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当了妈妈又做了自媒体以后,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时间永远不够用。专业方面急需提升太多书需要看太多文章需要写,但是孩子的成长也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常常感到崩溃力不从心。
孩子和成人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不是同一个精神世界的人。孩子到点了不睡觉,看电视玩手机没有节制,洗脸刷牙磨磨蹭蹭。每天晚上等到孩子终于睡了自己也累个半死还要花好长时间平复情绪,效率特别低。有时候自己忙工作,不得已交给爷爷奶奶看,爷爷奶奶陪着刷抖音看电视,很是无奈。
最近因为疫情期间在家,我给儿子买了几门网课有古诗、英语,不陪他上网课还好,一上网课气的就要吐血。
一门课程40分钟,6岁的儿子要分三次学完,早上、中午、晚上,小孩子注意力集中不了那么长时间也就不说了。15分钟的课程儿子抠鼻屎一分钟,钻到桌子下一次,跟妹妹打闹5分钟,去楼下上厕所一次,吃东西一次。有时候自己在一边玩、看电视,让网课自己在那播放!每次没学一会就要玩一盘游戏压压惊,学习有那么惊吗?
有新闻说,有的妈妈气的跳河,有的妈妈气得砍自己,虽然很极端,但是我也有点理解她们。因为孩子上网课不专注,玩游戏时间太长的问题,我已经和儿子已经吵过好几次了!一面看着孩子慢慢悠悠吊儿郎当,一面想着那么多的工作等着你做,心理不烦躁才怪?
以前觉得日本的小孩都很自立,当我看到《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这套书时,发现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一个德性,出门丢三落四、磨磨蹭蹭,玩游戏玩得停不下来绝不是中国孩子的专属。这套书旨在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整理好身边的物品”“掌握正确的金钱观”。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他在家的状况,适当地教会孩子去做这些事。这套书里列举的办法,既让孩子觉得有趣,又能让孩子自发地去做一些事。《忍住!别插手!合理安排时间》是其中的一册,让孩子“有时间观念”,然后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计算还剩多少时间,合理地分配时间。
不知道在哪里看过一句话:陪孩子的时间也是你的时间。既然这段时间注定要陪孩子,不如思考何高质量的度过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管理时间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后不再“骚扰”父母,而是在这段时间里和孩子共同成长!
要想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就必须让孩子知道,“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让孩子明白,不遵守时间会有什么后果,那么孩子就会很自觉地遵守时间。
可视化时间 让孩子感知时间
首先孩子眼中的时间和成人眼中的时间是不一样,对于孩子来说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根本无法感知时间的流逝,所以小孩都是看到什么玩什么,玩到不想玩为止。
如何感知时间呢?
四季轮转感知时间流逝春夏秋冬,四季流转,桃花开了,天气热了,吃西瓜了,树叶黄了,下雪了,通过季节不同的变化感知时间的流逝。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些不同的节日就是一个个时间的节点。让孩子知道如果很充实的度过每一天每一年,感知到时间的流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用声音来感知时间。有人住在寺庙附近,寺庙的钟声响了就是下午5.00了。身边没有这样的声音信号我们可以买一个布谷鸟的钟,每过一个小时布谷鸟就会出来报时的那种。
用图表来感知时间把孩子每天所花费时间画成一个饼状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每天花在什么事上的时间比较多,如果爱玩游戏的孩子可能会有所触动。爸爸妈妈也可以制作自己的圆形图表,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时间安排。
用彩色弹珠存储时间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去“存储时间”,也就是“做成这件事之后可以去做××。”一个球代表10分钟,孩子每节约10分钟,就可以往瓶子里放一个弹珠。每过一周,可以让孩子用积攒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可以让孩子用这个时间玩一会儿游戏或者看电影。
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等孩子集齐一瓶彩色弹珠,全家人就一起去旅行。彩色的弹珠在透明的瓶子里一目了然,明确的“成就感”会让孩子行动起来更加积极。作者强烈建议大家使用这个方法,因为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学习存储时间,还能体会到成就感。
列清单,想做的事VS必须要做的事
把一天所有要做的事一股脑都列出来,包括吃饭睡觉洗澡,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有哪些事情要做。列清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写得具体些。比如,“看电视”要写清楚“几点到几点,打算看什么节目”,“玩游戏”要玩多长时间。
然后引导孩子思考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想要做的”,讨论这些事的可行性,然后和孩子一起把所有要做的事分成这两类。
需要注意是:孩子刚开始写清单的时候,可以把家长的意见“放到一边”,完全按照自己想的来写。
预估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做了以后将实际所花的时间进行对比,然后将清单和实际状况做调整。
作者说:列清单有助于孩子制订可实施的有效计划,是提高孩子生活效率的好方法。就算孩子上了高年级,甚至长大成人,依然能从这个办法中受益。这个方法有多好,用过的人都知道。
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排序时间四象限法。
想真正学会时间管理,就必须学会先做哪件再做哪件事,然后给想做的事和该做的事按轻重缓急程度排序。
A必须今天做的,既重要又紧急的事。
B不必非得今天做,但必须要做的事。
C今天不做也行,不太重要的事。
D什么时候做都可以,不太重要的事。
这就是著名四象限法,在成人时间管理书中被多次提及,要从既重要又紧急的事先开始做起几乎成为一个共识。可见好的方法从儿童到成人都是通用的。
跟孩子讨论“到底先做哪一个会更好一些?”倾听孩子的想法,大人和孩子的排序不一样。
如果孩子在行动之前就能安排好做事的顺序,行动时就会事半功倍。
制订计划的时候,把紧张的事和轻松的事相结合,把在书桌前完成的事和身体劳动搭配起来,能提高效率。
利用任务金字塔制定中长期计划
暑假、寒假这类比较长的假期,是让孩子学会制订计划的好时机。如果孩子有制定寒假计划,这次疫情就基本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了。
把每天都要做的事写在第一层,把必须要做的事写在第二层,把想在暑假期间挑战的事写在第三层,把休闲娱乐活动写在第四层。
找一张大纸,画一份暑期日历,先把和家人一起旅行的日子、返校时间标注在这个日历上。然后参考任务金字塔,把要做的事都填进去。
父母需要注意的问题
引导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会占用父母大量的时间,耗费很多精力。 做父母的都知道, 教会孩子做一件事比父母直接替他做了要费劲得多。正如书中所说:教孩子学习管理时间的方法,就像教年幼的孩子骑自行车一样。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前面骑自行车,父母要在后面帮孩子扶着自行车后座。等孩子能自己前进的时候,大人再慢慢松开手。本质上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把管理时间的权利交还给孩子,父母和孩子才能从根本上停止权利之争,家庭才能重现安宁和谐。
对于刚开始尝试的孩子,不是一股脑地把该教的教给他们就完了,父母应该和孩子共同尝试,在过程中指导孩子,同时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自己去思考怎么做才好。简而言之就是耐心、耐心、再耐心!
每当孩子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肯定和认可孩子。
当计划受阻的时候,看着孩子的眼睛和孩子分析原因,不能指责孩子。
Laura Vanderkam女士在TED上有一个关于时间的演讲,我非常喜欢这个演讲中的一句精华:“并不是通过节省时间创造想要的生活,而是先创造想要的生活,然后时间就自动节约下来了。”
这和《忍住!别插手!合理管理时间》的观点殊途同归:我们教孩子高效利用时间,不是挤出这部分时间做有意义的事,而是找到有意义的事,让这些事成为我们的生活。我们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喜欢做的事,这些事会指引他们找到梦想。一旦孩子有了梦想,他便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