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古今中外,在大大小小的节日里,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节日大约就是中国传统大节——春节之前的祭灶了。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最离不开的也许就是“万门之宗”的灶门了。无论你是富贵还是贫穷,也不管你是君子还是小人,任谁都不会和“灶王爷”他老人家结仇,而一旦结仇就是“死仇”,绝难有胜算,有死而已矣。
如果不想“结仇”,那就妥协、和解,妥协于山珍海味或粗茶淡饭;和解于罗列杯盘或箪食瓢饮。清灰冷灶是不行的,“灶王爷”最喜欢的是人间烟火气,以是“灶王爷”也是让人颇可尊敬的了。
于是由敬而祭,既然要祭就不能不隆重,更不能不热烈。或许隆重倒未必,但热烈是一定要有的。于是乎,南与北分庭抗礼,你腊月廿三,我腊月廿四,最终又南北一统于除夕、正月初一。然而“灶王爷”可不管人间的什么“分分合合”,他每年照例是要上天言好事的。只是一南一北,两个日期,一样热情,这可如何是好呢?想必连轴转的差事他老人家也是不胜其烦的。
然而人们终究是感恩戴德的,人间的智慧更是超绝的。为了解决灶王爷的孤单寂寞冷,于是乎不知何年何月“灶王奶奶”便与时俱进,应运而生了。
曾经亲眼目睹过孔夫子遗泽绵长的,一个北方农家的灶门边以及紧靠灶门的墙壁上,同时张贴着两张一模一样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画像自然是很传统,很中国的,大概就是年画的袖珍版,虽说纸张略薄,,颜色也不十分鲜艳,但线条倒也流畅,“当家主事人”的形象也颇是端庄喜庆,惟妙惟肖。
据说“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原型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的张奎和高兰英夫妇。此夫妇二人在封神里面的战绩也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高兰英手使日月双刀,擅打太阳金针,助其夫诛“五岳”,斩杀土行孙及邓婵玉夫妇,可谓是渑池里两颗耀眼的,回光返照式的新星。虽说最终被封了神,但最是接地气,“灶王爷”、“灶王奶奶”么,不就是人间烟火的拟人化吗?由于擅使“太阳金针”的缘故,想必“灶王奶奶”的女工定是错不了,以是“灶王爷”上天言事时的穿着也是体面的了。
甚是有趣的还是灶王爷在每年的祭灶日里要“上天言好事”,这就犹如众所周知且人人或许都会做的“报喜不报忧”。最妙的是在北方祭灶日的风俗里的吃麻糖一节,二者简直就是珠联璧合,天衣无缝,甚至是妙不可言。
祭灶这天吃麻糖的另一种说法是捏小人嘴儿,以致小时候过年每逢祭灶,只要母亲这样一讲,我就不再言语,生怕会说错了什么。究其实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时至今日略一思想,正确的发音和意思应该是捏小儿嘴儿,或者是小人儿嘴。小人之后加一个儿字意思就大为不同。终究也不是捏的什么小儿嘴,逢年过节么,大家图的就是一个吉利,这种说法捏的恐怕就是“童言无忌”吧。
且不管他捏的是小人嘴还是小儿嘴。满嘴酥香的麻糖已让人味蕾绽放如花,幸福感爆棚,还哪里顾得上口无遮拦,“胡言乱语”呢?北方的旧例是祭灶这天要放一挂鞭炮,当然了,与正日子除夕和初一相比,小年的鞭炮属于象征性的,算是为普天同庆的大日子——元日鸣锣开道吧。尽管如此,在小年的一挂鞭炮声中,大年正式拉开了序幕。
行文至此,“灶王爷”的“上天之旅”尚未成行,“五脏庙”内业已“咕噜咕噜,咕噜噜”地造起了反。于是乎,施以“怀柔”之策,食一枚新鲜时果善加抚慰一番,总算是给暂时“镇压”了下去。
“五脏庙”虽只有肚腹之大却万万不可小觑,你若对它真的不管不问,它一准儿会让你虚汗直流,头昏眼花,以致浑身瘫软,甚至无限接近于濒死状态。
据道家言,人体内居有“三尸神”,并且分为上中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特别是“中尸神”,他具体所管的就是肠胃饮食,而“五脏庙”就是他老人家的道场了。如果你不把这位尊神给伺候到位,恐怕另外两位主管“思欲”的大神也玩不转。
