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儿童性侵是家长的必修课,我们不愿去触碰,却不能靠回避来维护孩童世界的光明与美好。
很多人以为儿童性侵离只存在于小报和电影中,实则不然。2013至2015三年间,据“女童保护”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968起性侵儿童案,超1790名受害儿童。这只是立案曝光的部分。大多数受害者并不会报案。因为害羞,因为耻辱,或者因为别的原因。然而报案的只占所有性侵案件的1/7。换言之,一起性侵儿童事件的曝光,意味着7起案件已然发生。
大多数人谈「性侵」色变,对于孩子的父母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不知该如何和孩子探讨这一话题。然而,儿童性侵害是个严重的问题。而且,现实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遭遇性侵的事例并不少见。
遭到性侵的孩子大部分会选择沉默。孩子难以用语言去描述发生的一切,却有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会因此不爱自己,即使说了大人多半也不会相信。此外,罪犯还可能会用威逼的手段迫使孩子沉默或者歪曲事实,比如对孩子说:“如果对大人讲了,你妈妈绝对不会再爱你,你爸爸会被送进监狱”,等等。他们就像被囚禁在密闭空间中,对世界和人生感到恐惧,不愿与人接触,不愿敞开心扉。
“你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忘掉童年的几分钟。”
“她十岁时,没有人相信所发生的;她三十岁时,依旧为此感到耻辱。”
儿童性侵害的特点
1. 大多数犯罪分子是孩子熟悉的人
可能是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包括孩子的同辈人甚至同龄人)、老师教练、儿童保姆或大孩子所熟悉的人以及其他孩子眼中的权威人士。虽然史上也有被误解的老师。
孩子往往不仅认识他们,甚至是信任或爱戴着他们。而犯罪分子通常会使用非暴力手段来威压、操纵孩子,迫使孩子就范。而且因此,孩子们不敢告诉家长。
黄家良提醒道:“告诉孩子,只要涉及到身体的隐秘部位,大人、老师的话不是都对的,老师的要求不是非要完全要听。”
2. 这些孩子最易遭遇性侵害
通常是那些个性听话、顺从、有礼貌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可能来自极其缺乏关心和爱的不合家庭或是离异家庭。
受害儿童多在12岁以下,其中3-7岁的孩子占了很大比例。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分辨能力还很弱,容易轻信他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罪犯一般会抓住孩子的这个弱点,择机会下手。
3. 遭遇性侵的儿童有时会表现出一些异常
生理异常:身体出现淤青;莫名其妙地肚子痛,厌食;泌尿系统异常,不尿床的孩子可能会开始尿床;经常做恶梦……
心理异常:受到侵犯的孩子大多数会变得低落、沉默甚至自闭,不再发出笑声,不再兴奋。开始频繁地洗澡,出现过度洁癖。一部分孩子则相反,言行举止具有很极端的攻击性。
社交障碍:比如他们可能总倾向于从家人和朋友圈子中销声匿迹,比如在学校表现不好,显得抑郁,焦虑,甚至做出攻击性和自残行为。但也有可能他们会表现得和平常一样,没什么不同。
场所回避:受害儿童往往不敢接近受害现场,如果在家中受到侵犯,孩子很可能不想进家门;如果受害地点在学校,孩子可能会拒绝去上学。见到施暴者也会表现出极度不安、恐慌。
对于孩子的反常举动,大人必须要提起注意,主动关注和疏导低落、不安的孩子,因为这些“反常”的背后可能会隐藏着巨大的创伤。
4. 儿童性侵害通常不是一次性事件
这种侵害很可能持续几个月甚至好几年。
5. 性侵害不仅仅指生殖器接触
性侵害,包括所有对儿童做出的性暗示或行为,包括生殖器接触,也包括非生殖器接触——比如给孩子看色情图片,拍摄孩子的色情照片等。
怎样减少儿童性侵害?
