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15000字,讲透「多元思维模型」》。原文太长,为了方便阅读,做了一些节选。
从思维模型的角度看,小白和专家的区别体现在两个方面:模型的数量和质量。
1、模型的数量差距
小白小白,白纸一张。
在某个领域内,小白首先缺乏的是足够的模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模型去解释。
拿 Excel 来做个类比。
我有一些身份证号的生日数据,现在要找出这 10个身份证号的生日,该怎么办呢?
小白可能会挠头:哎呀,要一个一个比着找么?
专家可能会说:直接用 vlookup 就可以啊。
那么,如果没有前两列现成的生日数据呢?
小白可能继续挠头:哎呀,我只学了一个 vlookup 啊,这不还是要一个一个比着找么?
专家可能说:简单啊,有很多种方法可以用。
可以智能填充:
可以分列:
还可以直接用公式:
小白会被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卡住,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有这个功能。
所以,专家比小白强在哪?就是知道更多的功能、更多的函数。
如果把上面的功能、函数替换成思维模型,就是小白和专家的第一个区别:在某个领域内,掌握的模型的数量。
用成语来表示的话,专家就是见多识广、博学多才,掌握了大量的方法、规律、套路、经验。
这些经验能够解决工作中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问题的处理结果反过来验证了这些经验。这符合思维模型的两个条件。
所以小白和专家的区别之一,就是掌握的模型的数量。
也就是通常说的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不过,模型的数量只是成为专家的必要条件。
2、模型的质量差距
作为一名专家,还要有那么一两个能解决问题的高质量模型。这几个模型不是花架子、当样子,而是实打实的把模型吃透了,了解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边界。
还是用 Excel 来做类比。
小白学会了 vlookup 函数,使用的时候却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然后束手无策。
专家则能够把这些错误一个一个的全部解决掉。
那么,专家比小白强在哪?
同样的函数、功能,专家吃透了。
如果把上面的功能、函数替换成思维模型,就是小白和专家的第二个区别:在某个领域内,掌握的模型的质量。
用成语来表示的话,小白是浅尝辄止、徒有其表,专家则是学问思辨、洞若观火。
专家不但能用模型去解决工作中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还能解决这个模型的「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小白对模型的认知可能只是一张皮,而专家的认知是有血有肉有骨架。
专家深刻的了解这个模型的适用范围、使用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模型的缺点、问题等等等等。
结果就是同样的模型,小白用着漏洞百出、顾此失彼,专家则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所以小白和专家的区别之二,就是掌握的模型的质量。
从思维模型的角度综合来看的话,小白缺乏足够数量的模型去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已经学到的模型又漏洞百出,所以工作能力上比不上专家。
3、成为专家并不容易
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上,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是很厉害的,但很多人很难做到。
为什么呢?
首先可能是天赋的限制。
身高 2 米的人伸手就能够到篮筐,但身高 1 米 5 的人再怎么练跳高也摸不到篮筐;
智商 200 的人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像我这样智商 60 的人,可能绞尽脑汁也看不懂题目。
我有个大学同学,《机械设计》的课补考了很多次。
是他学习不够勤奋吗?不是。他是标准的认真刻苦的好学生。
是这门课很难吗?也不是。很多吊儿郎当的同学都轻松考过。
那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没有空间想象能力,像「三视图」这样的东西他想象不出来。这直接导致他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交白卷。
所以很多时候天赋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和上限。
不是不努力,而是在某些领域我们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理解相关的模型,自然无法成为专家。
除了天赋的原因,还有环境限制、条件限制,导致没有深入研究的机会,或者干脆就是没有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导致无法成为专家。
总之,成为专家并不容易。
这其实也没什么,我们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就好了。
不过,如果刚好有个问题落在我们不擅长的领域,该怎么办呢?
或者,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级的模型才能解决,而我们因为天赋等原因,无法成为专家,该怎么办呢?
还有没有其它的选择呢?
有,就是掌握多元思维模型,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