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妈都希望带好孩子,用三观正的理念教育好孩子,同时也希望周围的人都正能量满满。然而在社会这个大缸里,总有人的言行和你相悖,你该如何去面对?
1
小方带着女儿去公交站,女儿非要跑去公交站。一跑啊,女儿的额头出现了汗滴。小方便给女儿解开了棉袄的扣子。
到了公交站,她们等候着。一位老奶奶跟她们说,宝宝没满两岁吧。一会儿,老奶奶说,宝宝不带帽子,冷啊。她又指宝宝的衣服,不扣扣子,也不对。
由于小方的无动于衷,老奶奶说,宝宝小,得带帽子。要像她一样,戴着帽子,才不会感冒。
和每个宝妈一样,小方很忌讳感冒这个词,仿佛真要感冒般。其实,年轻妈妈都知道,穿得太多,运动后出了汗后才更容易感冒。
小方谢谢老奶奶的关心说:“现在十多度,我家宝宝不用戴帽子的,她都习惯了。”
老奶奶似乎不高兴。车子来了,她们都赶上同一班车。
车上又有一位宝妈,她的孩子正在婴儿车里半躺着,遮阳布放下来,面朝行驶的方向。
老奶奶又开始发话:“姑娘,宝宝这样,车前的玻璃刺激他的眼睛,会伤害他的眼睛的。”
宝妈挤出一个笑,没当回事。三个月后的宝宝,适当刺激眼睛反而对宝宝的眼睛有利。孩子至少六七个月,再说阴天,又何不可。
老奶奶在那里感慨:“年轻人,我不骗你的,我为教多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最后,年轻宝妈相信了,点了下头,然后把孩子的推车调转方向。
相信,很多宝妈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带宝宝的方式没有错,却被传统老人的观点所误会。有的人会坚持自己的,有的人会摇摆改变自己的方式。
其实呢,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对那些过时的育儿建议,我们要直接面对,分清事件,首先谢谢别人的好意,同时有自家宝宝的立场,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即便别人不满,也不要博取别人,就是要坚持自己正确的行为。
2
早饭后,女儿要去旁边的工业大学里看鱼。女儿早餐吃得少,怕她饿着了,我便顺路买了一个菜包子。
女儿边看鱼,边吃包子,一会儿喊鱼儿,一会喊宝宝,正乐呵呵的。
这时来了一对母子,他们也站在围栏边看鱼。妈妈把手里的包子递给宝宝,对宝宝说:“豆豆,把包子撕成碎片喂鱼吧。”
豆豆把包子撕下来,往水里扔,鱼儿们一起拥过来。豆豆高兴地叫着:“鱼儿都来了,好高兴!”
我的女儿也跟着兴奋地跳起来。
豆豆朝女儿一看,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吃手中的包包。”
豆豆妈妈回答道:“豆豆,包子是鱼儿吃的,不应该是我家豆豆吃的。对吧,包包是鱼儿吃的食物!”
女儿把包子撕成碎片,准备往嘴里塞,但听到豆豆妈妈的话,她转向往水中扔,边喊着:“鱼啊,鱼啊,吃吧,吃吧!”
此时,旁边如果有个地洞,我真想带着女儿一起钻进去。我准备带着女儿离开,好让她把包包吃完,然后再过来看鱼。
正在兴趣中,她岂会离开。想想,我凭什么离开,我又没错,孩子更没错。这样的画面,作为妈妈,岂能无动于衷。
我正式并且稍微提高了音量:“我的宝贝,好好吃包包,包包是我们的主食。鱼儿呢,他们有自己的食物的,他们吃水中的虫子和草,虫子和草。”
女儿虽小,似乎听懂了般,她不再往水里扔包包了,而是一个劲地看鱼。
当你和宝宝玩得正兴趣时,别人的言行扫了你的兴,他们直接影响到你的认识观,还导致孩子错误的模仿。或许,你想到远离,远离却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不如直接地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在孩子的眼中,事实胜于雄辩,如果道理行得通,他们就听。
3
没事去动物园溜达着,动物园很受小朋友的青睐。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带着孩子来看动物,和动物近距离接触。
有位爷爷推着婴儿车,宝宝坐在车里,一边吃小馒头,一边看着矮马。
奶奶拿些宝宝的小馒头,放在自己的手中心,然后伸向围栏中的矮马,矮马直接吃着奶奶手中的馒头。奶奶可乐乎了,欢呼着:“宝宝,快看,矮马吃你的小馒头了!”
宝宝小,看到这场景,他也笑了起来。
围栏上有警示牌:禁止用自己的食物喂动物。
爷爷告诉奶奶,不能用食物喂动物。奶奶却反感:“怎么就不能喂了?我就是要喂!”
此时,来了一对母子。小男孩盯着矮马看,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用我的薯片喂矮马。”
妈妈告诉他,不用用自己的食物喂矮马。可是小男孩就是不懂,别人都可以喂,为什么自己不能喂。
妈妈又告诉他,围栏上的标示牌。可是小男孩还是不服,别人都可以喂。
妈妈说:“矮马如果吃了你的食物,可能会中毒或者生病的,所以不能用自己的食物喂矮马。”
小男孩还是疑惑,既然这样,别人怎么还在喂矮马呢。
妈妈耐心地说:“别人也许没有看到警示牌,也许也不知道喂动物的危害。你既然知道了,就不要喂了。”
小男孩若有所思,然后说:“好的,我不喂了,我也告诉他们不要给矮马喂食物了。”
就在这瞬间,那位喂矮马的奶奶悄悄地走了。
当别人的行动没有遵守公共秩序时,孩子也会跟着效仿。那么,请直接面对,耐下心来,跟孩子讲遵守公共秩序的要害,用最为简单的方式让孩子理解。同时,间接而且委婉地说出别人的不足。别人有台阶下,自然而然地退出。最终,孩子也明白自己该如何,同时还可以培养其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4
当我们在引导孩子时,别人的言行相悖。不要怕,不要怕,请直接面对。
别人的好意,我谢谢你,但又对不起,我有我自己的立场。该吸取的我们吸取,该摒弃的不用顾虑。
别人的语言,你不回收没事,我也不客气。你影响到我的孩子,我必须还清事情的真相,该如何就是如何。
别人的行为,不遵守秩序也罢,但我的孩子不能效仿。孩子得意识,良好的公共环境,靠的是大家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