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骂人Low成了秀优越感的快捷方式,也成了提升自己在鄙视链中位阶的迂回路径。对有些人来说,不骂下某样东西Low,似乎都没法显示出自己的“高级”。
都是有朋友圈的,几乎不发朋友圈的,就会嫌行业文章分享党Low;行业文章分享党,又会嫌嘟嘴比V的自拍党Low;那些自拍党,又会给纯文字朋友圈的碎嘴党盖上“Low”的戳。
同是听音乐的,听国内地下厂牌的,会觉得听欧美流行音乐的Low;听欧美流行音乐的,会觉得听日韩流行音乐的Low;听日韩流行音乐的,也能站在逼格高地上对听内地网络歌曲的表示不屑。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或许还退得出,可鄙视链你就甭想了。总有一款“Low逼”的帽子为你量身打造。
在互联网产品中,也有几个被鄙视大户:快手、头条……还有最近正IPO倒计时的拼多多。很多人端起喷着“Low”牌子弹的机关枪对其扫射时,都不带理由的。说你Low你就Low,彪悍的结论不需要解释。
问题是,拼多多、快手、头条们真有那么Low?
答案就是,不是拼多多们Low,而是有些人精英感太强。
他们用“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粗暴逻辑,掩饰自身对“拼多多们为什么能快速崛起”问题的解释无能时,却无法掩饰自己的“五环内视障”。
1
“五环内视障”,是互联网观察家、“中国头号Blogger”keso发明的词,意指很多“五环内人群”视野和心理的偏见。他认为,这些人因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区隔,看不到快手、拼多多的崛起没什么问题,已经看到了,还非得要给它们贴上残酷、低俗或者假货、山寨的标签,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比那几亿用户更高端,这才是问题。
更早之前,小道消息创办人、无码科技 CEO 冯大辉对“五环内的价值观”概念做了一番阐释:大部分媒体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的价值观是“五环内的价值观”,有些人物质上可能没达到五环,但是精神层面已经在五环内了。所以,他们普遍会认为外卖、共享单车、拼多多、快手、Wi-Fi万能钥匙们是有原罪的。他们很少作为终端消费者去看待一个事物,他们更多时候会把目光放在一些有问题的地方,甚至因此而彻底否定一些事物的价值。
这些概念,大概都受到了拼多多创始人、CEO黄峥的启发。他在今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几度提到“五环内人群”:针对外界认为拼多多是抓住了下沉人群的人口红利的说法,他反驳道,“只有在北京五环内的人才会说这是下沉人群。我们关注的是中国最广大的老百姓,这和快手、头条的成长原因类似。”被问到拼多多是否专门吸引价格敏感人群时,他强调说,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传统公司才用一线、二线、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只不过我们还做得很差,还没有能力百分百满足像你这样的五环内人群。”
这大概是对跟拼多多捆绑已久的“消费降级”说和“Low逼”评判的驳斥:别以所谓精英人士的俯视视角,去评判拼多多崛起背后站立着的广大消费者,他们的消费欲求不是Low的代名词,而是应被正视的市场需求。与其用居高临下姿态对其翻白眼竖中指骂“Low逼”,不如用市场化思路切入这些民生痛点。
精英的需求是需求,草根的需求也是需求。事实上,这也是很多网络“知”本家反对给拼多多、快手、头条随意扣Low这顶泛道德化指控“帽子”的逻辑基点。
2
“坐井观天”的典故众所皆知,它说的是守一域而不知全局,误以为视域所及的那片狭小天地就是整个世界,这就是俗话说的“眼界窄”。
很多人熟知这典故,却不知道,现实中,许多坐井观天者秉持的姿态不是仰观,而是俯视。他们“坐井”之时,恰恰也是自以为视野开阔之际。
