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迪克与厄休拉.勒古恩,擦肩而过的天才

原文首发于豆瓣,有删减。


1947年,美国加州伯克利(Berkeley)高中,一个神情憔悴的男孩黯然退学而去,一个英气勃发的女孩则跳级准备升入大学。从那一刻起,某种奇妙的联系便将他们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们注定成为最好的朋友和对手,分享不同的赞颂和诋毁,共同开创出一个华丽而睿智的未来。只是当时两人都懵懂无知,时代已经为他们备好了怎样的盛宴。

多年后,随着他们各自出名,两人都被追捧议论,自然有好事的粉丝挖掘出这段前尘往事,成为圈内最好的八卦新闻。他们之间这宿命般的交集也确实令无数粉丝心动,自然而然的脑补出各种有趣的可能。

然而,在那个命运的路口,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从未说过话,甚至连名字都未曾听过。所以在后来的某次采访中,故事的女主角笑着解释说:“早在我们成为科幻作家之前,这份职业的某种神秘性其实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然后她又解释,当她本人听说这件事后,立刻亲自找高中的同学确认过,但没人认识我们的男主角,他仿佛一个幽灵,只存在某些被尘土覆盖的资料中。

幸运的是,那画面真的存在,并会被一直记载传颂下去,如同他们两人作品,早已超越了时间。

他们是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和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我们拥有过的最好的双子星科幻作家。

童年(1928-1939)

菲利普·K·迪克1928年12月16日出生于芝加哥,射手座。作为提前预产期六周的早产儿,菲利普·迪克和自己的双胞胎妹妹珍·迪克注定要比一般儿童承担更多,出生三周后,他的妹妹因为营养衰竭死在了去医院的路上。

毫无疑问,出生三周的婴儿不该有关于此事的记忆,现在已经很难查出迪克究竟是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并在知道此事后最初有何反应。然而,逝去的双胞胎妹妹却伴随了迪克的一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他的生活和意识,他的作品里经常出现关于“幽灵双胞胎”的母体。他去世后也与自己的妹妹葬在了一起。

接下来,小菲利普便开始了颠沛流离,跟着父母从芝加哥开始,辗转了整个美国,终于从东部的芝加哥搬到了西部的加州伯克利。然而五岁时父母离婚,七岁时又随母亲搬去了华盛顿,十岁时重新搬回了伯克利,无法想象这十年里小菲利普都经历了什么。

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原名为厄休拉·克洛伯(Ursula Kroeber),1929年10月21日出生于加州伯克利,天秤座。父亲阿尔弗雷德·L·克洛伯(Alfred Louis Kroeber)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的人类学教授,母亲西奥多拉·克洛伯(Theodora Kracaw Kroeber Quinn) 是心理学家及作家。

这里必须要八卦一下勒古恩的家庭。

1926年,阿尔弗雷德与自己的学生西奥多拉结婚时,双方都已经有过一次婚姻,阿尔弗雷德带着一个儿子,西奥多拉带着两个儿子,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便是厄休拉。这个总共六人的重组家庭全都是作家和学者,几乎人人都有维基词条。

1960年阿尔弗雷德去世,十年后,西奥多拉又嫁给了一个已经为她服务了30年的编辑约翰·哈里森·奎因,所以厄休拉的母上的英文名那么霸气……

纵观整个童年,厄休拉与菲利普完全相反,她就是一个置身于爱中的小公主,生活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知识分子家庭中,父母及三个兄长给她来自各方面无微不至的教育和关怀,她热爱文学、艺术乃至整个世界。

童年的经历,似乎已注定今后两个人势必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决定了他们的作品风格将会代表两种极端。

少年(1939-1948)从这里开始,我将称菲利普·迪克为PKD,这也是粉丝们对他的尊称。

纵使成长经历迥异,可天才都有无视法则的特权。

1939年,厄休拉完成了自己第一个科幻小故事,一年后,1940年,厄休拉11岁,在惊奇科幻杂志(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投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被拒。接下来有十年她没有再尝试投稿。

两年后,1942年,PKD14岁,也在伯克利每日公报的少年作家俱乐部专栏中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

两人先后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文学出道,厄休拉失败了, PKD成功了。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却令很多科幻迷扼腕不已,两位天才少年并没有因此产生任何交集,他们依然畅游在自己的生活中,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原来自己的宿命之敌竟潜伏在自己的身边。

