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次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网易云音乐APP这款产品,因此,在分析过程中,不涉及比较,不涉及褒贬,试图以客观的立场了解网易云音乐APP设计的每一个细节。
方法: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五个部分分别还原设计的出发点,力图还原整个的设计轨迹。
战略层
企业目标:
以歌单、DJ节目、社交、地理位置为核心要素,主打发现和分享的音乐社交平台,以此实现网易产品在移动领域布局的重要一环,且弥补网易在移动领域社交的缺失,以及打造一款像网易公开课一样可以对国民音乐素养有所助益的产品。
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在这种机制下,内容消费者也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且用户之间形成了互动。用户不再只是被动的收听音乐。这一点极其关键,因为用户参与可以使得原本被动收听时的冷冷清清的氛围变得有温度。
用户需求:
“发现”这一需求背后的逻辑
传统音乐平台一般是基于华语男歌手、华语女歌手、日韩男歌手、日韩女歌手、还有“新专辑”、“新单曲”等等方式将歌曲分类,帮助用户发现歌曲,然而这种方式从用户心理上看是机械式的,是模式化的,是冷冰冰的。歌单推荐方式的优点在于情感化、人情味、多样化(一千个歌单就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品味就有一千种评价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歌单下面的聚集者,不再是一群孤零零的听歌者,而是具备相同品味的群体。而另一方面,歌单也充分满足了歌单创立者借歌单表达自我的欲求,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点,使得用户愿意不断的产出精美的歌单。而精美的歌单又会吸引志同道合者。这是一个极好的良性互动。
当然,所有的歌单其建立,有赖于网易云音乐后台提供的大量优质的歌曲。这些原声音乐的入口分别为:私人FM、每日歌曲推荐、云音乐新歌榜、最新音乐、独家放送、排行榜、搜索、听歌识曲等途径帮助用户不断发现全新的音乐。
范围层
信息结构图
功能规格
1 音乐发现
网易云音乐将音乐的发现拆分为主动发现与被动发现,原因在于用户的使用场景的不同。譬如用户在下班的路上,听到商场的一首歌非常 棒此时可能需要主动发现这首歌。又或者,用户于偶然间想起了某一个歌手,此时用户可能会听一听该歌手的歌。但更多的时候,用户可能 像逛商场一般随意的浏览,此时用户可能寄希望于邂逅一首曼妙的歌曲,此时便是被动发现。
1.1 主动发现
1.1.1 搜索
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角度的搜索方式,譬如歌词、歌名、专辑等等,并且提供歌手分类、热门搜索标签、历史搜索记录等。
1.1.2 听歌识曲
为用户提供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歌曲搜索功能。
1.2被动发现
1.2.1 私人fm
利用算法技术根据用户的操作行为,为用户匹配符合用户口味的曲目
1.2.2 每日歌曲推荐
根据用户听歌喜好,为用户推荐相关歌曲
1.2.3 云音乐新歌榜
为用户提供当下最新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
1.2.4 推荐歌单
系统自动筛选出最受欢迎的歌单进行推荐
1.2.5 最新音乐
系统自动推荐当下流行乐坛最新歌曲
1.2.6 独家放送
位用户提供网易云音乐独家内容
1.2.7 推荐MV
为用户推荐一些优质mv内容
1.2.8 主播电台
为用户推荐一些有品味的电台节目
2 音乐管理
为用户提供基于本地音乐、最近播放、是否下载、歌手四种分类管理模式。以及基于歌单的自建歌单与收藏歌单两种管理模式。
3 音乐社交
3.1 动态
基于对用户听歌习惯、品味的捕捉,为用户推荐网易云音乐用户分享的音乐单曲。
3.2 附近
显示附近正在听歌的人,以及正在播放的歌曲。
3.3 好友
为用户提供基于认识的人、明星用户、音乐达人三种类别的好友管理方式。
4 音乐播放
