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的是,从繁杂的工作中挑出最重要的部分,并用所谓的2小时高效地完成它。
策略一:日常工作中认清最重要的事。
那些把你压得喘不过来气的事情,不一定都是重要的,不一定都是你必须完成的,更不一定都是需要你第一时间完成的。所以,找出最重要的事情,调整好状态,集中精力攻克这座大山,其他的小石子慢慢处理,待你放松时,顺手就把它们办了!
我们每天的生活是由一个个事情构成的,“由哪些事情构成?”这件事,则由“抉择点”构成。有些抉择点是主动的,比如,已经完成一项工作时,思考接下来该干什么;有些抉择点是被动的,正在写方案,同事来找你商量其他事情,同事走了以后,你被迫需要决定接下来你该干什么。
首先,你需要重视抉择点,并主导它们,由你来决定下一步做什么,而不是大脑的漫无目的。其次,培养好的工作习惯,降低抉择时的“精力、意志力”成本。比如今日的工作重点你已经用四象限法则划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紧急不重要,接下来该干什么就变得轻松了,下定决心开始一项工作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需要太久的心里建设,毕竟紧急和重要程度在那儿摆着呢!
策略二:管理心理能量,善用情绪与自控力。
自控力、意志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均分到每一件事情上,因此分辨出哪些工作需要100%的投入,在进行这些工作前避免消耗能量的事情。千万注意,不要被小事偷走了能量,回复邮件看上去是简单的操作,其实也在消耗你的能量,尤其是你决心停止查收回复邮件并采取行动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趁着能量充沛,重要事情尽量安排在上午完成。
马上要给老板汇报工作,应该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马上用半个小时做陈述总结,制止大脑处理紧急事情——比如,微信或者邮件的新消息提醒、某件打2分钟电话就能办完的事情——可以把这些事情写下来,汇报完毕,休息时候顺手办了。
策略三、无需对抗分心,走神会让你更专注。
分神、被周围环境影响,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数千年前,那些只要吃东西就没办法发现敌人正在靠近的人类分支,被优胜劣汰了。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注意力不断地被转移,是人类进化的选择。
相比较注意力被带到某项任务上,没意识到抉择点的存在就开始了工作,任由思想飘散,过一会再把它拉回来反而有更好的效果。至少你还在掌握着抉择点,接下来做什么事情还是你说的算。
策略四,掌握饮食和运动的诀窍,让自己更高效。
吃多少东西后更有精神、运动多久后更高效,因人而异,你需要探索发现自己的规律,广告词宣扬的“累了困了喝红牛”,是有效果的,你需要短暂地从工作状态中放松出来,“喝完红牛”再次投入工作会更高效。
理论上说,疲惫状态时,喝咖啡、喝水、爬十层楼、出去跑一圈等等对“累了、困了”均有效。
策略五,让工作环境为你服务
有人喜欢杂乱的办公桌,认为这样更有创造性,有人则喜欢空无一物,认为更高效。不管你是什么风格的,打造对你有益的环境,不要让环境影响你的工作,而是为你服务。
比如把笔筒放置的远一些,每次取还都是一种“运动”,把可能让你分心的照片收进抽屉,中场休息时再拿出来端详,当你处于高效工作2小时状态时,把所有时时提醒都关掉等等。
总之,你可能无法选择你的办公室,但是你可以通过细节的改变,让环境为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