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就恋这一排排窑洞,就恋这一缕缕炊烟,就恋这一把把黄土…”,当这首歌响起的时候,一个遥远的故事在眼前渐渐清晰。
当下,一部剧正在热播。时尚的朋友圈常常会有这样的帖子,“路遥:一生都倒在干渴的路上”,“真实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这些足以说明这个故事正在传播开去。
邻近宿舍有个同学就是“听”故事的人。于是最近的时间,我们都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夜已深,众人已寐,走廊上的小门窗上独有一间泻下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户,昏暗的灯光下,一个结实的影子刻在墙上。桌上摊开一本书,还有一个平板,一部电视剧正在上演。
“过年了,双水村笼罩在一片欢乐的氛围中。黄土高原的冬天,黄草遍野,看不见黄草的地方,复是黄土。今天的它却是红色的,村里一块平坦的高地,身着火红服饰的村民,随着锣鼓乐器的节奏扭动,男女搭配,老少结合,秧歌热烈,欢快洋溢…”我不经意地一瞥,就被深深的吸引,喜爱的小说被搬上银屏,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愫。
2.
说起来,这本书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9年初春,我高三,在做最后的冲刺。课堂上窒息的学习氛围,书桌上看不到头的复习资料,以及月考成绩栏上逐次下走的分数,冲击着一个不甘低头的少年。偶然,我邂逅了这本书。就像生命中的贵人一般,与它的交谈,字字珠玑,至此前方好像开阔了。
还记得少平在建筑工地,白天不停地干繁重的体力活,一到晚上,工友们疲惫地倒地便睡,他却打来水擦洗干净,找个安静的角落,看晓霞给他推荐的书。“这是我一天最充实最幸福的时候。”平凡的生命因其灵魂而伟大,正如贫瘠的土地上有了朴实的人无论寒暑开垦滋润它一般。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前行,荆棘之上也会有鲜血染红的花朵。
3.
后来,这本书,我又看了两遍。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悟也越多。
一,有关爱情。路遥是一个写爱情的高手,如果把爱情比作万紫千红的花苑,路遥笔下的爱情可以归纳为“昙花”和“月季”。
润叶和少安从小青梅竹马,一起玩耍,一起摘马兰花,到了谈婚论嫁时,她想嫁给她的少安哥,痴心的女子放下羞涩,主动出击。“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润叶”。迟迟等不到少安的回信,她一连两次去双水村,都未能如愿。这段恋情最终以少安的现实与责任告终。
少平与晓霞的交往更像是灵魂在对话。他们因为被选去地区搞演出而走近,因为喜欢读书而渐渐熟悉,因为晓霞“借书”而一直联络,最终因为思想的碰撞擦出爱的火花。他们有个约定,两年后在古塔山上的一棵杜梨树下不见不散。可惜天公不作美,身为记者的晓霞在一次采访时被洪水吹走了。
金波与青海藏族女子的相恋,极尽浪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出牧的马群像一团团彩云向远方奔去,突然一个女孩的歌声传来,嘹亮美妙。观看马群归牧的金波为歌声痴迷,内心的渴望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他学电影里少数民族谈恋爱那般,用“对歌”和她交往起来。后来,一个人偷偷溜出营房约会,被军马场的政委逮了个正着。一段人性最纯真的爱就此终结,最后金波只带走了一个白搪瓷缸…
这些爱情像昙花绽放一般,优美淡雅,光彩照人,却又很快地枯萎,但是昙花一现的美丽是永恒的。传说昙花开花通常在夏秋时节夜深人静之时,从开花到枯萎,仅4个小时左右。而作为“花中皇后”的月季,却是月月红。自然花期6个月,花叶大气,香气四溢,正如人间夫妻之间长久的陪伴与关爱,温情脉脉。
小说中秀莲对少安的爱便是“月季”的花语。秀莲初到孙家时,对一贫如洗的家底没有抱怨,而是相信凭借他们的双手,一定能够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当少安的人生事业起落时,她不离不弃;当少安的精神奔溃的时候,她爱怜鼓励;即使在少安最困难的时候,她也挺着大肚子处理后备事务,无愧于“贤内助”之称。“以后,你笑,我跟着你笑,你流啥泪,我都替你抹”,尽管早就知道情节,但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还是没忍住涌出泪水。
人这一生,每个人都会遇到昙花般的爱情,苦尝恋爱的美妙与分手的心痛,最后在月季的爱情里感受到真切弥久的温情,成就情路上的大爱。
二,有关人生。小说描写的主角都是小人物,他们的经历也是平凡的,但他们的善良、担当、高尚的精神追求无不令读者反思。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生活乏味的年代,身在农村的他们,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们找到了生活的寄托。
少安为了家庭,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发家致富;少平为了信仰,勇敢前行,苦中作乐,只要阴沉的苦难里有一点光明,他们便会高傲地飞翔寻找微光。
回到我们,年少时对未来许下的诺言像流星划过,转瞬即逝。多年后,生活的这张画板上没落下一丝痕迹。我们常说,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高雅地无可奈何下去,拖着一颗疲惫地心重复昨天走向未来。闭上眼,我能想到明天,甚至于此后的每一天。平淡让人疲惫,安稳让人感受不到心跳。我们总是期盼不一样的人生,却总是不够努力,终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有心有爱有信仰,无私无畏无杂念”,正如少平一般,人应该善良,爱我们的这个世界,有自己的信仰追求,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感染他人;我们要学着不自私,对未知的事物不畏惧,敞开双臂,永远像小孩一般怀有一颗好奇的心;我们要学着专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自己的事。
4.
书中的孙少平,就是路遥的人生写照。关于路遥,我了解不多。记得有位作家回忆和路遥一起的日子,“路遥很高大,典型的陕北汉子,撒尿的时候一边骂脏话,一边吐痰”。这种描述并没有让他“掉粉”,反而让人感觉路遥是凡人,就在我们的周围。
路遥写《平凡的世界》特别不易。据说,他为了感受少平在每个阶段的心里活动,特意去乡下、建筑工地、煤矿上体验生活,找灵感。他为了安心创作,特意在偏远的农村租了小房间,完全与外界封闭,有时候一写就是一天,经常忘记吃饭。有一次,路遥的一个好友接到了他的电话,只听他悲痛地狂叫“她死了”(她便是田晓霞),然后哭个不停,这可吓坏了那个朋友。
路遥写完这100万字的那个早晨,空气有些潮湿,昨夜雨水洗过的枝叶娇羞俏绿,大院里依稀传来几声鸟叫,就在这一刻,路遥停下了手中的笔。只见他迅速把笔抛出窗外,大吼一声,吐出一口浓血追笔而去。悲壮地释怀,足见写作的艰辛与想法落在纸上的欣慰。
当年看这本书的日子,是不是也是这样一个雨天,稍微起了点风,众人都窝在寝室忙自己的事,空气安静得让人有点恍惚,我在书里看到了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