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格,我们通常会想到多重人格障碍。比如,在电视剧中,我们会看到有关这类人的一些行为表现,他们会因为不同人格的出现,而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患者睡着后。
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如此,我不得而知。
在《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中,作者朱建军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由多种不同的人格,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我们的内心世界彼此相互依存,只是它不同于多重人格,没有达到病变的状态。
朱建军是著名心理学家,是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者之一,也是“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在心理咨询行业有30年的从业经验。
《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作者通过人格意象分解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原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数个“小人”,正是这些不同的人格组成了完整的我们,只有当我们学会与他们和平共处,才能真正的重生。
01.人人都有多重人格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人格裂变的姑娘》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西碧儿的故事,西碧儿在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了另一个人格。
原来的西碧儿是一位追求尽善尽美的中学教员,站着时总是尽量挺身。而突然出现的西碧儿,不仅外形感觉缩回去了,说话嗓音像娃娃,语气、动作行为显得有些粗鲁。
这样的发现让医生十分惊讶,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发现西碧儿一共有17个人格。
虽然这是一本小说,但是却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而《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的作者朱建军,之所以引用这个故事,是因为这个故事和他做的研究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作者想要借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人格,只是没有被发现。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每个正常的人都能分裂出15~40个人格,作者在过往的咨询中,对一个来访者最多分裂出60个人格。
唯一的不同是,西碧儿的人格分裂是自发的,被动的,是一种病态的形式。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潜在的,可以通过某些特定的方法唤醒我们内在不同的子人格,并进行对话,它是一种主动的行为。
那么,要如何发现这些不同的人格?
02.人格意象分解
你是否会觉得惊讶,人格还能被唤醒?是否觉得太玄幻了。
作者在《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心理学技术,叫“人格意象分解”。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全面分析和展示人格的方法,人格意象分解可以让我们对一个人格的了解达到前所未有的全面、清晰和直观。
人格意象分解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效供给,它不仅可以展示人格,有助于自我了解和心理学家了解来访者,更是一种调节心理状态的好方法。
作者在书中对人格意象分解进行大量的案例拆解,为我们讲述了不同人格之间神奇故事。而作者在做人格意象分解时,用到了一个神奇的技术:意象对话。
意象对话,就是通过想象的方式,把内心世界的意象呈现出来,通过意象来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让一个女生想象一座房子,女生想象房子中有个被烧死的鬼,浑身是白纱布,十分可怕。这个女生吓得不敢再看。
作者分析,女生出现这个“鬼”的意象,可能代表她被自己的欲望之火燃烧,渴望得到情感的滋养,但是没有得到。
作者并不会把这一分析告诉女生,他通过换一种方式,让女生继续想象,让女生像对待自己想要关心的人一样关心这个“鬼”……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女性接纳内心真实的自己。
而这大概就是人格意象分解的神奇之处,它不会直接告诉来访者答案,而是通过一步步引导,让来访者直面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那么,如何才能让子人格达到和谐?
03.善用子人格
可能很多人会谈子人格而色变,潜意识里会认为,有多重人格的就是心里有问题,不愿意去面对。但是作者在《你有几个自己》书中告诉我们,拥有子人格并不是坏事,如果能够知人善用,你将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想要控制一样东西时,就一定要先学会了解它。就像我们学车一样,只有当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让我们的肌肉有了记忆,形成肌肉记忆,开车就不再困难。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让子人格为我们所用,就要先了解它,当你能够识别它,你就拥有了主动权,你们的关系才会和谐。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来访者的案例,这个来访者有两个人格,一个像林黛玉,多愁善感;一个像史湘云,不拘小节。
这个来访者在工作的时候时候,两个人格都在,因为前一个领导是一位慈祥的长者,两个人格并没有对她的工作造成影响,后来换了一个是非多,又啰嗦、心胸狭隘的领导,同事都不喜欢这个领导,经常会一起发牢骚。这个时候,黛玉的人格就会受影响,变得消沉。
因为“黛玉”本身是个感情细腻的人,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新领导会让她受伤。作者建议来访者,工作时不要带“黛玉”,让“湘云”在就行。
这就是通过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人格替代,达到一个平衡。
由此可见,每个人格都有它适合的位置,我们不能片面的说哪个人格好,哪个人格不好,或者弱者更弱,强者更强,这样都是不可取的。唯有达到一个平衡,才是真正的和谐。
写在最后
《你有几个自己》这本书,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拆解,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不同侧面,从而真正了解自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小社会”,要学会善用自己的人格。
在探秘心灵深处的过程中,想要寻找真正的自我,唯有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真正的达到一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