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怒起”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昨晚又被总监召集开了一场Brainstorming,唤名为“头脑风暴”,实质上通常这一轮风暴都会将我们的大脑回路搅成一团浆糊。
Brainstorming可谓是一个广告人听得最多或者最常出现的场景了。对于广告界不熟悉的朋友或许还沉浸在大学时期三两好友一起大开脑洞,想一些好玩的活动创意的场景。但是在职场中头脑风暴对于广告公司(乙方)的概念是:想的创意必须支撑品牌理念,为品牌解决某方面问题的同时又符合执行方的资源配置。这就决定了你不能像大学时期一样不是为别人服务,不用背着KPI,不必评价创意“好坏”(此处不以偏概全)。
在职场上,需要创意的地方太多了,当一个个Brainstorming会议榨干你最后一点创意的时候,总有个“领导”会无视你的想法并直接将自己的思路强插进来,又或者说一句:我觉得还不够好,再想想~随口说这样一句话并且没有给任何方向,这可能就意味着你又多收集一个你所在城市的日出的画面。
虽然在广告圈浸淫一段时间之后耐心修为已好于常人,但是每每头脑风暴遇到这种你明明已经射光你所有的子弹仍然强行要你让他高潮的主,我只想说:再这样我要报警了!呜呜~
看看有多少飞机稿出现在广告节颁奖礼的最终舞台上!很多时候不是想出来的创意有多不好、广告人真正害怕的不是想创意,而是很多创意刚萌发就被不讲方法的领导们强奸(毙掉)了。
所以我抽时间来浅谈一下,利用头脑风暴思考创意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程序,目的是提醒所有参与头脑风暴的朋友们,不管是领导还是“平民”,要想摆脱被头脑风暴折磨,或者不再因头脑风暴迟迟想不出让人满意的创意而浪费掉大部分的时间,一定要记住:头脑风暴是有方法的!头脑风暴是有方法的!头脑风暴是有方法的!重要的事情讲三遍~
01 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
头脑风暴都需要有一名主持人,这名主持人必须是熟悉头脑风暴方法并且了解项目背景的人,现实很多情况下都是由部门领导担当,但其实是错误的,这会导致“球员是他裁判也是他”的局面。主持人最好是项目的第二负责人,在会议中既能维持会议的正常流程和秩序,又能确保大方向不发生偏差。主持人会议中必须时刻提醒与会者严格遵守头脑风暴的四大原则(当四大原则用得多之后就会形成良好的头脑风暴会议习惯):
一、自由思考
围绕着一个中心议题(可以是思考一个活动创意或者一个活动主题等),畅所欲言。每个人可以发表任何自己头脑想到的任何idea,而无需太过深入考虑可执行性。
二、禁止评判
禁止与会者在会上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排除评论性的判断。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 后进行,而每个与会者也不应该自谦,要大胆发言。需注意的是,此处的禁止是指在第一阶段大家积极发言的阶段,是禁止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有效性评价的,这样不利于“畅所欲言”。
三、以量求质
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 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 设想多多益善,不必顾虑构思内容的好坏。我觉得这是头脑风暴当中核心的原则,其他三个原则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原则而存在的。“以量求质”或许会被很多习惯于“慎思”的人所质疑,也包括了以前的我,但是一旦所有人都统一并执行了这个原则,会发现思路被大大地打开。其实“慎思”者亦不必认为这样会打乱自己思考的节奏,此原则需要他们改变的仅仅是将自己在心中舍弃的想法也说出来,这不是违背自己谨慎的作风,而是以自己舍弃的思路打开别人更多的思路。
四、创意叠加
又称为创意“搭便车”。正所谓,见解无专利,当自己没有好的发散思路的时候,可以沿着别人提出的思路去延伸,而不必在意是否抄袭了别人的想法。鼓励盗用别人的构思,借题发挥,但是此处还是需要强调,我们只需要提出自己叠加的思路就可以了,而不必再去解释原有思路所存在的缺陷,否则就会违背了第二原则“禁止评判”。
02 头脑风暴的流程
如果已经找到(培养)一个合格的主持人,并且与会者都清楚四大原则,那么我们的Brainstorming就可以开始了。
为了让内容生动点,我就取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个简单的“按流程走”的头脑风暴会议为例子。会议背景是:我前期为某汽车品牌策划了一场与漂流结合的自驾游活动,要制作一个H5为活动进行传播和作为报名通道,而形式确定为静态的活动介绍页面,所以需要为H5出一段文案引入活动。目的:感染消费者,让看到这个H5的车主都有所触动,从而能主动报名参与本次活动。
第一步,前期准备
首先前期确立好与会人员:一、头脑风暴参与者可以是各个不同部门的人,这样可以消除同一背景下的人想法之间的限制。二、参与者最好不要包括最终决策人,否则就会形成“球员也是他裁判也是他”的局面,而且影响整个头脑风暴的氛围。
