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3.12
这周本来想写“野性”的,师父说,我回来后没了以前的野性,最近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因为周四发生的事,所以还是决定先来说说沟通和误会。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上晚自习的时候过去发现,学生在打架。问了缘由才知道,B在管纪律,有人不服,呛了几句,闹到动手。A说,在这时他本来是想过去劝的,但电光火石之间,不知为何变成了他和B的矛盾,A以为B要对他动手,他就先下手为强,踹了B一脚,画面失控。B说,虽然是A先动手的,但他也早就看A不爽了,因为A想动他的朋友。A说,你朋友是谁。
人都是好面子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尤甚,好像退一步那都是输了,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所以有时会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把小事化大。这样的矛盾在师生间也常有,有的孩子会在老师在全班公开点名批评他时,摆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甚至直接出言顶撞,其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他想给所有人,包括他自己,传递一种“我很好,这样的事不会伤害到我”的信息,但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他不听话,桀骜不驯,冥顽不灵等,这只是人类保护自己的铠甲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女生之间的事,C是个不合群的女生,是同学眼中的“小混蛋”,认为她是个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的人,对此C表示百口莫辩,一气之下发了一条大概意思是“既然你们说我爱打小报告我就打给你们看别惹我”的说说,这下更是说不清了,引来类似于“你看你看我就说她爱打小报告吧”的诸多看法。
可在我看来,这真的只是一句气话啊……
学生时代有各种小团体,大家在对一个人有看法的时候,多大程度是因为“有人说”?
有人说,他要对我朋友不利,所以我看不惯他;有人说,他喜欢“告老师”,所以我看不惯他;有人说,她是个绿茶婊,所以我看不惯她……全都是别人说的,别人说的离真实有多近,你想过吗,或者说,在意吗?你到底是因为看不惯这个人,还是因为大家都看不惯,如果你看得惯的话会显得很不合群,所以为了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你们需要这样一个假想敌,无论真相是什么。
身在高中,我总能想到自己的高中时代,那时有个女生,周末聊天时跟妈妈说了自己的烦恼:最近班上的男生们总是看到她就大叫着跑掉,让她很苦恼。妈妈打电话跟班主任反映了这件事,希望班主任能侧面了解一下。班主任直接找了男生过去谈话。男生回来后,跟同伴们转述了他的理解:女生跑到班主任办公室,哭着说,男生喜欢她,缠着她,让她没办法好好学习,希望班主任让他离她远一点——当然,这一部分也是听说,也有误传的可能。那之后就是女生的噩梦,她整整三年都没机会知道被排挤的真正原因,不过大人们教了,凡事要先反省自己,她反省了自己,认为是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可到了最后她认为,一定是因为自己又胖又丑所以他们吃饱了没事干才这样对她,因为她实在想不出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对不起男生们的事,那时高一才开学不久,她明明连话都没说过几句。从此,在她身上再找不到“自信”二字,她把自己锁在线条和幻想的世界里,姑且是过了三年,还好,她还有女生做朋友,没有糟糕到想自杀。但要再花多少年,才能变回曾经张扬的她,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她现在还是个连别人说喜欢,她都不信地翻翻白眼的人。而根本不记得这回事的班主任,也只是在女生高考完了拿成绩那天,对她说了一句,考得不错,没抄吧。对于他来说,女生只是一个上课爱睡觉的学渣而已。
这个故事里,男生“认为”女生是个自以为是还喜欢告老师的小混蛋,听到他这番转述的人也“认为”这世间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孤立排挤显得合情合理,因为她是个“婊”所以活该,女生也“认为”是一群人品不好的男生对自己不讲道理的欺负。
男生不会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伤害”,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看不惯的人是有问题的,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自己“认为”的事实,扪心自问,有多少自己都别人的定义,都是建立在“我认为”之上的。
不过,真相对于那些男生来说真的重要吗?
不,他们根本不关心。如果想知道真相,其实只需要在女生鼓起勇气站在他们面前问“为什么”的时候,如实回答就好了。哪怕不听解释,也好让女生死得明白。但谁都没有,他们还是大笑着跑开,留女生一个人在原地对自己冷笑。她不知道落到这幅境地的自己该怪谁,怪男生们?可在他们眼里,是她先引发了这场战争,虽然她一直想要找机会把话说开,如果真的是她不好,那她就道歉,如果不是,那知道真相的她也无憾了,可她没有这个“有效沟通”的机会。怪妈妈?妈妈只是心疼她,她怎么可以怪她。怪班主任?一个可能连自己老婆为什么生气都不知道的老男人,你指望他关心一个十几岁姑娘的心理问题?那她能怪谁呢,怪自己?那也太没道理了。
那到底谁错了呢?