厄休拉成为被所有小朋友厌恶的那种品学兼优、文体双全、不断跳级的别人家的闺女,至于PKD则成了最好的反面教材——热衷音乐,退学,以及精神状况堪忧,他同时患幽闭恐惧症及广场恐惧症,根本无法融入学校。

1947年,便是我们开头的一幕,伯克利中学的某毕业班,PKD19岁,正式从伯克利中学退学,厄休拉18岁,准备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

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大相径庭的教育背景,我们的主人公如同两列背向而行的火车,有那么一瞬间其实只相距了区区几米的距离,却各自被人生裹挟向前,浑然不觉这擦肩而过的瞬间已被时代定格并永远的铭记下来。

青年(1948-1952)

1948年,PKD退学一年后,他结婚了,20岁,对象是自己打工唱片店的顾客。其实这一句话就足以推导出PKD接下来几年的青春时光——荒诞而任性。

我们挑些重要的说吧。

结婚6个月后离婚,不用记他夫人的名字,他接下来还会有四位夫人,你很难把这些名字都记住。

1949年曾经应招服兵役,但因为自身的身体原因被拒,失去了去朝鲜与志愿军亲密接触的机会。

进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也就是厄休拉父母所在的学校,然而不足一年便退学了。但短暂的半年时间还是激发出他很多新的渴望和思考,比如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疑虑困扰他半生。

1950年,22岁,又结婚了。

1951年,第一次卖出了自己的小说,并且开始以职业作家为目标而努力。

补充说明一点,PKD因为精神问题,一直服用乃至滥用某些处方药。

恩,时间来到了1951年,我们的另一个主角厄休拉·克洛伯小姐从哈佛大学毕业,她的故事本该乏善可陈,一名优秀的哈佛大学毕业生,专业方向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和意大利文学。然而,很多年后她自己爆出了一个猛料,彻底扭转了本章的重点。

1982年美国全国堕胎权利联盟波特兰大会上,厄休拉本人当众讲述了一段关于自己大学时堕胎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某国青春片神似,是不是女神总有堕胎的黑历史。(泪

由于厄休拉自幼生活在一个重组家庭中,父母及三位兄长自然对这位小公主视若珍宝,难免在某些方面保护过度。所以尽管她一直接受最好的教育,却偏偏对于某些男女常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大学期间,她与同校的一位研究生相恋后发生关系,并因此怀孕,事后她向男方提出结婚,男方却一走了之。

当时的美国,堕胎是违法的,厄休拉只好回家求助父母。作为一对道德感极强的学者夫妻,她的父母第一时间便做出了决定,纵使违法也要堕胎。

厄休拉自己描述道,她当时表示拒绝接受,并不是害怕法律的惩处,而是基于自身的道德准则,她认为堕胎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是不负责的,逃避现实的表现。

而她的父亲是这样解释的:相比带来一个谁也不希望出生的孩子,继而断送你之前的所有努力,彻底改变你以后的人生。你现在的懦弱,不负责,逃避现实的罪责要轻得多。

后来厄休拉在纽约接受了堕胎手术,据说手术费用极其昂贵,甚至超过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厄休拉关于这段经历的总结:

公主殿下(指厄休拉自己)后来顺利大学毕业,几个月后获得了硕士学位,接着又获得了博士学位,结婚,写作、怀孕、生产,诞下三个被期待的孩子。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堕胎,这一切也无法发生。

这段诚实的坦白让我们对厄休拉难免不多几分敬意和喜爱。

事后,我们也不难在她的作品中找到这段经历所留下的影子,厄休拉1974年获得雨果奖的作品《走出奥穆勒斯城的人》中,描写了一个生活在冰冷黑暗中的孩子,承担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苦,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全城人可以过上某种幸福的乌托邦式生活。全城的人在知道真相后绝大多数都由愤怒转为沉默,继续默默享受自己已经拥有的幸福生活,只有少数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最后离城出走。厄休拉本人对该小说的创作意图讳莫如深,并在回复读者问题的网站主页上亲自注明不要询问相关问题,这种态度也从某种角度证明了我们的猜想。

第一个创作高峰期(1953-1961)

好吧,我们接下来先讲厄休拉的故事吧,因为这个时期她的生活和创作高峰这个词不太搭,本章节她全程酱油。

1953年,厄休拉在赴法游学的船上认识了查尔斯·勒古恩(Charles Le Guin),这个名字就是最好的剧透,这将是她相伴一生的丈夫。这里我也懒得加什么一见钟情两情相悦的烂俗描写了,总之,不久后两人便在巴黎正式结婚。因为爱情,勒古恩(注意,此后我也会改称勒古恩了)并没有完成博士学业,课题是让·勒迈尔·德·贝尔热(Jean Lemaire de Belges别查了,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欧洲诗人,在中国籍籍无名)的作品研究。夫妻二人一起回到美国,辗转几所大学求学或任教,1959年查尔斯获得波特兰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职位,之后,夫妻两人便定居于波特兰,此时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女儿。

