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惩罚”,能有效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暑假里,我和儿子乐乐,约了好友静静和她的儿子皮皮去登山。
攀登之初,在青山之中,有潺潺溪流相伴,孩子们很开心。趁着体力好,我们攀登了一个多小时才休息。找到一块平地,两个孩子坐下来,打开昨晚买的杨梅蜜饯,悠然地吃起来。皮皮吃完第一颗杨梅后,对乐乐说他要“发大炮”,转身把核儿吐向山下,静静看到了,并没制止皮皮。皮皮第二次“发大炮”时,碰巧下面传来一声尖叫“啊——”,皮皮把右手高举起来,大喊一声“发射成功!”他和乐乐都笑了。我用眼神暗示乐乐,这么做不好。他没看懂我的眼神,紧接着他也把嘴里的核儿吐向山下。我立刻制止他,他就把核儿放进随身准备的垃圾袋里。但皮皮仍继续着大炮游戏,静静看见了也不言语,我不便管教皮皮,只希望我对乐乐的管教能让他意识到要有所改变。
休息后再次出发,我们向上攀登了很长一段,停靠在栈道的一处宽阔地休息,皮皮也许觉得无聊,转身向山下吐口水玩儿。我劝说皮皮不要这样,他转头看看静静,看到静静习以为常的表情,他竟过来拉乐乐一起玩吐口水游戏。我立刻对乐乐说:“你不可以吐啊。”他不懂事地问:“为什么皮皮可以,我不可以?”我用坚定的眼神回答了他,且在心里后悔和这样的伙伴一起出游。
他们爬着爬着便开始抱怨爬山太单调,不好玩。我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我们放慢速度,看看路边的植物和小动物。他们果然开始注意小蚂蚁呀,小蜜蜂和蝴蝶之类的,对小昆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忽然,皮皮发现路上躺着一只楸甲虫,它朝空中摆动着几个触角,怎样挣扎都翻不过身来。皮皮胆子大,直接用手把楸甲虫抓起来,帮它翻过身来,那只楸甲虫立刻向前爬去。两个孩子津津有味地看着楸甲虫一步一步爬动。看了一会儿,意犹未尽,还不肯走。皮皮从静静包里拿出个矿泉水瓶子,说要抓楸甲虫玩,我反对这么做,但他不听,他把楸甲虫放进瓶子,又抓了不少,再全倒出来,让它们打斗,给它们举行初赛、半决赛、决赛,乐乐在一旁当观众。等那些楸甲虫被解放时,已经伤痕累累。
或许皮皮玩腻了楸甲虫,再看到楸甲虫时,他用拇指和中指熟练地捏起,用力扔向一块大岩石,说要让它尝尝“头晕”的滋味儿,或远远扔向山下。我怎么劝阻都无效。
我心里责备静静不管教孩子,暗暗决心再不和皮皮一起出游,他的行为严重影响我的心情。
下山时,皮皮买了口香糖,和乐乐分吃。乐乐吃完第一个,想吐口香糖时,正好附近没垃圾桶,只见他一转身,把头伸到护栏外,像皮皮之前吐杨梅核儿和吐口水那么自然地将口香糖向山下吐去。他刚转回身来,看到我的表情,立刻低下了头。我要他想出弥补方法。他赌气说:“我以后永远不打游戏,可以了吧?”我说打游戏和乱扔垃圾没关系,建议他一边下山一边捡拾游客乱丢的垃圾,捡满一袋,才能弥补。他听从了,并拿着我给他的塑料袋立刻行动。这山上的环境挺好,大的垃圾很少,但烟头和蜜饯核儿之类的却常能看到。我想乐乐一个人孤单地捡拾,他心里可能会觉得别扭。我就陪他一起捡。看到地上的果核,我一边捡一边和他分析他和皮皮吃杨梅干时犯的错。不经意间,皮皮也加入进来,帮乐乐一起捡。静静感慨地说:“你这个惩罚和弥补的方法挺好的,他以后肯定不会再乱丢垃圾了。”
下山途中休息时,皮皮用石头砸向一只正在爬行的楸甲虫,说要观察它怎么死的。我对皮皮说:“太残忍,我看不下去了!”皮皮仰着头问我:“你惩罚乐乐那么重,怎么不惩罚我啊?”我告诉他:“你妈妈会惩罚你啊。”一旁的静静开口了:“我授权乐乐妈妈惩罚你。我想看看她是怎么惩罚你的。”皮皮好奇地问我打算怎么惩罚他,我趁机分析孽待楸甲虫的“罪”,对他提出了“罚”的方案:不小心爬到路上的那些楸甲虫很容易被游客踩死,你必须救活十只。救了必须放在附近树丛里。皮皮听了,不高兴地说:“我去,十只太难了!”我告诉他:“你帮助乐乐捡垃圾,我们也都会帮你的。”我们一路上帮他找楸甲虫,每找到一只,就一起数出来。没多久,他救完了十只。但他似乎陶醉在某种快乐中,还固执地要继续拯救路上的其它楸甲虫,到第20只时,他问我:“乐乐妈妈,我超过你要求的数了,可以奖励我多打会儿游戏吗?”我说:“不行啊,这和打游戏没关系。你的善良就是对你的奖励。”后来,我边走边和他分析乱吐果核和口水的错误,他都接受了。走到缆车售票处时,他已救了29只。
我们四个在排队等缆车,皮皮忽然钻出护栏,向外跑去。静静着急地大喊:“你去哪儿?就要上缆车啦!”我见他跑到缆车站前的小广场,钻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蹲下身,捡起一只楸甲虫,高高地举起那只手,朝我们兴奋地挥舞着,跑过来。正好该我们上缆车,他不方便安置那只楸甲虫,就带它上了缆车。同车的游人建议他从缆车空隙扔出去,皮皮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行,缆车太高,万一它摔死怎么办?”
皮皮在缆车上小心地拿着它,直到缆车落地,出了站,他才把这只楸甲虫轻轻放进树丛,两脚轻快地跳着向前走去,爱护小生物带来的善良与快乐仿佛让他整个人都变得轻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