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总适合倾诉。
从哈尔滨回来已经五天了。这次的记忆像是一块大石头,梗在心口,但更多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想说,因为倾诉会带动情绪,总不想自己太累,这可能是懒人的特征。但现在我很想说些什么,包括一直都在思考的的一些问题,在这块心里的大石头里,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我想要物有所值”
这次去哈尔滨,与我一直欣赏和喜欢的一位朋友。其实我一直自信的以为,这会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但没想到,问题的爆发就在这次出游。我两从心平气和的谈话到在中央大街上的争执,终于,我两协商,分开旅游,晚上汇合在酒店。
其实一开始的一瞬间我是很慌乱的。就像是忽然被扔到人群里,心里有一丝慌乱。
在此之后,我的心态一直在转变中,从生气到慌乱最后演变成了对这趟旅游的不甘心,我心里想:既然来了,就不能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扰乱心情,我一要玩的物有所值。于是,在哈尔滨的第一天,我去了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还有冰雪大世界,一天的行程堪比旅游团的紧凑,那时我以为这就是值得。
“就这样安静着,就十分美好”
在哈尔滨的第二天应该是我这一次旅游中最开心的一天,我遇到了我的舍友,世界真的很奇妙,虽然我们几天前刚从学校分开,我也知道她也会来这里,但真的遇见的那一刻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我们一起去了中华巴洛克,因为出发较早,景区里人很少,我们就找了一间茶馆,从九点到十一点,我们两一直在喝茶,期间偶尔说两句话,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安静的沉默,我很喜欢那样的状态,两个人安静的相处,上午的阳光就那样洒进来,暖了一方天地。
下午我们离开了中华巴洛克,其实我们并没有目的地,我们站在马路边,想了好几个去的地方,后来,我们去了果戈里大街。下了公交车,我们一直漫无目的的走着,一边走着一边聊天,途中看见了果戈里书店,走进去。原本一开始是没地方去才选择这里,后来发现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书店里略微有些闹嚷,但这种闹嚷却让人心生欢喜。在果戈里书店里,所处可见席地而坐的人,由老到少,大家有座位就坐在座位上,没有座位就靠着柱子坐在地上,人人手里都有一本书,或者立在书架前选书。我从未想过会有书店会是这个样子,我见过堆满教材和参考资料的书店、见过与咖啡厅合二为一的书店,但像果戈里书店这样有些小小闹嚷但却有着温情是第一次见。
我和舍友也席地而坐,拿了一本类似哈尔滨记忆这样的书翻看,在当时那样的氛围里,再看见“哈尔滨”三个字的时候,我不再想起它繁华美丽的中央大街,不再想起满街的俄罗斯套娃,而是在圣索菲亚教堂里看到的一幅幅画卷,是哈尔滨的变迁,是他的真实之处。当时我很想写点什么,但苦于没纸,马马虎虎的写在前天去过的景点的门票票根上,龙飞凤舞的写满两张票根,心里有些东西好像在开始舒展。我想到了与我结伴而来的那位朋友,想到了这两年我不停的让自己“旅行”,想到了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那个问题,关于旅行的意义。
“关于旅行和它的意义”
人总在为自己的存在找一个意义,好像这样就能让此生不虚此行。对于旅行也一样,追问什么是旅行的意义,无非是想让自己不虚此行。
当然,想要物有所值本身无可厚非。但我总觉得,这两年,每一次的出行,都只能是旅游而不是旅行。因为我总带着一种物有所值的想法,就像在哈尔滨的第一天,我累断了腿跑了一天的景点,如果这是一场旅游,我的那一天是很值的,我对得起我花的路费和酒店费,但如果说是旅行,显然,那就很牵强了。
在果戈里书店里,我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旅行。
我发现,只有在时间流走过后,我有话可说,我有能够对自己诉说的经历,就是旅行。而留在照片里的“美景、美食、美人”都算是旅游。有所思考,能够在深夜里写出点什么的,才算是旅行。
记得在哈尔滨的第三天,和室友分别,我自己去了博物馆,在去的路途中,我感觉,只要我不说话,这世界都是一片静寂,的确,是孤独的。并且,在这段路程中,手机地图一直在出现问题,天气很冷,需要走的路很多、身体很疲惫等等,总之,一切都变得很糟糕。在这个时候,自己的调节,自己怎样看待这次出行就变得很重要,其实那段路过去之后会发现,只有自己经历过,害怕过,才知道,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是思考和成长吧。关于旅行的意义,我只能说出这一句话。
最后一天又去了中央书店,看起一会儿书在本子上写了一句话 “旅行是,既让我行走在路上,又给我停下来的余地,让我思考,让我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