本章的主角是PKD,相比女神的幸福生活,他刚刚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并展现出无穷的斗志和天赋。

第一个创作高峰,PKD主要完成了由一个故事写手向小说作家的转型。

1953年,当24岁的勒古恩坠入爱河,沉浸在幸福中,PKD如同一名跃马扬鞭的青年将军,昂首挺胸的杀进了文坛。当时他还未足25岁,但已经洋溢出某种天才作家所独有的特质——不俗的才能与华丽的野心相得益彰。

1953年,美国费城的世界科幻大会上,雨果奖正式设立,由爱好者们投票选出前一年出版的幻想文学中的佼佼者。时至今日,这依然是幻想文学届的最高荣誉。第一个雨果奖最佳小说由阿尔弗雷德·贝斯特《被毁灭的人》获得。

虽然这部作品并不为国内大多数人所熟知,但当时的科幻文坛统治者却是无法撼动的,他们便是后来被粉丝们所津津乐道的“三巨头”。那一年,46岁的海因莱因还在为他的未来编年史添砖加瓦,他发表了《“如果这样下去”》,36岁的阿瑟·克拉克则发表了《最后一个地球人》,三巨头里最年轻的33岁的阿西莫夫发表了《第二基地》。这些作品直到今天来看,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

而当PKD在1954年参加了世界科幻大会时,他已经被视作了黄金一代最好的接班人。在53年到54年之间,短短两年的时间里,PKD共发表了五十八篇中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科幻题材,有少量的文学作品。折算下,差不多是每个月发表两篇,要知道,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纸媒具有绝对的统治力,很多作家在25岁的时候可能连一封像样的退稿信都没收到过呢。

从另一个角度看,很多PKD的崇拜者也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1953年是美国麦卡锡主义大肆横行的一年,其巨大冲击对美国文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很多著名作家的书都被列为禁书,对文学作品的审查之严也是前所未有的,美国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烧书。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甚至被逼离了美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PKD能如此高产,他的政治倾向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方面,关于“我们是否生活在真实的世界”的恐惧困扰了PKD的一生,时刻渗透进他的作品里。另一方面,科幻文学究竟算不算文学的疑惑则影响着PKD的创作思路,他向往成为的是作家,而不是科幻作家,他更想写主流文学而不是科幻文学。故而,在1956-1957年间,他甚至放弃了科幻小说创作,专心从事正统文学写作。

后来有学者(达利·苏恩文Darko Suvin《科幻小说面面观》)将PKD的作品分为故事(story)和小说(novel)两种,长篇为小说,短篇、中篇则称为故事,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小说中PKD才将自己最有意思的主题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小说的格局可以让PKD通过设置巧妙的情节中塑造相互对立的人物,发挥其创造可供替代的世界的特殊才能。”

但不管怎样,中短篇创作的爆发坚定了PKD的信心,他开始将写作的重心转向长篇小说,随着他不断钻研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他头脑里的怪念头也一股脑的涌了出来,并在1961年的《高堡奇人》中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1961年4月12日,苏联人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外层太空,在完成1小时48分钟的飞行后,安全返回,至此,人类终于进入了太空时代。此时距离1865年,儒勒·凡尔纳发表《从地球到月亮》已经快100年了,但人类能实现科幻文学中的各种想象这一信念依然像针兴奋剂,令整个科幻文学圈欢欣鼓舞,太空科幻不单是一种浪漫的想象,更像是一种伟大的预言了。

同年8月,柏林市中心筑起了高墙,两大阵营的对抗继续升级,人类的未来命运并不清晰。

那一年,有的人憧憬着头顶上的浩瀚苍穹,幻想着人类能继大陆、海洋后征服星空;有的人则深陷在关于未来的恐惧中,核战、核末日的想象已经被付诸文字。1961年的雨果奖获奖作品《莱博维兹的颂歌》便构建在一个被核战彻底摧毁的未来上。

毫无疑问,PKD的眼中总能看到最坏的未来。1961年,他完成了他前期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作品——《高堡奇人》。

小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类型alternate history(常见的翻译有错列历史、或然历史、平行历史)。即如果某事没有发生或如果某事发生了,历史将会被怎样改写。