音乐播放作为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时间最长的界面之一,其用户体验的好坏关系到用户对整个软件的评价,因此需 要重点关注。音乐播放界面是音乐发现、音乐社交、音乐管理三大功能的交汇处,因此其界面各项功能的设置务必保障三大功能的融合。 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该界面时,必须可以对此刻正在欣赏的音乐进行音乐发现类操作(添加歌单)、音乐社交类操作(分享、评论)、 音乐管理类操作(下载、喜爱)。
结构层
以播放歌曲(人与信息)为主线的流程图
从功能看交互
歌单
网易云音乐,首页是一歌单为主的个性化推荐。我们知道,歌单的建立首先必须保障足够的歌源。因此,网易云音乐在发现栏目下安排了私人fm、每日新歌推荐、云音乐新歌榜、排行榜等各种新歌入口。为了保证系统可以快速的从海量新歌中挑选出最受欢迎的歌单,因此会在歌单界面设置一个分享按键而分析类别最顶端的为分享至云音乐。为了保证用户可以快速制作私人歌单,界面中将收藏类型改为收藏至歌单,且无论是歌榜还是歌单列表都设置了一个方便用户将多首音乐快速加入歌单的列表。网易云音乐通过对歌单形成的源头(歌源),制作,分享三个角度的设计保证了歌单的顺利形成。
社交
我们知道,歌单这一逻辑能够成立,即使保障了源头、制作、分享三个环节的存在但如果缺少了用户的参与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只有用户的广泛参与,才有可能调动人们制作与分享的热情。通过不同的歌单,人们发现彼此喜好一致的人群,聚集在歌单下面进行畅谈。以此,从社交角度而言歌单下面有两个关键操作,评论、分享。
个性推荐
我们知道,目前的技术条件很难做到准确推断用户的品味喜好。所谓的个性化推荐,也不过是根据用户日常的操作行为进行的模糊推断。为了更加准确的判断用户喜好,在每日歌曲推荐中有一个“不喜欢”选项,在私人fm中有一个垃圾桶按键,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户在所在歌曲播放界面进行的大部分操作都可以帮助系统判断用户喜好,譬如如果用户将一首歌下载了,那么用户自然是喜欢这首歌的程度要高于用户没有下载的,用户对一首歌评论了,自然用户对这首歌的喜爱程度要高于没有评论的。用户在一首歌的播放界面停留的时间远高于另一首歌,那么用户对这首歌的喜爱程度自然高。不仅仅是以上举的两个特殊按键,当然,从用户体验角度而言,这两个按键是设计的败笔,因为这两个按键的存在说明了系统还不能够准确的推荐给用户适合的音乐。
信息架构图
框架层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的难点在于界面的布局应该以用户在此界面的操作行为为标准,所有的界面区块元素的排布都应该帮助用户完成在该界面的主要行为。
网易云音乐界面按用户操作频度,将界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音乐操作界面与个人中心。因为个人中心使用频度较低,因此以抽屉导航的形式出现。音乐操作界面分由上至下为四大部分:导航栏、次级导航栏、内容区、音乐播放控件。这样划分界面的原因或许是因为用户在音乐操作界面始终在进行的行为为:找音乐---播放音乐。导航栏、次级导航栏、内容区域是为了用户发现音乐,音乐控件是为了播放音乐。事实上从用户操作视角,其实界面可以分为两部分,找音乐与播放音乐。很明显,相较于找音乐,用户操作频率更高的应该是对音乐的播放,以及音乐播放过程中针对该音乐的操作,这或许是将音乐播放空间放于界面底端这个黄金操作区域的根本原因。
个性推荐界面的内容区域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为网易云音乐主推热点内容。第二部分为系统根据用户听歌行为向用户推荐的歌曲,以及新歌榜。第三部分为推荐歌单。第四部分最新音乐。第五部分独家放送。第六部分推荐MV。第七部分主播电台。因为网易主打以歌单为主的个性化推荐,因此前三部分内容是合适的、恰当的。但是歌单的产生需要全新的歌源,而且歌单也未必是所有用户都喜欢的推荐形式,因此我们发现,网易在最下面设置了一个用户可以自行调节内容排列顺序的区块。
歌单内容界面分作两部分,而第一部分内容分类标签其实可以算作三级导航。
我的内容界面音乐分类分做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规分类,第二类是歌单。之所以这样区分可能是因为想要突出歌单作为网易云音乐的主推特色功能。