说快手、拼多多Low,也是很多“五环内人群”的坐井观天式评价。他们自诩精英,却不知“信息茧房”“视野盲区”为何物;他们叨念着“消费降级”,却不知什么叫“消费分级”;他们以为自己目之所及的,才是中国互联网的现实地貌,却不知快手、拼多多们背靠的,是去掉滤镜后更为复杂的中国消费格局与市场面向……
在当今社会,次元壁原本无处不在:像许多不婚主义海归就很难理解大城市相亲角的大爷大妈,喜欢小布尔乔亚情调的就很难理解广场上那些爱听凤凰传奇的。难以理解归难以理解,对于我们难以理解的东西,包容还是挺重要的。求同存异嘛。
可有些人偏不。他们不懂的,就要归结为“Low”;他们不喜欢的,就要说成是“俗”。于是就有了“中国脑残千千万,快手占了九成半”的闭眼黑,有了“拼多多又土又Low”的道德判词。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说:“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但他们不会意识到这点,只会化优越感为骂人Low任意开火权。审美独断与自我本位下的偏颇认知,让他们永远不懂自己的“不懂”。
3
在很多“五环内人群”眼里,快手就是个Low逼集中营,那些杀马特就是村炮,那些喊麦的全都弱爆,那些尬舞的纯属搞笑。他们轻易地将这些“非我族类”的人、事、物,这类跟城里人迥异的生活方式与态度,打入“Low”的审美冷宫。
但这或许是被自己所属圈层限制住了想象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都市金领白领那样,每天能接触到最新的时尚资讯,出入那些高端商场。“城乡壁垒”有时也意味着涉时尚类信息的触达率鸿沟。虽然许多精英人士不懂那些打工青年或漂一族的生活趣味,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可在他们的认知域里,那就是“时尚时尚最时尚”。
而在“城里人视角”宰制了网络审美趋向的当下,嘲笑这些处在网络上的边缘人很容易,理解他们却很难。
很多“五环内人群”还本能地认为,自己吃着日料、喝着星巴克咖啡、用着IPhone X,提着名牌包、打着出租车、没事洗个桑拿,就能为“中产中国”的消费Level代言。而那些兜售着“中产生活方式”的精英白领剧的强势霸屏,也会让他们在共鸣中生出错觉:我们就代表着社会主流。
但这兴许是陷入了某些认知误区:这些坐在大城市写字楼里的“头部玩家”们可能不知道,迄今为止,中国仍是个人均中位数年收入只有2.2万元,9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0万、20%的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58元,中等收入组则为22495元,这度不了几次假买不了几款名牌包。
中国的财富结构仍是金字塔形的,大多数普通民众的生活图景,都跟常态化的“高消费”无关:能自己做饭,绝不下馆子;能坐公交车,绝不打车;能坐慢车,不轻易坐高铁;超市里的水果,挑特价的买;网上的商品,领了优惠券再买……他们的世界里,很少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少数人的购物车能敞开了“买买买”的时候,他们只能是“省省省”。
在PC互联网时代,这些普罗大众在精英把持的网络场域中,只能算边缘人群,很多人都还不是网民;但在移动互联网,中国网民基数增长数倍,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以手机为媒介“+互联网”后,也搭上了“互联网+”红利的便车,学会了网购和拍短视频。只不过,舆论场话语权并没有随着网民激增而变得去中心化,许多把持着麦克风的人仍拿大城市的用户认知,去称量十八线小县城或农村地区网民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
有人说,“庞大贫穷的底层、追逐廉价的中产、财富跃迁的顶层,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基于顶层的身份想象,鄙夷财富场“非头部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欲求low,何异于给“傲慢与偏见”几个字作注解?