《高堡奇人》的故事设定为罗斯福被刺杀,二战中轴心国获得了胜利,美国东部被德国占领,美国西部被日本占领。一名居住在高堡的作家则写出了一本小说,小说故事则讲述了盟军胜利后的某种历史。于是,德、日双方都开始追踪这名作家的下落。

单看这个设定,会觉得非常有趣,两种可能间是否有某种联系,是否存在着联系两个世界的某个通道,以及故事的结局究竟能解开怎样的谜题。然而,第一次读这本书你并不会像读一本普通的科幻小说那样轻松畅快,PKD使用了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去经营这个故事,复调式叙事结构,多重主次逻辑的层级设计,以及含混不清的道德架构,如果你单纯从故事的角度去读,很可能只能云里雾里的叹一句,这都是什么鬼。

纵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可《高堡奇人》无论从文学价值还是科幻理念上都获得了一致认可,小说获得了1963年雨果奖,这也是PKD一生中唯一一次雨果奖。此时他才35岁,对比下如日中天的三巨头,阿西莫夫1973年凭借《神们自己》首次获得雨果奖时已经53岁了,而阿瑟·克拉克1974年凭借《与拉玛相会》首次获得获雨果奖时已经57岁了。如此看来,PKD真是青年得志,前途一片大好。

对了,1961年,此时他已经又一次离婚,又一次结婚了……他此时的太太叫安妮,这个之所以好记,是因为《高堡奇人》的题献:感谢我的太太安妮,没有她闭紧嘴巴,就没有这本书。


双星闪耀的时代1962-1974

1960年勒古恩终于开始发表作品了,此时她31岁,几乎拥有了知识分子理想生活中的所有元素:博士学位、大学教职、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唯一的遗憾似乎便是写作之路有点不顺。

勒古恩早从未放弃过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尝试,但此时的她比PKD差很多,不单是天赋,也有运气。到1960年发表第一篇作品之前,其实她已经完成了5本小说,还有大量诗歌,虽然在她成名之后,这些作品都得以出版,但早几年,它们都被视为没有市场前景的不成熟品。

但勒古恩并不着急,和PKD需要写作赚钱养家糊口不同,用PKD自己的话说,有时他穷的连租片后的滞纳金都还不起,而勒古恩则似乎只是出于热爱而一直在坚持着做自己所喜欢的事。

恩,他们永远处在生活的两极。

1961年起,勒古恩在幻想故事(Fantastic Stories of Imagination)惊奇故事(Amazing Stories)等杂志接连发表了几篇短篇幻想小说。

1964年,短篇小说“The word of Unbinding”发表,这是“地海系列”的第一个故事,虽然这个系列日后将成为和“魔戒”“纳尼亚”并称三大奇幻经典的超级史诗,然而在当时,也不过是杂志中作为点缀的一个短篇故事。当然,这个系列之所以在中国出名,更应该感谢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他在吉普力工作室的继承者战争中选它作为自己的武器,结果惨败,气的他那本来退休的老爹又重新出山折腾了很多年。

1966年,“Rocannon's World”发表,这是“海恩宇宙”系列的第一个故事,恩,这个系列后来成为科幻史上最成功的系列作品之一,但当时,也仅是籍籍无名的新人新书。

1968年,《地海巫师》(A Wizard of Earthsea)出版,地海系列的第一个长篇出版了,这本书获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交口称赞,总而言之,幻想文学界已经发现并记住了这个叫厄休拉·勒古恩的女作家,她距离成功越来越近了。

一句话概括勒古恩的成功秘诀——“猥琐、发育、从不浪”。

回到我们的浪子PKD,1963年《高堡奇人》获得雨果奖后,他毫不念及老婆安妮长时间闭嘴为其创作所做的巨大贡献,毅然决然的与其离婚,并在一年后与第四位?我已经记不清数儿了,反正是PKD又结婚了。

哪怕生活中各种狗血,但PKD依然秉持着药不少磕,书不少写的旺盛创作欲,自1962年到1968年,他创作了大量的科幻佳作:

《血钱博士》(Dr. Bloodmoney, or How We Got Along After the Bomb)

《泰坦旗手》(The Game-Players of Titan)

《帕莫·艾德里奇的三圣痕》(The Three Stigmata of Palmer Eldritch)

《倒数第二个真相》(The Penultimate Truth)

《仿生人会梦到电子羊吗?》也因电影被译作《银翼杀手》(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尤比克》(Ubik)

《死亡迷局》(A Maze of Death)

