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座城市,但凡时间赶得及,都会一个人逛一逛当地有名的书店,潜意识里总觉得,一座城市对待文化的态度就是它对待生活和过客的态度。
虽然身边有很多朋友极力推荐我用kindle看书,可我一直都不喜欢电子书,只喜欢纸质书,就当我是一个矫情的老古董好了,我喜欢那种纸质书拿在手里厚重的、真实可触的、笔墨馨香的感觉。
这一次,打算开一个全新的帖子,用来记载这些年在逛的那些书店,希望你们会喜欢。
【第一辑· 广州方所】(2015年11月14日 AM)
“方所”二字出自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定是常住,便成方所”,如果你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方所”店名的logo文字,确实很像一座格局精简的房子。也许它的存在,就是希望那些有文艺气息和热爱生活的人在闲暇之余有一个更好的去处吧。
因为是晚上的飞机赶回上海,所以昨天一早就爬起来,直奔广州天河区的太古汇了。
因为到的很早,“方所”还没有开始营业,我站在外面静静地看着它。一扇玻璃门割开两个世界,一面是太古汇金钱堆砌的冰冷奢华,一面是方所择世俗而隐匿的任性孤傲。
我很喜欢它玻璃门上隐约斑驳的文字:
“从你的一个庭院,看古老的星星,从阴影里的长凳,观看这些布散的小小光点,我的无知还没有学会叫出它的名字,也不会排成星座,只感到水的迴旋。在幽秘的水池,只感到茉莉和忍冬的香味……”
当我离的很远时,看到的只是一排排模糊虚幻的文字轮廓,当我离的很近时,又因局部的过度放大而错过整体的曼妙风景,只有当我若即若离、低头仰望时才能看清玻璃上磨砂的繁体字。
这就好比爱一个人最好的距离,不是猜不透,也不是看太清,而是你们之间捉摸不定、相互拉扯、紧紧锁定对方目光的刚刚好距离。
9:58以后,“方所”店前渐渐聚集起人气,大多数是背着书包、手拿相机慕名而来的学生和游客,我忽然暗自庆幸自己到的很早,一个人独享了她先前的静谧时光。
10:00,“方所”正式开门营业。
一个人慢悠悠地由外往内逛,书的排布时而整齐,时而凌乱,适合随心挑选。文学、艺术和生活类的书目占据了大璧江山,世俗功利的工具书很少能看到,所以如果你要挑工具和教辅的话,我想还是去新华书店比较好,在这里,比较适合挑几本怡情养性的书看看。
最开心的是,与我的最爱之一阿兰· 德波顿如期而遇,很喜欢《爱上浪漫》封面上的一句话:“爱上爱情,不如说爱上浪漫,这是每个女人的故事”。很多时候,你以为女人要的是爱情,但其实她们只是爱浪漫;你以为她们爱上了你,但其实她们更爱爱你时的那个自己,那个为了爱情可以飞蛾扑火、不顾一切的自己。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耳闻的许久,一直无缘拜读,这次短暂地翻了一会,等有时间打算认真看看。推荐几个作者,也许你们会喜欢:菲力普·罗斯、安德烈·纪德、玛格丽特·杜拉斯。
越逛越觉得“方所”别有洞天,与其说这是一家书店,倒不如说这是一家文艺生活馆,越看越觉得她跟台湾的“诚品”有类似的基因,等百度了一下发现“方所”的策划总顾问廖美立是台湾诚品书店的创始人之一的时候,便不觉奇怪了。廖美立曾说过:“我们做的不是书店,而是一个文化平台,一种未来的生活形态”,原来这才是方所的初衷和野心。她也确实做到了。
如今的“方所”已经成了广州的一种文化地标,慕名而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今年1月,方所成都店开业,5月,方所重庆店开业,在实体书店大多濒临倒闭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速度的扩张,已经实属不易了。所以,里面的东西,贵一点就贵一点吧,因为,我希望能有一些实体书店好好地活着。
离开前,买了一本阿兰的《哲学的慰藉》,打算自己看,一支e+M的木质笔,打算送朋友。
【第一辑· 广州博尔赫斯】(2015年11月14日 NOON)
“博尔赫斯”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广州本地一家有名的小众文艺书店,光是看了网友发布的照片就已经心向往之了。网上查到的地址是海珠区怡乐路95号,司机在那附件徘徊了半天,也没看到我要找的书店,于是我说,师傅放我下来吧,我自己找找看。
一开始没看到“博尔赫斯”的招牌,以为自己要扫兴而归,却在走到马路对面时一眼瞥见,颇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绿树掩映下有一栋遗世独立的淡黄色复古小楼,黑色栏杆上是时光斑驳的痕迹,两块银色招牌并排挂在栏杆上,一个是我要找的“博尔赫斯”,另一个是“yes-no咖啡馆”,这两家店倒颇像是喧嚣尘世中孤高互赏的知己好友。
门虚掩着,我径直走进去,地上是细碎的小石子,书店在二楼,木质的楼道狭窄而微陡,弄的穿高跟鞋的我很没有安全感。有人声从书店里传来,推开门一看,是一位穿米白色马甲的老伯坐在收银台后面看电视剧。
他见我走进来,立刻调低了音量,戴上了耳机,大概是不想扰了我挑书的兴致吧。
我对“博尔赫斯”印象深刻的原因有三点:一,狭小;二,小众;三,高逼格。
因为去的时间刚好是中午,书店里面就只有我一个客人,站在那里,目光扫视那一排排“按照作者姓氏字母分类法”排列的高逼格哲学类书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局促感。
我会告诉你,照片我全部都是偷拍的吗!不过,当我小心翼翼地拍完照以后才发现,那个老伯压根就没有注意过我,人家电视剧看得津津有味的,嗯,正和我意。
“博尔赫斯”有几条有意思的规定:
1. 不卖畅销书
2. 不打折
3. 主营文学艺术哲学类图书,小说的话,法国作家的作品居多。
逗留了30分钟左右,纠结了好久,终于挑好了两本书,一本是《寻常物的嬗变》,一本是《浴室》。
买完单,走到门口的时候,我回头跟老伯说了一句话: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一直是你在经营这家书店吗?
他说,他不是老板。
我说,这家店开了很久了吧?
他说,开了20多年了,21年。
21年,老伯的声音在我的脑子了回荡了几圈,不知道未来中国还能有多少家开20年以上的小众文艺实体书店?希望会有吧,希望20年后的“博尔赫斯”还可以孤傲的屹立在那里。
如果你在广州,有时间去逛逛这两家书店吧,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而我昨天的收获,就是下面的这三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