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咳不止???秋季咳嗽分类型,怎么预防很关键...
凉风渐起,让人真正感受到了秋天。伴随而至的,则是不绝于耳的咳嗽声。专家表示,入秋后“秋咳”的人群渐多,主要以干咳为主,表现为咽干、咽痒、少痰。中医认为秋天咳嗽是肺脏受燥邪侵袭,伤津损肺,耗伤阴液,从而出现肺燥干咳、咽喉干痒等症状。因此要预防和缓解“秋咳”,除了科学补水润喉外,重点在于“养肺润燥”。
咳嗽看起来是小问题,可真的发生了,不但自己难受而且影响别人,如果没有规范治疗,往往迁延难愈。
中医和西医对疾病认识的角度不同,诊断结论的表述也不同。如果说,发生了感冒咳嗽,西医统统按照上呼吸道感染来治疗的话,中医则完全不同。中医治咳嗽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不一样的咳嗽证型所用的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所谓辨症治疗,其本质就是辨别每个病可能存在的病理特点、基本病机,然后根据这一病理特点和基本病机进行立法处方。比如阴虚燥热,就应当滋阴、润燥、清热,如果是痰湿阻滞,就应当化痰、祛湿。
咳嗽的中医证型
风寒:常可见咳吐稀痰,可伴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或有发烧等症状,治法在于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可见发热、口干、吐痰不爽、咽喉痛的症状。
燥火:可有干咳、少痰、唇及咽喉干燥的症状。
痰湿:痰多黏稠,喉中呼噜作响,可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
体虚:咳嗽时发时止,面目苍白、两颧(眼睛之下的颜面骨)发红、提不上气或手足发烧,有时痰中带血。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病久易虚,毒素不除,咳喘难治,肺虚气弱者易伤及脾、肾。只有通过同步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清热化痰,消除毒素,止咳平喘治其标,健脾益肾、益气养阴以固其本,才能对病症与病根双管齐下,得到深入的调理作用。
预防咳嗽,请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锻炼身体,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持之以恒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和活动,对增强体质、防止咳嗽有益;有洗冷水澡习惯者应坚持进行。
2、饮食上避免辛辣香燥,保护体内津液不受耗损,并要选食甘润清淡的食物,滋阴保津。多吃些生梨、金橘、鲜藕、荸荠、山楂、黄瓜、芝麻、核桃、蜂蜜。
3、居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这对皮肤和呼吸道有一定的滋润作用。要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4、早晚温差大,最好穿一件方便易脱的外套。衣服准备充分,温度的变化就不会让你很为难,咳嗽也就在简单的穿衣脱衣中被抵抗在身体之外了。
5、外出旅游、活动,要安排好时间,勿过度劳累,注意休息;并要注意备带雨具以免因雨淋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而受凉咳嗽。
6、常喝润肺茶【五花五果五行白茶】
主要原料:红果(山楂),青果(橄榄),白果(银杏),桑果(桑椹),罗汉果,白扁豆花,黄菊花,玫瑰花(重瓣玫瑰花),葛根,金银花,百合,普洱茶。
功效:通常呼吸,提升宗气。安神镇静,疏解痉挛。
适应人群:肺气不足,气管炎,咳喘,痰多,胸闷者。呼吸系统,慢性咽炎,鼻炎,经常感冒出虚汗等。