由此可见,一旦“三尸神”暴跳如雷,“五脏庙”天翻地覆,人再想得到安生是万万不能的了。举一反三,可想而知“灶王爷”“南波王”的地位是多么地重要和难以撼动的了。
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还是来说一说和“灶王爷”关系极为密切的祭灶主角儿——麻糖。它可是北方祭灶日里小孩子们的最爱,莫说小孩子,就连那成年人一支麻糖在手,香甜滋味,年的幸福感随着满口酥香,混合着津液瞬间就溢满整了个身心。尤其是那小孩子,一手捏着那或方或圆的麻糖,一手掌心微曲向上。一口下去,酥香散满齿颊,芝麻粒儿和着金丝样的麻糖酥粉被爆破似的纷纷落下,而此时微曲的掌心正好把它们尽数拢住。紧接着,一口,两口,“咔咔咔”,香甜呈几何倍级在口腔内爆炸、旋绕,最后,被掌握的麻糖酥粉渣儿随着小手猛可地向上一翻,一掌心的麻糖残渣一股脑儿地就被倒扣在嘴巴里面。
小孩儿馋祭灶日里的麻糖,“灶王爷”自然也能跟着沾光。这不要“上天言好事”了吗,首先得唇涂蜜油,这不,麻糖就能派上用场,大显身手了。麻糖好吃,关键是要酥,最好是一咬就掉渣儿的那种,好的麻糖外面裹的是一层白芝麻,且粒粒分明,一口下去,掉渣儿之外,内切面呈蜂窝状。这也充分考虑到了“灶王爷”他老人家即便牙口不好也能入口粉粉酥。如斯用心,如此人间美味,他老人家上天能不言好事么?即使“灶王爷”临时犯轴,这不还有“主家婆”灶王奶奶么?
“上天言好事”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灶王爷上天之际,灶王奶奶跟灶王爷说的。毫无疑问,灶王奶奶是贤内助,而灶王爷他老神仙也精明得紧。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更何况常食人间烟火,哪有不通人情世故的道理呢?想必也无需灶王奶奶千叮咛万嘱咐,灶王爷是资深老神仙,断不会到天上去胡言乱语。
尽管人间会有一些“吃锅里屙锅里”的龌蹉事儿,估计他老神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且装聋作哑了。说白了,灶王爷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密探”,但凡人家,吃什么喝什么还能瞒过他老人家的法眼去?只不过被人间的蜜涂了唇,加之又被酥香的麻糖黏住了嘴,有点“张口结舌”,欲说还休罢了。
看来灶王爷是极富有人情味儿的。他深知人间不易,以是也就“得饶人处且饶人”了。这么一来,倒是很会和些稀泥,大有两边不得罪的中庸之风。甚至是一个“老滑头”,成为“报喜不报忧”的鼻祖。这么说对他老神仙似乎又很不敬,所谓“童言无忌”,希望他老人家莫怪。究其实,“上天言好事”又何尝不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略无恶意的期许呢?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曾听到过的一个春节过年,关于煮饺子的笑话。说胶东某地一家子过大年,除夕夜煮饺子。也不知是饺子没包好,还是煮饺子的人技术水准欠缺,结果是下到锅里的饺子破了一大半,让人惨不忍睹。这时锅台边上的小孩子就说,哎呀,妈妈,饺子全破了!她妈妈听后自然是很不高兴的。于是就郑重其事地对孩子说,大过年的,可不兴说“破”,不吉利,应该说“挣”(臆测其为撑之别音,类古之通假)。可巧,第二年过春节,不论包饺子的还是掌勺儿的业务水平都大为提升,一锅饺子完整无缺,于是儿子欢呼雀跃且记忆犹深,大声地向他妈妈说,今年的饺子真好,一个也没挣(撑)!妈妈听完儿子的话,一时竟哭笑不得,无言以对。
由此看来,灶王爷的“上天言好事”倒不全是世故,这句话里很有一种善良的,息事宁人的,为他人着想的极朴素的情感在里面。之所以“报喜”是不想别人为自己担忧,之所以“言好事”,大概还是充满希望,愿意相信美好的。灶王爷的难言之隐,实在是用心良苦。所谓“打碎牙齿和血吞”,无论怎样,灶王爷和我们终究还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