要在黑我了!
我给四位皇帝打过工,3次辞职,寿终正寝
从我35岁考中进士,入朝为官,80岁还乡,前后给四位皇帝打过工,他们是:神宗(万历),光宗(我学生),熹宗(那个木匠),思宗(崇祯),因朝局混乱,朋党之争,政治昏暗,我3次辞职,又3次复出,期间亦隐亦显,亦官亦民,徘徊于庙堂与江湖之间,最后在家乡去世,也算是寿终正寝了,这也都得益于禅宗的影响,滋养了我的政治智慧,后来我以禅喻书,也都在我的题跋中得以体现,无论是书法本身还是我的书学思想,无不体现禅宗智慧。
尾 声
当然,我知道,即使我不在了,还是有后人在推崇我的书法,比如康熙帝和乾隆帝,他们也都算是我的粉丝了。
因为这是给学书法的朋友写的文章,我就不吹我的绘画了,有兴趣的,你们可以自己去查下资料。
就这样了!大家好,我是董其昌,我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