确定好与会人员后,头脑风暴会议前组织者(主持人)要先将会议的背景资料以及会议的核心目的告知所有与会者,与会者此时则需要根据需求去搜集资料,自己进行一轮创意激荡,然后用一张小纸片记录下来。
案例:
收到这个需求后,我首先去查找了相关的背景资料,总结起来有几个点。
1、该汽车品牌的slogan是“多彩生活,触手可及”,而其产品也有众多车色;
2、本次活动有三款车型,都定位为家庭轿车;
3、目标受众群体为刚步入工作的白领或者小城市的个体户,购买该车多数是作为首购车;
4、本次自驾游活动是一场新老客户的体验活动,旨在让客户在用车场景中感受到车子的魅力,老客户回馈活动也能够提升品牌的好感度和美誉度,促使口碑传播。
第二步,头脑热身
这一步是否需要看团队的状态,旨在调动起大家的热情以及专注力。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的方法,正式开始头脑风暴之前,主持人可以取一样物品,如带勾把的雨伞,让大家限时1分钟说出20种不同的用途:挡雨、拐杖、登山杖、武器、挡太阳、礼物、扁担、挂物品、降落赛、利物刺穿气球、用来勾住远处的物品拉到身边、挡风、扇风、魔术道具、船桨、舞蹈道具、避雷针、分手时不好意思说出口时作为象征物——散了、路上见到不想见到的人可以用来挡脸、尺子量长度等等。会发现,越往后大家的创意就越“离谱”,注意力越集中。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随便给出一张图片,让大家说出一句话的配图文案、为一款产品想出20个新名字。PS:这些也是平时训练创意力的一种方法。
第三步,创意激荡
主持人重复一遍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当团队都专注起来的时候头脑风暴就可以正式开始了。限时半小时(时间视情况而定,但一定得限时),大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自身第一轮激荡后的结果进行展示,主持人在黑板上记录,或者参与者在纸片写下来后贴到黑白上。注意这个过程每个人都不能对别人的想法进行评价,只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从别人的思路中叠加出自己的新的创意——禁止评判。每个人展示完自己的想法后,所有人从面前的资料中在进行集体的激荡,不必考虑执行性,想法越多越好——以量求质。半小时到,不管出来的想法是否够多够好,马上停止(主持人视情况而定,如果大家思维还非常活跃还有很多想法,可适当延长时间)。
案例:
接着上面的例子,大家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一轮激荡。1、根据品牌slogan,我们可以从呼吁消费者大胆地去拥抱多彩的生活开始发散——有了该品牌的车行动起来已不再困难,参加这次活动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选择!2、根据家庭轿车的用车定位,从家庭出游出发——暑假来了,你有多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去放松?工作再忙也别忘了陪伴家人。3、针对小白领目标人群,通过描绘他们的生活状态,唤起对另一种生活的冲动和向往——每天面对朝九晚五的生活是否会觉得空洞无趣?每天过着重复单调的生活是否也曾想过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第四步,二次激荡
好了,团队的第一次激荡过后,我们可以“允许”评判了,不管是以“投票”的方式,还是以“讨论”的方式(一定不能是由某一个人直接决定),最终我们从第一轮激荡中挑选出较好的2-3个思路,再围绕这几个思路进行又一轮的激荡,同样限时。这一轮激荡,我们是在较好的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至少是完善。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在这一轮结束。千万不要抱着“其他的想法也还不错,说不定我们从中也能迸发中更好的创意呢”这样的想法,不要去怀念你已经“错过了的麦穗”,正因为多数会议的组织者都抱着这样的态度才会导致头脑风暴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即便与会者都十分痛苦,再也挤不出创意。
案例:
比如,在第一轮的想法激荡中,我们会发现“去拥抱不一样的生活”是可以和品牌理念结合得比较好的,而且我们的自驾游活动也可以视为是“说走就走,逃离都市”的休闲之旅。“说走就走”这一词往往能挑动起城市白领们骚动着的心,是一个很好的刺激方向。那此时我们就已经有一个比较抓人的叙述方式了——暂时抛弃单调重复的生活,跟随XX汽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自驾之旅,拥抱多彩生活。
但是我们还可以继续扩散,让它更精彩。最后我们激荡的结果是,结合车的经典配色,车子有红、蓝、金,以颜色喻事,红蓝金彩色、热烈符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找一些如灰白黑这种单调阴沉的颜色,对比之间应该去追求哪种生活已经不言而喻。