1. 告诉孩子生殖器的名称
在我国传统观念里,人们常常认为儿童没有性别意识。家长一般羞于对儿童进行性教育,也不会告诉孩子,身体上哪里是隐私部位,不可被他人触摸。还有些家长让孩子穿着开裆裤随处跑,或带着已经具备性别意识的孩子进入异性的公共厕所或更衣室。这些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性别意识,还容易降低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对性侵害的防备。
性教育可以从两岁开始,同孩子一起洗澡的时候,就是教孩子分辨男女和怎样保护自己的最佳时间。比如,就是告诉孩子,这些器官是女宝宝的,那些器官是男宝宝的,不能乱碰别人,也不能让别人碰这些隐私部位。专家一般建议家长跟女宝宝说,“你这里好脆弱,需要你的保护。”
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可以像告诉他们其他身体器官的名称一样,教给他们生殖器的名称——虽然生殖器官是人身上的隐私,但还没隐私到不能说出来的地步。告诉孩子,大人不可以触摸 TA 们的身体,尤其是生殖器的部位。
2. 教孩子拥有和尊重隐私权
父母不仅可以教给孩子们有关他们隐私器官的知识,还可以告诉他,如果不愿意,父母也没有权利触碰;同时也要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3. 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信任
尽早并经常告诉孩子,他们可以自如地与父母分享任何事情——无论好坏,无论悲伤或喜悦,无论这件事情是否难以启齿。
4. 留心这些大人
留心给孩子不寻常礼物的大人,或是想带孩子「出去玩」或参加特殊活动的人。
5. 让孩子参加非封闭的托儿所或活动项目
即允许家长随时来看的托儿所或活动项目(open door policy),尽可能多地监控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国内的托儿所一般不允许家长随意出入,因此,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绝对信任变得非常重要,要让孩子愿意跟父母交流 TA 们遇到的任何事情。)
6. 创造不忌讳谈「性」的家庭环境
在孩子的儿童期,就开始创造一个不忌讳谈论性话题的家庭环境。用儿童性侵害新闻事件和公众报道引出关于性侵安全问题的家庭讨论,反复对孩子重申,如果有人想对 TA 在性方面占便宜,一定马上要告诉父母。
怎样应对儿童性侵害?
1.如果你怀疑你的孩子可能遭遇过性侵害……
带孩子去看医生,跟儿科医生谈谈。医生会与你进一步交流,并给孩子做相应检查,做出必要的指示和报告。做个体检,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没有被性侵害影响。医生的记录还可以作为受到伤害的证据保留备用。
2. 严肃对待孩子告诉你的性侵害事件
如果你的孩子向你说出了有人对 TA 实施性侵犯,一定要认真倾听,把 TA 的话当成严肃的事情对待。
因为有太多时候,当孩子说出真相时,没人相信 TA 的话,特别是当他们口中的犯罪者是家庭成员时,更没人信以为真。
这时候请马上联系儿科医生、当地的儿童保护服务中心或报警——如果你不介入这件事,罪犯对孩子的侵害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进而,孩子会觉得家庭是不安全的,寻求你的帮助也无济于事。(我国不存在「儿童保护服务中心」这样的机构,可以拨打报警电话 110 或妇联电话 12338,还可以寻求法律援助,但这类组织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少量免费的法律援助机构,很多时候,只能自费购买法律服务。)
事件一旦发生,应该第一时间报案。报案对于保护证据、保护孩子非常重要。也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并保全证据。以下证据对于案件认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被害人身 上的伤痕;被害人抓伤侵害人的伤痕;被害人被撕破的衣服;从犯罪嫌疑人处获得撕扯过的衣服;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穿着等特征的描述;侵害人留下的毛发以及其他物品等。
儿童性侵话题之所以敏感,我们之所以不愿触碰,原因之一在于案件破案率极低!案件解决无果,留给受害人的往往只有纷纷扬扬的媒体报道和众声嘈杂的舆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加重了伤害。因此心理专家对孩子的疏导以及家长的关怀格外重要!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隐蔽性较强,一般没有第三人在场,如果仅凭未成年人的证言,特别是受害未成年人年龄比较小时,公安机关通常不立案。一方面,大部分儿童并不知道什么是性侵害行为,不懂得发生性侵害后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以至于有些案件从案发到报案经历了很长时间,基本的物证已经不存在。另一方面,儿童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指控能力,导致证据不足;孩子受到威胁,不敢和家长讲,或者不敢讲实话,也会导致错误指控。此外,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的界限也是该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孩子可能会在事实的基础上把想象的成分掺杂进去,使事情越发复杂化,更加考验成人的判断力。
