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韩剧一直不感冒,因为套路大都雷同,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看下去。《请回答1988》是个例外,不仅是第一部完整看完的韩剧,而且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1988年,正值汉城奥运会。故事也在这个时间,发生在名为双门洞胡同的五个家庭之间。剧中无外乎是些生活琐事,描绘了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讲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演绎了青梅竹马的爱情。
这种邻里关系,我小的时候有经历过,如今已经绝迹。柴米油盐,随时可以找邻居借来;哪怕只是做出一道好菜,也要叫上邻居一起品尝;哪家有难,其他人会一起帮忙度过难关。阿姨们总会坐在一起边闲聊边扎鞋底,话题不是老公就是孩子;大叔们总是臭味相投,聚在一起,话题三句不离女人;青春期的孩子们,总会传出谁喜欢谁的“谣言”。
剧中有这样一幕,刻画这种亲密的邻里关系。到了饭点,家长让孩子们把家里的某道菜端给邻居家,没想到别人家也是这么想的,孩子们就在半道遇着了。等交换完毕,桌上的菜基本都是邻居家的。如今时代不同,每个家被层层封闭,连在过道时的假意微笑和寒暄都嫌多余。
除了邻里,剧中各自家庭亲情感人至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表露无遗。德善和姐姐的生日相差几天,父母便让她和姐姐一起过,此前也一直是这个传统。德善终于爆发,哭着投诉父亲的不公平。为什么要和姐姐一起过生日,自己不能再单独过一次吗,姐姐和弟弟都能有生日,为什么她就要成为被忽略的那一个。就因为在家里是老二,所以什么都不如姐姐,疼爱也不如弟弟,说完就跑出去了。父亲成东日明白女儿的心情,独自在商店门口等待当奥运举牌小姐的德善回来,为她准备了蛋糕。并充满愧意地说:“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所以,我女儿稍微体谅一下。”听到这句话,我一男的也被感动的差点留下泪来。父母子女之间有误会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一个肯说,一个肯听。让我真正哭出来的,是宝拉姐的婚礼。父女俩平日交流甚少,宝拉姐想给父亲买一双参加婚礼的皮鞋,婚礼当天发现,父亲因为鞋子太大,而不得不在后跟塞一叠纸。直到宝拉上车走,两个人都没有掏心窝子。父亲不好意思讲,把写好的信放进女儿包包里,女儿也说不出口,硬塞给父亲一封信。两个人的可爱默契,读信时的泣不成声,让我再也憋不住眼泪。父母亲思考怎么样做好父亲好母亲,儿女们想着如何报答恩情之一二。
剧中青梅竹马的爱情,直到最后才知道结局。宝拉姐这么凶悍的女孩子,胡同里其他男孩子都避之不及,善宇迎难而上,经历些许波折,最终修成正果。而德善、正焕和阿泽之间的爱情就曲折的多。正焕一直在等,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德善袒露心迹,等着自己鼓起勇气的那一刻。不成想,好朋友阿泽也喜欢德善,想太多的他,即使心痛成狗,也到底没讲出一个关于喜欢的字眼。最后,他把自己怎么喜欢德善的过程都说了,我等观众以为幸福美满结局时,他来了一句:“德善,你看我演的像不?”正焕啊,把恋人让给了朋友,梦想成全了哥哥,青春献给了国家。而我,和正焕有些相像,对待爱情总是慢慢吞吞,感慨良多。
剧中活的最明白的,莫过于东龙。看起来不够成熟、成天嘻嘻哈哈的他,最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调皮捣蛋柳东龙,其实是生活哲学家。无论是“豹子女士”迟到的婚礼,还是宝拉姐感人婚礼现场,他都是司仪,只有他才能胜任。
正是这样一部邻里、亲情、爱情的大杂烩,让我尝出最真实平淡的味道。
如果说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韩剧,还狭隘了,应当去掉“韩”字。论反复观看的次数和我受到的感动,目前为止,也仅此一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