上面只是我们的思路,我们最好还要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将最终的文案组织出来。不要重复单调的生活。。。心中突然略过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好,既然有这么脍炙人口的句式,我们就直接拿他作为背书。这样,思路和句式出来了,接着用好的文字修饰包装就可以了。最终我们的文案出来是这样的:
生活不只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灰
还有碧海苍穹松弛愉悦的蓝
生活不只推杯交盏夜夜笙歌的黑
还有推心置腹激情豪迈的红
生活不只朝九晚六单调乏味的白
还有说走就走活力充沛的金
你需要一种生活,叫XX多彩生活
多彩生活·触手可及
第五步,要么交稿要么放下
这一步很有趣。先说放下,其实对于很多创意人来说,当进行了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很难再迸发出有意思的创意,但是如果暂时停下来,到了第二天再去思考或者评价前一天的出品时往往会迅速产生更好的创意或者新的好点子(这与放松的心情有极大关系,所以极度不推崇将创意人关在小黑屋里,一连一整天地想创意,往往事倍功半)。先放下只适合于时间比较宽裕的项目。
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那马上交稿吧,别犹豫!让最终的决策者评价你们头脑风暴的成果,此时会有两种结果。一、通过或者基本满意——那就去执行吧!二、这都是什么玩意!——OK,那就可能是在方向上,传达的需求出现偏差,此时需要重新明确需求,然后按照重复的步骤再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或许很多人会悲观地说,按步骤做完了,但还是存在想出来的创意不满意、推倒重来的结果,如果是方向会出现偏差,那一开始让决策者来主导不就好了。我要说的是,想创意这件事情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对创意人来说,方案“改改改”已是家常便饭。但是,一个良好的头脑风暴流程确可以让这个烧脑的过程变得没那么“伤脑”,就算再来一次,也会是保持在放松的环境氛围中去进行。
还是那句话,尽量避免决策者直接参与会议中,否则只会变成一个人的“独舞”,创造不出风暴来。何况对于很多企业,决策者并非营销出身,他们的思路并不是逻辑型的,而是经验管理型,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思路可能是跳跃的,没有逻辑的发散式导向,毫无系统的方法去做引导将会导致整个团队走向一个迷宫,而你愿意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心跟着它去测试所有的迷宫出口么。。。与其被不合逻辑地思路牵着走,浪费大量时间,并且接受着痛苦的折磨,将他们“T出群聊”才是最好的方式。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方法对了,就是走在最快的捷径上。
终 于 要 结 束 分 割 线
好了,终于啰嗦地讲完了。上面所列举的例子只是简单地文案发想,大家也肯定能想到更好地表达形式,长篇大论或许能让人记住的点也不多——四个原则、一次自我激荡、两次团队激荡、限时会议、决策者不直接参与讨论等,但是我最最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所有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给自己建立一个意识:头脑风暴是有方法的!不管你的领导、你的团队是否承认并执行这套方法(当然可以从中创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你自己为了以后你的下属不再受到头脑风暴的折磨,而是享受在共同激荡创意的氛围当中,请有意识地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进行头脑风暴。
创意并不是凭空就能想出来的,看似很多好的创意都是一时的灵感闪现(其实都是在知识面的积累加上系统的逻辑训练后形成的创意快速转化,即创意在快速的时间内已在脑海中进行了一遍逻辑的推演),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好创意这件事情,因为它也是有方法,需要广告人经验积累总结的。所以请每个人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进行头脑风暴吧——通过正确的方法在高效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
下面将上述案例最后的成品做部分展示,虽然不是最好的,但确实是令我满意和打动我的一个作品,就算从效果而言,也是一稿通过,并且在一个省内吸引了上千个该品牌车主(基盘客户不大)参与报名的一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