美国诗歌《走在自己的时区里》里写道:“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只可惜,很多人不懂这道理。
4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正常的公共空间里,就该有嘻哈,也有喊麦;有芭蕾,也有广场舞。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快手为什么惹人嫌”。快手官方号回复道:“你考察一个乡村的16岁杀马特青年,劣质的服装,夸张的举止,惊奇的发型,对知识分子的你来说,当然很难接受。不过,有时候我们也想,如果我也是在一个六线乡村长大,我现在的品味会如何呢?就算我是在一二线城市的城区里长大,16岁时候的我,现在回头看看,品味好像也并不很好。”
对那些“五环内人群”而言,包容那些在农村长大的青年追求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显然比嗤之以鼻要难能可贵。
同样的,正常的市场形态中,就该有大超市,也有农贸市场和10元便利店;有土豪在高端商场的身份消费,也有普通市民跟小贩在街头的讨价还价。
都是市场行为,都指向了满足民众需要,没什么道德层面的高下之分:一线城市新富们“品质导向”的需求是需求,低线城市人群求实用图实惠的需求也是需求,非得顺着精英视角将这差异化格局进行“高下”“优劣”的等级化排列,这是病,得治。
很多人觉得拼多多逼格不够高。但拼多多开创的“社交+电商”新型电商模式,是跟正常的人性诉求激励相容的市场创新之果,跟Low真扯不上关系。
你认为拼团玩法就是迎合“占便宜心态”?拜托,占便宜又不是过错。对那些在新“三座大山”下艰难过活,或是每个月工资刚还完信用卡账面上就只剩负数,或是一场大病就足以打成赤贫原形的人来说,追求性价比只不过是跟疲惫生活的和解。
拼多多将常态化的需求方聚合议价方式带到电商领域,把以往线下多见的砍价模式搬到线上,以新技术带来价格红利,以普惠方式舔舐民生痛点,对于那些对价格高度敏感但对时间不敏感的大众而言,终归是好事。
更何况,高性价比不是将“物美”和“价廉”对立,而是建立在“便宜有好货”的基础上的。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价格更实惠,是因为用电商剥离了不必要的中间流通环节和C(用户)to B(商家)更直接的讨价还价,而不是以牺牲“性价比”中的“性”为代价。换言之,一般电商平台可能是把不该加价的环节给去掉了,而拼多多在此之外还增加了一道“议价”程序,进而将商家“薄利多销”的利压得更薄,销量则呈几何级增长。
说到追求性价比,有些人可能就本能地想到“低端的人口”。这也是误解:我肯花上万块钱买个喜爱的电脑,跟我会花9.9元买一箱雪梨不矛盾,这无关消费能力,只是性价比和品质等多面需求在不同时点的各有侧重。也就是说,同个人可能在不同时刻有不同层次的需求,有时想买高奢的,有时就想买便宜些的。而且,同样功能的商品倾向于选性价比更高的,也是正常消费心态,比起消费诉求的自我实现,用“买贵不买对”来定位自身消费层级也挺无聊的。同款产品同等质量,能花9.9元买下,干嘛要花19.9元来显示自身的“消费能力”?
有些人说拼多多是反消费升级趋势行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消费升级未必就等于买更贵的,花同样的钱买到更多品类的东西——不只是全网最低价商品,还有品牌清仓、海淘等高客单价产品,也是消费体验的升级。特别是对次级城市、小县城和农村地区的网民来说,当网购便利了自身生活还提供了多样消费选择,这也是实打实的“消费升级”。
5
很多时候,评判某个产品或模式,更应该用市场逻辑,而非用道德逻辑。比起弹性空间巨大的道德梯度,市场上民众的“用脚投票”枕藉的民意契合度,其实更具参考价值。
快手、拼多多不被部分“五环内人群”所理解,却在普通民众里大受欢迎,也说明了这点。究其受欢迎的原因,就在于其增进了市场各方的利益,体现了很强的正外部性。
就是这个被所谓精英嘲讽千百遍的快手,因为致力信息扶贫,成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合作伙伴,成了农村地区精准扶贫的一把好手。
还有被人贴上了“Low”标签的拼多多,因为对供需两端都进行了“体验升级”,让消费者和商家都从中获利,所以攒下了深厚的民意基础。不单消费者享受到了实惠,商家也在其平台赋能中尝到了甜头——拼多多跟传统电商平台遵从的流量逻辑不同,它不是靠用户搜索商品、商家定投引流上“热搜”,而是凭着数据驱动下的供需匹配,将合需商品推荐给消费者,所以无需海量SKU(库存)来满足长尾需求,小商家们不必担心失去流量加持;“先订单后供应”和大数据备货模式,也能让商家们在更成熟的供应链下避免高库存压力,减少货品积压带来的损失。
对从中获益的用户或商户来说,好用才是硬道理,他们才不会care所谓的档次,在意更多的是实用实惠。
至于那些把快手、拼多多或头条们钉死在“Low”字碑上的人,将王小波的那句“智商低的人道德优越感才特别强烈”奉送,或许狠了点,但给他们的优越感破瓢冷水还是挺有必要的。
套用郭德纲的“相声咖啡大蒜论”,这些人无非就是觉得:我喝咖啡,高雅;你吃大蒜,低俗。我用高奢,高端;你看快手用拼团,low逼。
果真如此,那奉上郭大爷的那句回敬,也算恰如其分——
去你大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