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普及一下那些听起来特别神秘的音乐专业术语,以及怎么理解和消化。
刚学琴的时候有很久都不明白,老师在说什么。。。
导致我莫名其妙的挨了很多的揍。
今天就来说说弹琴中那些听起来云里雾里的“专业术语”。
先摘一段老罗曾经对术语的看法,深得我心啊,说的太对了。
虽然我未曾想过要卖弄,但是时不时确实蹦出来几个专业术语,看着家长错愕的表情才反应过来,没说人话。。
今天呢,就给大家分享几个教师常说,却不是故意先报炫耀的术语,以及它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强调的是,我今天说的术语并不是那些legato,dolce等表情速度术语,而是教师经常说但是可能出现理解误区的术语。
一,颗粒性
这个词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是高中,以前弹琴由于条件有限,再加上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前的老师基本没提过这个概念,上高中,艺考的时候弹曲子的时候老师让我多一点颗粒性,我当时就懵住了,什么叫颗粒性?不懂,回家就果断的弹成跳音了,颗粒嘛~
回来之后不出意料的臭骂,啥也不懂。。
颗粒性呢,一般出现在车尔尼599后期和车尔尼849,小奏鸣曲或者莫扎特中使用频繁。其实颗粒性指的不是弹奏的方式,而是声音,声音干脆干净,我老师给我解释的是往竹筒子里倒豆,往上也有什么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类的说法,其实大同小异,指的都是声音的干净干脆。
这里很容易有一个误区,那就是颗粒性依然是连奏,不同于正常或者常规连奏的是,颗粒性强调指尖更多一点,用语言来描述,就是连奏的基础上让每个音都干净均匀,没有突然炸出来的音,也没有突然弱下去的音,这是重点。其次,速度均匀,这个也很主要,如果速度不匀,就像豆子卡壳了一样。
具体做法:其实颗粒性是在连奏的基础上提速,而演化出来的一种声音,需要有合理的肢体下,多一些指尖的触键,同时我在弹颗粒性的时候会习惯性抬指,如果不抬指很难弹出敲击的声音。
1,速度均匀
这里指的不仅是抬指,还有整体弹奏速度,简而言之就是整体都要非常熟练才可以练习的,如果不熟,曲谱还记不住,做着就有些困难了。
2,抬指提前
一般弹奏颗粒性强的,更要求抬指。弹琴的人都知道,随着后期乐曲的不断了解,抬指的要求其实越来越低,因为手指的力度和独立性已经练出来了,但是如果弹奏颗粒性强的作品,还是要适当抬指的,因为颗粒性是敲出来的,而不是“压”或者“摸”出来的。
3,下键迅速
这个算是进阶的技巧了,不同于最初的连奏,下键只需要考虑放松,而演奏颗粒性强的作品,需要的是下键的迅速果断,并且不能由于,这需要有良好的手指独立性,换句话说,五根手指弹出的音都是一样的。
有很多孩子弹琴,太不重视独立性训练了,每次我都能通过听,知道他的指法对不对,很简单啊,四指没声音啊,一下就知道了。
二,旋律性
这个概念与颗粒性截然相反,基本用于浪漫派作品偏多,比如肖邦是最出名的,音乐流畅悠扬,起伏明显。
其实旋律性不同于颗粒性的,不止是声音,我大学老师给我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让我去听了大提琴和单簧管,其实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例子。
单簧管(就是黑管),如果有一定音乐了解的人,都清楚单簧管的灵巧与干脆,而且单簧管的声音好像就是为了颗粒性做的,太符合了。
建议大家可以去听一下单簧管波尔卡,你就能了解我所说的概念了。
而大提琴,我当时很不明白,为啥得是大提琴,小提琴不行么?后来才明白,不行。
小提琴其实还是比较高亢的,高亢的音色很难形容旋律性的,那种粘起来的音,大提琴演奏的感觉比小提琴更好。
大提琴的曲子太多了,推荐个梦幻曲吧。
旋律性,指的是大提琴一样的声音,是指音都粘起来,没有断点。如果讲运弓什么的,就深了,还不如举个栗子呢,那就是10个音,一个粘着一个,一个咬着一个,把10个音串起来,就像项链一样。
具体做法:这个也得是一首曲子熟练以后才能接触的,弹法其实还是连奏,在连奏的基础上去重视音的连贯与起伏。
1,肢体带动,如果想弹出旋律性很强的乐句或者曲子,肢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经常跟学生说,你用力很难用均匀,但是如果你学会把重力转化成力量,那就是均匀的,因为放松的时候,你的力量是不变的,而力量是很难控制的。其实简而言之一句话,如何把胳膊的重量,通过指尖送到琴里,而且是所有手指都均匀运送。
2,贴键,做旋律性强的句子基本都是摸出来的音,因为高抬指很难弹出特别粘的音,至于训练,我经常用的办法,是双手五指都贴着琴,一个一个有控制力的放,然后一个一个松,因为旋律性强的作品,非常非常非常讲控制力~
三,控制力
控制力呢,简单说就是对手指的控制能力,控制力用力量来形容就是既有往下的力量,又有往上的力量。
这个不是弹奏方式,而是弹奏前两者必备的前提条件。
我们可以试着踮脚走路(悄悄地,安静的),即得往下放,还得有往上提的力量,如果没有往上的力量,很容易就放的过快发出声音。
当然,如果都是往上的力量,也就走不了路了~~
控制力,有很多人都说是匀速的放,其实在我看是两个力量的博弈。
在弹旋律性强的作品里,很多强调控制力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你需要向下弹,但是不能用力太快太直接,那样就炸了,旋律都没了。所以需要向下的力量要有,向上的也要有。控制力是否良好的区别就在于向下比向上多多少,如果多很多,那就叫有控制力,但是很差。而如果多的很少,就是控制力很强。
我反对有人说控制力是慢放,这里容易产生一个误区,那就是提起力量往下放,很难控制,所以我经常说是两个力量,一个往下放,一个往上提,去控制声音,而不是靠运气去放。
·总结,我需要说,其实我平时说这些词并不是卖弄,而是没有更好的解释,就比如颗粒性,如果我把它说成蹦豆性,是不是滑稽而且更听不懂了~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可以不要被这些词迷惑,其实很好理解的,大家也可以去听听我推荐的两首曲子,我觉得是比较好的诠释颗粒性与旋律性的概念。
当然,我也推荐过很多人,他们听完之后,有些人说是深沉与明快,或者兴奋与忧郁,其实这是包容性很强的概念,颗粒性不止欢快,旋律性也不止忧郁,而声音,是固定的。
这个问题,回答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打一顿就好了~ 开个玩笑~
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当弹熟以后,试着弹的更好听,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找音乐的乐趣,这才是学音乐的目的。
最后,点个赞和分享表示对笔者原创的支持,在此谢过啦。
当然啦,可以踊跃留言,或许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很多人呢?有问必答。
好咯,最后求一波关注,原创不易,不过您能看到这里,也是棒棒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