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来经历了很多,在浙一岗培的岁月虽然既漫长又累,但是他让我养成了坚持去学习,不逃避的习惯,也正是因为这段岁月在让我进步的同时认识了更多研究生朋友。
两年前准备职称考试的时候,身边坐着的都是浙大医学院考研的学生,华家池图书馆一直到晚上十点才清场,那段准备考试的日子让人有一种回到校园的感觉,亲切又简单。图书馆里的氛围特别好,安静得只剩下翻书的声音,也正是那时我真正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买了新东方绿皮的单词书,有一种兴奋感,当时信誓旦旦地想要考回温医,这个梦一直到7月份还搁在心里。8月份意料之外回到了义乌的工作单位。回去之后心思都放在了新环境新同事上,觉得就这样上上班也不错,一直到考研报名,遗憾的放弃了那年的想法。当然再准备也来不及。买来的书就看了几页,黄皮书的排版刚开始总觉得特别奇怪,不知道看什么。对英语完全没有欲望。
在义乌待久了始终游离在这座著名的小商品城之外,内心的不安驱使着自己在去年走上了一条考试的路。从考完职称英语开始就一直没有停过。参加了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职位第一的成绩在高兴之余并未获得家里的肯定,也让我没有了动力参加接下来的考试,其实打心眼里对监狱是抗拒的,因为家里已经有一个监狱工作人员了,我并不喜欢,只是为了改变一下环境。之后的失利令自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直到现在,这件事还会被翻旧账一样翻出来。以至于我再也不会走这条路了。
经历了大起大落,只能告诫自己说,无论好与坏都是人生的经历,至少你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和体验。原以为可以安心了,但是这种安心只持续了两个月。心尖的躁动又一次袭来。无意间又听到了何凯文的每日一句,这次考研的想法再次涌来。于是我重新下载了考研帮APP,加了考研交流群,搬家后正式踏上了考研这条路。一切都默默地进行着,不想最后再一次打脸。
从单词视频开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做笔记、抄写,这段时间耗时太长,看完之后就丢一边了,最后索性直接做阅读题,背真题里的生词。从不适应到渐入佳境,加上何凯文的一些语料和鸡汤,到考前最后一套真题卷的时候,已经有信心去应试了。当然这种方法过于偷懒,别人都是提早一年开始背单词,我是做不到。连新东方绿皮书都没背完。大作文也是幸运被何凯文预测中了,新题型就是送分的。总体难度与上年持平。
专业课同时进行,但是总觉得自己工作的时候也会接触专业知识,高估了专业课的实力,以至于把教材看完一遍后就开始做题了。护理综合属于小众专业里的专业课,都是自命题为主,真题少得可怜,又都是前几年的试题,有的没有标准答案,有的答案错误很多,做这些题耗的时间多,校对的时间也多,让人摸不着头脑。考研的题难度比职称考试和招聘考试都更活更难。因为实在太细了,看一遍书确实不够。需要细节记忆和理解分析,案例题一旦鉴别失误整道题的分可能就都没有了。
政治是大纲出来一个月之后才提上日程的,用休息的时间将红宝书和风中劲草一起看,标注重点,然后做肖1000,等到肖八肖四出来重点攻克。今年特别幸运大题几乎都是肖四上面的,除了选择题难度增加。政治是一门后期准备,成效显著的科目。
一边上班一边备考,那四个月人不人鬼不鬼的,身边的人问你“又去图书馆啊?”有时候特别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幸好有一些城院的医学生也在复习,就不孤单了。有一回十二点过了还有人在背政治。
常常下了自习就到了十一二点,从夏天到冬天,从图书馆出来,走在空荡荡的门诊,下雨的时候走在泥浆路里回去,一个人什么也不想。
常常问自己,三年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是不是太久了,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当我先积累了临床经验再去提高自己吧,或者先赚了学费再去求学。先与后,三年其实都一样。身边的人都安定了下来,自己还在漂,有时候也会想放弃,但日后总会稳定下来的,趁着年轻再漂几年,以后也没得漂了。
陪着我的只有一只狗,我却没时间照顾好它,现在只能看看照片了。真是惭愧。这是我在义乌最大的遗憾,没能带着他一起走。
考试的那几天,心中满是焦虑,坐在考场上反而安下心来,第一天发挥正常,第二天却心里没底,估估分想想没有200,190几也是有的,拿到分数惊到说不出话,五味杂陈。还是专业课拖了后腿。
离开金华的那一刻,是心满意足的,终于可以休息了。
3月15日研招网在成绩发布整整一个月,在大家漫长的等待中公布了分数线,与去年相差无几。透过论坛、QQ群、微信群你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失败,高分一大堆,还是名校,那么多人比你厉害还在等着调剂,连没有人愿意去的基础都爆满,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两三年前,没有那么多高分也没有那么多人,错过了应届时最好的时机。
17号1:00开通调剂,连续一周填的都没有回复,填了湖师院第一批筛选的时候落选了,当时朋友的婚礼正举行到一半,食不下咽,没有任何心情。一直等了一个礼拜第二次筛选,群里400多人等着25个名额,我以为没戏了。潘老师说:“有你。”我愣了半天,短信提示发过来马上就接受了调剂。然后开始准备资料,协调时间。这里面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护士长,给予的支持和政审表的帮助,在义乌的两年承蒙护士长和同事们的厚爱,能有施展业余爱好的平台,并有所收获。
整个湖师院调剂群特别得温暖,第一次遇到那么暖心的研招办老师,耐心地解答所有的困惑。一直到复试的每一天都陪着大家,资格审查、体检、心理测试、见面会、面试、操作。三天时间,走了很多路,睡得很早,也睡得很好。考前的紧张因为同学朋友们的经验分享得到了缓解。
面试的时候,关于APN的英语短文翻译,回答问题,面试官们并不十分严肃,一个笑容就把紧张感化解了。操作考药液抽吸,完全没有准备,心里盼望着考CPR,连吸氧输液和王小毛都想好了,一个都没用上。
复试结束全封闭等了三个多小时才宣布名单,一志愿22人念完又念了十几个才到我,听到名字的那一刻,如释重负,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不用大费周折再找基础调剂,不用再面对被拒绝的窘境。也不用二战了。回想调剂那段时间,家里的偏执和微信上的争吵,我从来没有为了谁而去做什么事,也不是为了别人选择这条路,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一种经历,不是吗?
整个护理考研大军有着各种各样的人,应届毕业的、二战的,基础医学退学重新考护理的,工作两三年的,工作十几年的,准备读完书升副高的,考过国际护士证的,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有目标护理学博士的,想摆脱临床的,想学习科研方法的,不想一辈子看到头的等等。总之,不出来看看,不看看别人的想法,也许你以为你现在看到的世界就是全部,上着夜班,慢慢老去,升到中级心满意足,上上班,算算工资,在临床上被动地学一些重复的东西,为了学分而学习。而外面其实有更多的人已经走在了专业道路的前面。同届的人里面,有人通过ISPN花了两年时间,考上了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计划考雅思,出国学习。有人专硕期间发了SCI。有人研究生毕业后成了某个领域的专家。跟他们比起来,自己的差距依然特别大。
走过这两年,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曾经高高地飞起,重重地摔下,然后再次艰难地爬起来。在隐忍、坚持中给自己一个想要的答案。所有的际遇都是财富,都是缘分,所有受过的帮助都铭记于心。三年临床工作亦是实实在在的经验积累,它让我发现并记录了许多故事,看到了人性,学习了面对死亡,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人士,也练就一身ICU的本领和抢救能力,还有完美的团队合作。以此为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