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 ready?”
“I’m ready.”
随着最后一个单词出现,灯光亮起,观众开始溃散。
我却坐在座位上久久无法平息。
1.
这次终于没有因为名字再错过一场好电影。
大约小半年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预告。才发现这是第一次注意到影院有泰国电影上映的消息。题材不错、节奏不错、尤其是我最爱的真实改编也很不错,再加上这么观念不正确的影片竟然可以上映。心里想着等上映了一定要去探探究竟,可是扭头就将这个念头抛之脑后了,却是因为上映日期感觉还在世纪末。
直到最近想找找有没有什么可以让人付之一笑又或者瞻仰明星的电影时,这个名字又出现在手机上。去不去看呢?天才枪手这个名字总感觉是一部单线程的剧,也许是一部烧脑片?或者又是一个借着某个事谈恋爱的电影?
预告片往往如同商店灯下的衣服,总是闪耀夺目,可是付了钱穿回家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可在犹豫的当口,我却不禁回想起了被用名字定义电影的阴影当中,又想到了没去影院看《垫底辣妹》的深刻教训。索性将座位锁住,钉在了我的日程表里,怀着忐忑和期待的心走进了影院。
当我走出影院,庆幸自己的选择,未错过这部糅合人性、谍战、亲情、信仰、教育等因素的宏伟制作。
2.
如果你的聪明如同股票,你敢用它去赌的倾家荡产吗?
对这个问题我倒是没得选择,因为我的学生时代并没有那种对学习开挂一般的天赋,也没有可以弥补先天差距的勤奋。可即使成绩平庸如我,依然好好的走到了现在,伺养着自己的方寸之地,圈养着自己微不足道的理想。那我想,作为站在主角们对立面的平凡的我,应该会呐喊着公正和良知,而对作弊嗤之以鼻吧。
可是靠脑子去赚钱,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做销售,当文员,搞技术,这些不都是用脑子去赚钱吗?如果这只是一个可以遵从直线最短的路程,为什么又要穿插道德和公平的标准呢。既然社会的风气已经演变成了大学只是工作的输出口,而将人文精神、独立人格丢弃一边,为何又不肯让聪明的人跳脱出这种不知何时是头的循环,一跃跻身高贵人士呢。这种双标是不是有些太不公平了。
“并没有损害到谁的利益,我们赚钱,他们也可以通过考试。”当琳对班克这样说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渴望和迷失。不,也许这种迷失只是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光亮对她来说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与自己讨厌的虚伪社会分庭抗礼的巨大力量。既然学校欺骗我,既然生活羞辱你,那我们就联手,把这个世界颠覆。
可琳却没有想过,那些镜头外的普通考生,那些没有天赋却苦读了十年的考生们,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是不是一件没有人会受到伤害的事情。无数日夜的挑灯夜读是否还有做的意义。
“从明天起,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的了。”这句热血的话,却沾着犯罪的毒液。
聪明是特权,漂亮是特权,背景是特权。每个时代的特权阶层总是容易遭人诟病的一方。可他们的确掌握着别人所没有的东西。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被捆绑在道德十字架上的人们。而这种责惩是欲加之罪还是证据确凿就只能由你自己去决定了。
3.
压死骆驼的最后是一根稻草。可拯救骆驼的也许只是身旁不起眼的白色石头。
班克的黑化是一个很明显的剧情变化。也是这部电影里很真实的部分。那个充满正义感,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刻苦证明着自己的小男孩,虽然有打小报告的嫌疑。但是也勇于道歉,承担自己的责任。可是是什么改变了他,是那寓意着新时代的广告牌,还是母亲手上的伤痕和成长中无数个被生活欺压的日子。
当琳走进崭然一新的洗衣店时,我以为这段模糊的感情也许有了新的定义。这两个共患难同样聪明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可以一起进步的依靠。可是我错了。当琳推开门,看到倚靠在破旧桌子上的班克时,那种对生活感到愤怒的气氛又从屏幕冲进了眼眶里。
“一切都在于我。”这是与过去那个迷失的自己彻底决裂的宣言。
琳握着门把的时候,那无数个为了金钱动摇的背影不断叠加在一起。而她最后一刻想到的,不是“朋友”的笑容,不是满袋的美金,不是那被生活狠狠碾碎的正直。而是一直推荐自己、责骂自己、抱住自己的爸爸。
琳在最后找回了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被琳带进深渊的班克,最终是否又有勇气走出末路只有空虚的深渊呢。那孩子眼神中消失的正直能否重新净化更多的生命呢。
当我走出影院,看见一位骑着摩托的父亲将外套递到了女儿的手里。那刻的父爱也许只是一个家庭千万时光不经意的一瞬,但我想一定会成为正直灵魂最坚韧的底线。
4.
我一直以为天生聪慧、舌战群儒、指点江山、富可敌国这些都超酷。原来人性沼泽中那一丝光亮同样很酷。
编剧真是玩偷换概念的高手,靠着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让我们对作弊这种绝对性错误的观念产生了动摇。“是因为生活的压迫我们才用游走灰色地带的方法获胜”这个想法,让我们被同化成了反抗生活的斗士,呼吁现实世界不公的共鸣者。
是居高临下的指责与社会相悖的不道德者,还是与弱者一起谴责贫穷和生存摧毁着无数个正直的灵魂。一直在我观念里碰撞。可是当我看到琳最后的决定。我瞬间明白了,原来这个答案从来没有变过。
无论你是谁,你永远有权决定自己走向分岔的哪个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