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我喜欢这本书。确切的说我喜欢的是书中的学校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因为学校是我梦寐以求的,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是因为他懂孩子,懂教育。
对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东京,我是没办法去了解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环境,因为书中所描述的学校能够存在,得是要怎么样的社会环境下才能生存啊?考虑这点是因为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现在没有这样的学校存在。不说老师在妈妈面前控诉小豆豆在学校闹出的种种麻烦,只想说小豆豆如此的天性,还能找到这样一所很特别的学校真是幸运又幸福。那学校的大门,用豆豆的话说的那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用真正的电车做学生教室,学校四周种上各种各样的树木,用来作围墙,花坛开满了花朵,整个学校只有五十几人,可想而知那是什么样概念的学校了。我喜欢这样的学校,特别喜欢。与现在的学校当然没得比,现在的学校拼的是硬软件,拼的是经济效益,根据内外条件,提高门槛,用钱搭梯入校。现在独生子女众多,作为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一切给自己的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遗憾孩子过早失去了用简单的心与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机会同时开启学生生涯。
一个班有9个同学,教室的座位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简单的午饭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只要上午把一天学习计划提前完成了,下午的时间可以随意安排,其中就是散步,因为散步时间可以学习理科、历史、生物等知识。放到现在,我想不可能吧!当然,社会环境已不一样了,没得比。就拿现在来说,表哥的儿子小学一年级一个班就有将近80多个同学,座位肯定是固定,课程是没得选的,午饭更不用说,当然不会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如此诗意的行头。在学校一天下来就是学习,散步更不是学生在学校该做的事。不是该回校上课的时候还得要额外补课,不补反倒还是学生的过错。现在的学校校风与小豆豆当年的学校校风相差甚远啊……如有得选,我还是选择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
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一节-放回原处,说的是小豆豆每上完厕所,有往下看的毛病。在学校上完厕所,又习惯往下看一看,自己珍爱的钱包掉进厕所了,最后还是靠自己去找工具找掏口挖,在这个挖的过程当中,舀出来的东西堆成一座小山。校长看到了小豆豆所做的事并没有干涉,只打扰小豆豆两次,第一次问“你在干什么呢?”,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只说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事后小豆豆没有找到漂亮的钱包,但她还是考虑怎么处理堆起小山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校长对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给予的是何等的信任,也说明赋予的信任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经过这件事以后,小豆豆上厕所的时候,再也不往下看了,而在那之前,妈妈是屡次三番提醒了也是无效,这说明口头教育的虚而不实,言传身教反倒能立竿见影。当时看到这小节,我就好喜欢这个校长,以至想到早年的我能遇见这样的校长,这样的长辈,也许现在的我变得更好。现在只能奢望着以后人生路上能有这样的引路人。
在一般情况下,大人们要是看到小豆豆在做的事,我想大家都可以想到大人们怎么做或是怎么回应了!是,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宝贝着,但小孩和大人之间的相处实在让我不敢领教。小孩一声哼哼,本应是教育,却是纵容;小孩一声哼哼,本应是宠爱,却是打骂;小孩一声哼哼,本应是尊重,却是侮辱。教育?!这个词实在难以把握,但懂,却是最好的教育源头。小孩与大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有懂才能让相处时的感觉是舒服,状态是好的,才能用心去理解彼此。可是,懂,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借用一句话,懂,要的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电车来了-让孩子们想到一个问题“电车是从什么地方跑到学校里来的”,最后引起的好奇心也给了最好的答案;
游泳池-让孩子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彼此之间要尊重;
暑假开始了-让孩子懂得有一生中难以忘却的开心记忆;
大冒险-让孩子产生对彼此之间友谊的信任……
还有很多很多……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用很好的教育方式作出了很好的诠释。遗憾的是,我不是他的学生……
书中的所写小豆豆在成长的过程所经历的事情同时穿插着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行,那是良好的教育成果。以至现在的我仍渴望着受教。而在现实中的教育是没办法采用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所以我因作者能与这样出色的教育者相处而感到羡慕和幸福。
我奢望有如同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的出色教育者,建立一所如同巴学园的学校,只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