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孤另另/文
一个名人的去世是死亡,一群人的死亡只是一个数字。乔先生走了,走的很不太平,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为了赚的第一波的流量,为了吸纳更多的粉丝,为了获得更多的品牌关注度,更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让死者安息,本文并不再赘述并旁证引论关于乔先生的各种死亡原因的猜测,如果你是为了在本文中找寻一丝蛛丝马迹,请不用往下看。
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东里庄镇一非法化工生产窝点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名外来焊工和1名工人死亡;临夏州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山老爷弯社发生一起悲剧,该村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先后让4个孩子服毒,然后自己服毒自杀不治身亡,该女子的丈夫随后也服毒自杀,至此一家六口全部身亡。类似的事件在今年还有发生了很多起,这两起都是发生在最近不到一个月的意外死亡事件,死亡人数均大于5人以上,得到的媒体关注度仅仅不足一个名人的百分之一,朋友圈根本也谈不上“刷屏”。同样是死亡,同样是生命的流逝,同样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结局相同,而得到的关注度却不同,为什么人们热衷窥看名人的死亡事件,而对于平民的意外死亡视而不见。前不久王宝强离婚案的关注度已经成为全国热搜排行第一,而人们对自己周边的朋友、亲戚的离婚或分手,也不过是一笑而过而已,对于名人的关注却侃侃而谈、倍加青睐。这不仅是暗藏了一个很神奇的规律,还是暗示了现代人的病态心里。
王宝强的离婚案的关注度为什么能持续那么久,除了对王宝强的怜惜之外,实际上很多人想知道王宝强最终可以拿到多少属于自己的财产。其实无论他得到多少财产与自己并没有关系,但很多人从中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感。如果有人回顾深扒网友的留言,其中有很多人的留言表示对王宝强拥有数亿的资产感到震惊,认为一个娱乐明星能够得到这么多财富,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可以证实的是这部分留言的人几乎都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抱着不是一种怜悯、反思的态度,而是看到别人的不幸,来反衬自己的幸福。我记得很多年前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如果你过得不好,就去看看那些过得比你遭的人,理论上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懂得知足和珍惜,而其实这样的人已经犯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能通过对比他人,从而获得幸福感。然而,由于有道德的束缚,很多人并不会承认——其实他们真正希望看见的是对方的不幸,而不是幸运。作为一个作者,我也深谙娱乐新闻的特点,越是报道明星落魄的、衰落的暗黑新闻,越是惨就越能得到众人的关注和怜悯。曾经有一个名人说过,当你红了之后,你会发现你曾经的一些好朋友陆陆续续的离你渐行渐远。很多人跟你在一起,只是因为你和他处于同一个阶级的人,当你超越了这个等级之后,就被他们归类为上流社会或成功人士,从此就划开了距离。为什么一起蹲过监狱的人,他们的友情堪比金坚,因为生活在同一个底层的人,才会对彼此的遭遇产生同情和同理心,这就是监狱的生存法则,同时也折射了人的阴暗心里。
一个名人的离开和一群普通人的离去对民众产生的心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名人本该是生活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突然地逝去对民众心理产生了相当大的心里落差和冲击,所以很多人感言——不相信这一事实。而普通人则生存在城市的边缘,对于一个工人、村民的死亡报道,没有人会发出不愿相信的这种感慨,人们很大程度上把他们的死亡当成是一种普遍现象。名人死亡变成了特例,普通人的死亡成了惯例,前者能够引起轰动一时的效应,后者所延伸的法律、伦理、监督、制度,却始终得不到关注和改善。我承认,一方面是因为在某些社会案件爆发的时候,有关部门想要掩盖事实和降低关注,有意让娱乐事件去覆盖;另一方面供应与需求是同等的,民众同样乐意和传播娱乐事件,除了安慰自己、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更不需要像评论社会案件那样复杂,所以娱乐事件的传播之迅速且范围之广,它满足了三个条件:一是,传播这样的新闻,有利于治疗自己浮躁且自私的心里,间接的让他提升了幸福指数;二是,无需运用到关于法律、政论等知识储备,达到一键转发,人人明白的便捷。三是,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自主传播的效应。只要能达到这三个条件,通常都会成为焦点,而娱乐新闻恰恰满足了这三点。乔先生的离开,理论上是一起死亡事件,但同时也被很多人当成娱乐新闻传播。
真正需要得到关注的少有人关注,而真正需要平息的被铺天盖地的曝光。中国的很多社会问题,几十年过去了,仍然得不到改善和解决,傲人的GDP只不过是ZF和房地产的相得益彰,而所谓的互联网时代,也只不过是加速了信息的流通而已。舆论是一种力量,关注也是一种力量,我们把这种力量施展在什么地方,就会在什么地方得到回应。
看一个社会关注什么,你就知道那里的人民需要什么。
一个把世界撕得面目全非的公众号:yuedushare(点击微信右上角+号,添加朋友),或直接在微信顶部的搜索栏输入:“悦读的力量”,看到那个全宇宙最帅的头像就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