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闲着没事儿,看了几期《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雷海为很令我惊喜。他其貌不扬,一出场却能劈波斩浪,拔得头筹。其他的参赛选手,要么常年混迹于文化综艺栏目,要么出身文学专业,作为一个外卖小哥,在他们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雷海为,平地惊雷,海阔天空,大有可为。
其实比起冠军头衔,我更欣赏他这种不被名利裹挟,对诗词纯粹的热爱。要知道当今时代,不必说诗词,就是一般的文学作品,大部分人都不肯投入时间。他们宁可花上点钱,在上班下班的通勤路上听名人学者做拆书分享,并美其名曰“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企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知识。可是啊,别人嚼过的馒头,就算好消化,我也觉着恶心。何况,轻易得来的知识根本不会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这种音频课,大部分都成了一次性的故事,听完就忘,而你还心甘情愿地交智商税。花费的金钱成本,不过换取自己渴望学习又不愿努力的心安理得;花费的时间成本,不过是虚有其表的无端浪费。所谓的知识分享,其实是大肆索取,而你,不自知。知识经济,知识是工具,经济是主体。
韩愈在一千年前就说出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么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可这句话在我们学生时代被反复强调,乃至于一听到就反感恶心,总认为这是奴役我们学习的皮鞭。这已经成为一句政治正确的口号,没人相信了。但是当你真正想深入学习一门知识或一项技能时,必然会印证这两句话的正确性。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读书和学习上了?因为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功利了。尽管这不是你的主观意愿,可你无法逃脱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发展太快,快到我们的思维稍有停滞,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五年前的你想不到今天的状态,你也无法想象五年后何去何从。所以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高速运转,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迅速甄别有意义的信息,并且马不停蹄地运用在生活里产生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我们越来越爱问一个问题——“××××有用吗?”所有不能赚钱的东西都是没用的。从这点上来说,诗词当然无用,而且一切文学都无用。
所有的东西都能立竿见影地赚钱吗?
钱应该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果你的眼里只有金钱,实际上你也极大概率不能得偿所愿。我不知道有钱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有钱不一定幸福。那你就会说,没钱一定不幸福啊!是的,我毫不否定金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权利,这和自由同等重要。但是生活需要其他“无用”的东西分散对金钱的注意力。“无用”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生活的幸福感,帮助你摆脱一味追求金钱这样痛苦的深渊,平淡而不失本味地享受生活。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诗词就是这样的“无用”的东西啊!
诗词是能表达感情的,所谓“诗言志,歌咏言”,所谓“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春三月,“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夏三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三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冬三月,“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与孟浩然共登岘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与王维共临汉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李白共渡荆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杜甫共游洞庭。读到每一句诗,诗人的情感透过文字拨动你的心弦,为你表白蕴藉的心思,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啊!需要表达时,诗词就是媒介;感到孤独时,诗词就是解药。
当然,这种感受是无法立时获得的,一定会有一个痛苦的过程,读一首诗要了解每个字的意思,每个典故的内容,每位诗人的际遇。这个过程不但耗费时间,而且“润物细无声”,所以,很少有人能坚持。这个时候就会有一大批人不堪折磨,破口大骂“诗词有什么用!”但是只有能够持之以恒的人才会明白,随着投入的增加,收获也更加明显。很多诗词就像清茗一杯,读完后口齿留香,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矣”。
而那些说诗词没用的人呢?他们绝对不肯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无用”的领域上,一遇到困难立马就会权衡支出与收益——这么不合算的事情当然无用了。不仅对我无用,还要对那些“误入歧途”的人良言相劝。最后看到浸淫诗词多年的人出口成篇,也只能心生羡慕。其实不管是“无用”的领域,还是“有用”的东西,他们都是一样的对待,往往一事无成。一个人总是想着“有用”“无用”,他才真的无用。
正因如此,我才更加欣赏雷海为。他不富裕啊!买不起书,读诗词就到书店;没有大块空闲就利用送外卖的零散时间;四处奔波的劳累,背诗词就能遗忘。如今的他,又回到杭州送外卖,归于平淡的生活。可是我相信,有了十数年读诗背诗的经历,更能让他保持对生活的本心。都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可是诗从不在远方,只在生活中随手拈来,诗词从来都是对生活最浪漫、最美好的表达,是最强烈、最广泛的情感共鸣。生活难免琐碎,诗心永远可贵。
“每一首诗,都是初相遇;每一念起,都是满庭芳。一切终将黯淡,只有你,才是光芒。”
所有说诗词没用的人只是更加印证了你的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