几年时间,PKD比很多科幻作家一辈子写的都多,而且该阶段的作品绝大多数都属顶尖。然而问题来了,PKD过于鲜明的故事特性和过于专业的叙事结构严重影响了他的作品被接受程度,虽然海因莱因、莱姆等几位作家极力推崇,但广大读者对PKD并不买账,他的作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岌岌可危。

雨果奖评选范围是去年出版的幻想文学,通过读者票选这一特殊的评奖模式,PKD一年多产的创作风格,其实降低了作品评奖时的获奖几率,比如1965年,他有两部长篇入围雨果奖,但一起输给了弗里兹·雷伯的《流浪者》。

接着时间来到了1969年,厄休拉·勒古恩终于攒出了自己第一件神装,输出开始暴表,变身成为了恐怖的奖项收割机。她凭借《黑暗的左手》获得自己第一个雨果奖,第一个星云奖。

《黑暗的左手》故事发生在一颗遥远的星球“冬星”上,星际联盟特使金利·艾试图说服星球上的国家加入星际联盟。但冬星拥有独特的文化:这是一个没有特定性别区分的社会,每个个体都是无性人。作为人类的一员,冬星上的一切都冲击着特使的固有观念。面对奇特的生理差异和复杂的社交文化,在信任与背叛之间,他该如何穿越内心的冰原?

“科幻是多种多样的,有一些和主流接近,也有一些超出主流文学的尺度,有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黑暗的左手》,这本书很文学,但是对人性的描写多了一个角度,因为作品中一个人就有两个性别,这样的作品,对人性的揭露深刻多了。”——刘慈欣

1969年,勒古恩40岁,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雨果奖。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她真的像毫无破绽的女神,屹立在科幻文坛的巅峰俯瞰众生,再没人能撼动她的地位分毫。

1971年,勒古恩完成了长篇小说“The Lathe of Heaven”,故事的主人公原型便是PKD,勒古恩用这种形式表达自己对其的敬意,她称PKD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博尔赫斯”。

1974年,PKD出版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流吧,我的眼泪》(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同年,勒古恩最重要的作品《失去一切的人》(The Dispossessed)也上市了。

恩,大概就是《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西门吹雪和叶孤城,诸葛亮和司马懿,乔丹和米勒,MOON和GUBBY,梅西和C罗,鸣人和佐助……总而言之,最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宿敌重逢了,他们终于迎来了命中注定的巅峰对决。

说巅峰对决其实不大合适,此时是勒古恩的巅峰,她稳扎稳打了这么多年,一步步的走到此处,大概连“三巨头”此时都无法与其争锋了;而大家都知道PKD正在某种边缘徘徊,如同小说《一块牛排》里的拳手,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胜利,找回某种尊严和肯定,维持自己继续创作的决心和勇气,如果这次输了的话,他可能很难再爬起来。

1975年的雨果奖颁奖典礼,此时距离1947年两人在伯克利高中各奔东西已经28年了,他们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行,却终于在此处重新聚首。他们带着自己的作品来争夺属于自己的第二个雨果奖,其实胜负并不重要,这件事本身所能演绎出来的传奇已经如同最好的小说,其中有性格迥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经历,以及被宿命所左右的奇缘。此时的两个人是最好的朋友和知己,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称赞,但却必须在这最高荣誉前决出某种高下。

恩,结果大家都知道,《失去一切的人》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流吧,我的眼泪》获得雨果奖提名、星云奖提名、轨迹奖提名。

后边还有很多八卦,比如PKD和勒古恩的研究生学弟罗杰·泽拉兹尼合作写过小说,比如PKD其实还有一次婚姻?比如勒古恩精通《道德经》而PKD热衷于《易经》……然而,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孩子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担负起了教育他们的责任,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见人喊叔叔阿姨,得到帮助说谢谢,犯错了说对不起,拿别...
    小梅子姐姐阅读 861评论 3 8
  • 这个世界,万物相生相克。 我们三,大概就是现实版的螳螂,蝉,黄雀的故事吧,只不过我应该是属于食物链低端的那只蝉。 ...
    流心叶阅读 326评论 0 2
  • 这个城市很大,我游历了一年,却始终在角落一隅徘徊。 我以为我对这个城市足够了解,了解它的一朝一夕,了解它的一呼一吸...
    女王也矫情阅读 347评论 0 1
  • 又到了开学季,又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离家的日子。有的留在省内,有的去往省外。开学季最大的考验在于让我们一整个暑假都在父...
    流浪的阅读 48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