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前面五讲,我深有体会。教师应该把学⽣当成⼀个长期发展中的⼈来看,⽽不应停留在⼀节课,⼀个学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慢才是快”,教师不应只追求于快速的让学⽣会解题,⽽剥夺了学⽣思考的时间,不应为追求进度⽽减少课堂活动的时间,前期的"慢”是为了后期的“快"打好基础。当然,课堂活动也不是越多越好,⼀节课设计不超过3个好的活动,学⽣才能够有充⾜的时间思考,活动才能够由浅⼊深,学⽣才能带来有质量的课堂⽣成,“对 有⾼阶思维的形成,才能有效解决深度学习与课堂时长之间的⽭盾”,即“少才是多”。我的课堂也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应该将这些活动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印象最深的是共读第三篇“改变顺序,翻转理念”,⾥⾯提到的数学⽼师上课的模式怎么那么的似曾相识。貌似很“探究”,其实学⽣都是顺着⽼师定好的道路⼀步⼀步的⾛,看似学⽣参与度⾮常⾼,其实参与⾯并不⼴。⽽通过改变课堂教学顺序,课堂开始展现以全体学⽣为本的新貌,学⽣开始参与对话与思考,不同的学⽣有不同的思维碰撞,升级。对于⾃⼰的课堂,也学习这样顺序的改变,让学⽣先进⾏探究,再通过⼩组活动归纳出规律结论,最后再迁移应⽤。三个环节⾃主探究,⼩组讨论,迁移应⽤将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尝试固定的⼀个教学模式了。
唯有把数据、学⽣反馈和课堂氛围融合起来综合研判,才能实时做出相对较佳的教学决策。在⼀个个教学决策的过程中,其实⽼师就是在形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的学习能⼒,更是在贯彻个⼈的教育哲学,并且建⽴个⼈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