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公元716年的夏天,长安官小姐八卦群里流传着一个爆炸性新闻:某15岁高帅小鲜肉今日抵京!
这个消息霎时间就引起了待字闺中的大小姐们一片轰动。当然有人对此并不以为然,认为他虽然懂点诗词歌赋、人生哲学、音乐美术,可说到底还是个偶像派,没什么实力。对此说法极度不满的的姑娘们恨的牙根痒痒,“你们!你们根本不知道我家维维有多努力!”
小鲜肉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大笔一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激动得各位小姐集体晕倒,全力组建了维维后援会,使他真正得到了上流社会的青睐,混的是左右逢源,一时风头无二。宁王李宪、歧王李范、薛王李业都成为了他的老铁,据说还有豆奶厂商找他当形象代言人呢。
是靠脸还是靠才华?这是个问题。
王维长袖善舞,一直致力于打入上流社会,写了很多吹捧的诗当敲门砖。
当时的达官贵人们最爱附庸风雅,很吃这一套,尤其是唐玄宗的弟弟岐王。参加进士考试之前,王维求岐王去为他跑跑门路,将自己内定为京兆解元,以便顺理成章的当上状元。
当时最有权有势的人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岐王于是想出个办法,让王维装扮成乐师,到玉真公主府中为公主弹琴唱歌,然后献上自己作诗的得意之篇。
风流洒脱、举止儒雅的王维不愧是长安偶像派领军人物,一出手便得到公主青睐,得偿所愿,平步青云,21岁高中状元。
小知识:唐代的科举处于早期,考试并不严格,不像宋、明、清诸朝那样有着层层严苛的选拔,最终是由皇上钦点状元、榜眼、探花。唐代多数进士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社会名流,文坛巨子,达官贵人的推荐以及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其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考试本身成了走过场。
一首诗,救了他的命。
王维老年在回忆录中写道,“孔子曰:画得好不如唱得好,唱得好不如说得好。我这辈子命运的转折,都在一首不经意的诗上。”
话说安史乱军占领洛阳、长安之后,安禄山强行授给王维一个官职,王维装病不允,被囚禁在菩提寺。
某日安禄山在凝碧池举办宴会,胁迫宫廷梨园艺人为他演奏,并在盛怒之下分尸了一个不听话的乐工。
王维听说这事,写下了《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示裴迪》,这首名字快要比诗还长的诗中把安禄山称为逆贼,描写了对李唐王朝的眷念之情,因此安史之乱平定后王维才免于一死,继续做官做到尚书右丞,被称作“王右丞”。
世间安得双全法,我边当官边度假。
王维信佛,被后世称为“诗佛”,在他的诗作里大量存在着佛学元素,佛家的避世思想也影响着他的生活方式。
古人归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穷隐,一种是富隐,所以说经济基础很重要,即使想做个隐士,有钱没钱也完全不一样。
王维归隐时位居高官,而且处于一种半官半隐的状态,把当官的俸禄作为隐居生活的经济支柱,在郊区买了一个挺大的农家院。这边大官当着,那边院子住着,没事就去养养花、种种柳、弹弹琴、赏赏月,和三五好友作诗画画,潇洒之至。
知己从来不红颜,我拿青春赌明天。
唐代诗人绝大部分都在自己的诗中描写过男女之情,无论对妻子、对情人、对妓女都有诗相赠。
王维只娶过一任妻子,中年丧妻后也未续弦,但是在他的诗却从未描写过夫妻之情以及对亡妻的思念,倒是对妻子的弟弟崔兴宗和诗人好友裴迪都写了大量的唱和诗。
为他自己的小舅子崔兴宗写的诗有:《崔兴宗我送送你》、《秋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坐着想我的小舅子崔兴宗》、《崔兴宗画像之歌》;为他的好朋友裴迪写的诗有:《在山里写信邀请裴迪过来愉快的一起玩耍》、《与裴迪一起喝酒》、《送给裴迪的诗》、《春天我和裴迪一起去找吕逸人可惜没找着》,还为李龟年写过大名鼎鼎的《红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有人说王维是看破红尘,我觉得他应该是压根儿就不喜欢女人。
后人对王维有着种种的猜测,比如他为什么和李白同为文化精英却一点交集都没有,比如他是不是一直压制着孟浩然的仕途之路,比如他和玉真公主之间的关系……
一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曾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王维在他后期归隐修佛时应该是若有所悟,才有了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他过往的人生,他应该已经不再纠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