其他界面的设计基本上与上述界面划分类同不再做相关介绍。
导航设计
导航设计是为了引导用户准确完成在各界面中的一系列动作而不迷失于页面中。因此,为了设计可用的导航,设计者需要弄清楚用户在应用平台的所有可能操作,依据操作用户操作而设计相应的引导法则,以此来完成相应的导航设计。
现以用户播放本地音乐为例:
1进入我的音乐 2进入本地音乐 3点击音乐分类标签 4点击目标音乐 5进入播放界面 6相应操作:收藏、下载、评论、分享
我们看,贯穿整个操作流程的是指导每一个操作的相应icon,且整个过程中icon的色彩始终是红色,注意每一个icon点击之前与点击之后的区别。这就使得用户能够快速的锁定操作目标,判断出当前操作与之前之后的关系,以及当前操作在整个操作流程中所处的位置。
信息设计
所谓的信息设计是为了帮助用户快速的发现所在页面的有用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可能需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分类,需要将某一些信息突出,需要将某一些信息隐藏,需要根据展示信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那么从这这角度来分析一下网易云音乐的主播电台页面:
主播电台中间的内容分为五部分:电台分类、主播电台排行榜、精彩节目推荐、精选电台、热门电台。我们首先要注意色彩,独特的网易红被用在了每一种分类信息中,以帮助用户快速锁定目标分类。我们知道,一般用户寻找电台的顺序是按照,浏览电台分类---浏览该类电台下的内容---浏览该内容下的热门信息的顺序浏览电台的。因此,你会发现,主播电台页面的内容分布也是大体按照这种顺序排布信息的。
至于页面中不同信息采用的不同展现形式,譬如精彩节目推荐采用的展现形式是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纵向排列,而精选电台却变成了以图片展现为主文字为辅。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区分不同的分类。再者,因为是精彩节目展现,因而信息的重点在于节目内容,因此采用文字为主的形式更适合于展现内容。而精选电台展现的信息重点在于电台的特色,因此以图片的形式配以文字更加有感染力的传达出电台的特色。
表现层
无论是哪一个层次的设计,围绕的核心点都应该是用户在这个界面上的核心流程。以个性推荐为例:
用户在这一界面的核心流程就是发现音乐。我们看音乐分类的icon,无论是颜色的使用还是采用的线条形式都保持统一性,这就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的在不同的音乐分类中跳转。当然,不止这一点,不同的音乐分类采用不同的信息展现形式在帮助用户在不同的分类间跳转是最有效的。事实上,在网易云音乐语境下,因为用户在界面的操作归根结底就是发现音乐与播放音乐,因此,从发现音乐的角度看,视觉设计的作用在于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分类信息的差异化(在确保信息整体性的前提下),以帮助用户快速发现目标分类音乐;从播放音乐的角度看,视觉设计的作用在于如何使得用户获得沉浸式的音乐播放体验。
写在最后:
我们不可否认网易云音乐的成功,但是其试图借音乐平台实现社交的目标多少有一些困难。原因在于,所谓的社交一般会需要一些切入点,也就是说平台需要一些基因,这些基因可以为用户提供能够深入对话的可能性。像妈妈帮,用户就是需要和其它用户讨论,交换经验,且具备深入讨论与她人参与讨论的可能性。但是,听音乐本身缺乏吸引用户进行讨论的基因,加之绝大多数用户并不是深度乐迷,并没有对音乐深入交流的水平。充其量用户A评论一下某首音乐,用户B顺势赞一下或再评一下,不具有吸引用户深入沟通的因素。这就决定绝大多数用户之间的交流停留在类似“吃了吗”“吃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交流情境之中。更何况,社交是帮助平台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而不应该是平台的目的。当然,社交的引入无疑增加了用户通过网易听音乐的可能性,但也仅此而已。
参考文献:
当时忘记整理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