美国对儿童性侵事件的关注和研究已经长达一个世纪,然而立案、破案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却依旧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单纯警方破案成功的案例也很少。欧美国家在处理儿童性侵案件时一般依靠心理医生、心理学专家的介入。
3. 让孩子知道遭到侵害不是 TA 的错
如果发生了性侵,要支持你的孩子,让 TA 知道遭遇性侵害并不是 TA 的过错。
4.接受心理咨询服务
大多数受害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父母会有深刻的内疚感。儿科医生可能会向你推荐对心理有帮助的相关社区资源。(目前国内的相关社区资源绝少,儿科医生对儿童虐待、性侵的受害者通常也无能为力,由于心理咨询市场的混乱现状,请选择那些有可靠资质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绝对支持和让自己坚强变得很重要。)
欧美专家发现绘画是发现孩子秘密的一个关键。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一般会下意识地将熟悉的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重大事件作为图画的内容,即便会用想象让事实变形,也还是可以分辨。比如在美国发生的一起幼童性侵案件中,心理专家从这个孩子画的一系列简笔画中发现了线索。图中最右侧的人物“瑞吉叔叔”在孩子的作品中不断出现,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后来经调查发现施暴人正是这位“瑞吉叔叔”。
现在的孩子通过电视、网络等往往会储存很大的信息量,因此仅仅根据图画内容下结论绝对是武断的。还要结合孩子的其他行为,比如受害的孩子可能会撕掉自己之前画的充满欢乐气息的作品。
孩子的心灵阴影还会在玩耍时体现出来,对待玩具的方式很可能会泄露自己的受害经历。大人一旦发现孩子玩耍时出现异常举动,一定要提高警惕。美国一位儿童上小学时在日记中回忆自己幼儿园时期的受害经历,她写道:“约翰叔叔来到我家,和我玩游戏,他伤害了我,很疼很疼。所以我也伤害了洋娃娃,把她伤害得很疼。妈妈不再给我买娃娃。妈妈什么也不知道。”
当然,现在的孩子都精得很。孩子的内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难说TA是不是看过这一篇文章,然后画出或者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所以,最好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比如有一个电影叫《狩猎》,讲述了一名被冤枉性侵儿童的幼儿园老师的遭遇。卢卡斯在一家托儿所工作,心地善良个性温和的他很快就受到了同事和孩子们的喜爱,其中,一个早熟的小女孩克莱尔对卢卡斯尤为亲近。卢卡斯出于警惕和职业道德 婉转拒绝了克莱尔的过度示好。克莱尔联合幼儿园全班孩子开始了报复性的谎言,对地下室的颜色、细节等口径十分一致,让卢卡斯背负起了性侵女童的罪名,一时 间,成为了整个小镇排挤和压迫的对象。
被告的教师往往无法为自己做出不在场证明。而家长要么不相信孩子,要么容易偏激,一口咬定某个嫌疑人,很少会理性地寻找线索,分析事实。
5. 学校可以这样:
合理对教师与学生接触做出限定。比如,减少教师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限制老师和孩子一对一辅导。禁止单独给某个孩子礼物。与孩子交流应该在教室、办公室进行,并且把门敞开。
校园性侵场所多为废弃教室、教师宿舍、广播站等。幼儿园、学校应当不留死角,在上述场所适当安装摄像头,并向老师解释按装监控的必要性,获得谅解。
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孩子,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偏爱。因为根据家长的询问与孩子的口供,教师被指控的证据有:特别偏爱某个孩子,给这个孩子糖果、玩具,单独带孩子玩耍。
希望所有孩子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公众号:丁香妈妈;微博: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新京报、财新网、家庭医生在线。
鸣谢欧茜编译自美国儿科学会的部分文字、鸣谢新媒体女性网络负责人李思磐
如果对于防止孩子被性侵,您有更好的建议、更多想说的,请给乐炫同学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