就像如今我看孩子们的矛盾,我顶多能判一个先动手就是不对,但其他的呢,孰是孰非?不过是因为大家都坚信自己“认为”的真相罢了。
不是所有的矛盾都能打到老师那再把话说开的,这反而是最好的结果。校园暴力更多是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排挤、冷落和孤立,它们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太大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但我想,如果每一个人都做一点努力,这个世界起码,会好那么一点点吧?
比如,当你的朋友跟你吐槽一个人的时候,你能做到倾听,但是保留意见,没有为了抱团而站队,没有因为抱团而成为排挤他人的帮凶,而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这个人。
比如,当你发现这个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时候,能做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毕竟,成长环境不一样,如果人和人都一样了,这个世界会多无趣。
比如,当你无法做到理解这个人的时候,至少做到,不去主动伤害他,无论是行动上、肢体上还是言语上。你不是神,没有资格去审判别人。
比如,当你已经对这个人的为人处世忍无可忍的时候,你能够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劳资看你不爽很久了。在能不动手的情况下和他吵一架是最好,如果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那就心平气和地问问:劳资看你不爽很久了,但我说不上来哪儿不爽,你能和我打一架吗?(因为吵不过才大打出手,那就是输了)
看起来可能会很好笑,可不只是学生,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样“有效的沟通”,这个世界是不是就没那么多校园暴力、网络暴力和家庭暴力了?
可惜这个世界没那么讲道理,对于不幸遭受到各种暴力的人,也希望你不要像故事里的女生一样那么圣母“婊”。
首先,不是所有的可怜人,都有可恨之处的,大人教你反省自己,但没叫你只反省自己。这就跟被强x了还反省自己穿得少一样,有病。
其次,对于擅自伤害你的人,请亲自怼回去,不要怂。告这个告那个指望大人们帮你把对方骂一顿是没用的,你必须学会自己保护自己,孩子是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的,欺软怕硬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让你理解别人,不是让你理解欺负你的人,理解欺负你的人那不叫善良,叫圣母。【理解不了就参照抗日战争】
当然,并不是让你什么都不跟大人说,你可以向大人们请教怎么解决,但出面解决问题的,必须是你自己。比如你可以借老师的调解把对对方天大的意见都好好一吐为快,老师在旁边的作用就是……防止你们打起来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天有孩子问我,跟老师说有什么用,我想了想,大概就是能创造一个能“有效沟通”的机会吧,毕竟吵架也是沟通的一种。
第三,除开明面上的矛盾,关于面对暗地里的排挤孤立。如果你不被理解接纳,但对比起改变自己融入别人,做自己让你觉得更舒服,那就请走自己的路,学会和自己相处,等有一天你回头的时候,和你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会在你身边。相反,如果你在意别人的看法,融入大家让你觉得更舒服,你也没必要坚持“做自己”,毕竟很多人,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坚持做自己”和“为了融入大家改变自己”没有高低之分,只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怎么舒服怎么来。比如我可能永远改不掉跟谁说话都跟撒娇似的这个毛病,就算是跟小自己十岁的学生也一样,有时候听自己说的语音都有点受不了。可能会有人说这样简直就是个“绿茶”(虽然颜值跟不上),但那又怎么样呢,说话方式真的好难改啊!我那么懒,简直是人生十大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之一。不过,大家听习惯了就好了嘛……
最后,还希望每个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能多想一下,如果这么做了,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虽然看起来他们没心没肺,油盐不进,但毕竟还是孩子啊,还都是装作自己刀枪不入,把自尊心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孩子。
最近流行一句评论——这个阅读理解我给0分。
换言之,就是没有理解到说话者的意思,而按照自己的理解发表了意见,多少网络骂战是这么来的,多少学生间的流言也是这么来的,而多少矛盾,也是这样以讹传讹导致的。虽然马东说过:“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但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放下自以为是,有意识地怀着一颗理解的心,在“有效”的沟通中,去无限靠近对方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吧。否则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说不定就都被歪曲成了一个自己都不认识的人呢。
比如,我真的很内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